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上篇 (4)

回本書目錄

古方上篇 (4)

1. 古方上篇

此治肝經木氣不升之法也。肝經木氣者,生氣也。溫暖滋潤,則生氣充足,條達上升,而化心火。如不溫暖滋潤,則肝陽下陷,生氣下鬱,而病寒焉。

足厥陰肝經,下絡睾丸。肝木下陷,陷則生寒,故病寒疝。疝者,睾丸腫痛,木氣結聚成形也。膽經循右脇下降,肝經循左脇上升。肝家生氣鬱而不升,是以脇痛。肝木之氣,升於左而發於右,循行腹部全體。生氣鬱而不舒,升不上來,故病裏急腹痛。產後腹痛者,產後血去,溫氣消失,肝經生氣不足,木氣鬱而不舒也。

當歸溫補肝血,羊肉溫補肝陽,滋補木中生氣,以助升達。加生薑以行其寒滯,故諸病皆愈也。

肺金應乎秋氣,清涼則降。肝木應乎春氣,溫暖則升。此方所治各病,皆肝木純寒,無一些風燥之病。所以服溫暖之藥,諸病皆愈。脈象虛大細微,皆肝經陽氣不足,因而生寒之象。

肝經因寒不升,而現寒疝等病。此等病都不能食者,四維不能運動,中氣因以不足故也。人身中氣旋轉,則四維升降。四維升降,則中氣旋轉。凡病癒的結果,在四維升降,而中氣復原。中氣復原,生命乃能復原。古方之有補中藥者,直接補中之法。無補中藥者,皆調理四維升降,以復中氣之法。

此方當歸生薑羊肉溫補肝經,使其上升。即是調理四維之升降,以復中氣之法。四維之運動圓,則生中氣是也。此運輪復軸之法。

乾地黃 六錢,薯蕷 四錢,山茱萸 二錢,粉丹皮 三錢,茯苓 一錢,澤瀉 一錢,桂枝 一錢去皮,附子 二錢

治虛勞消渴、小便過多、或小便不利、裏急、少腹拘急者,脈虛兩尺極微。

此治腎經水氣不升之法也。腎水者,人身津液之存於下部者也。津液來源,在於肺金。津液消耗,在於肝木。腎水主藏,肝木主泄。木氣疏泄,則生風氣。消渴者,腎水被風消耗,水氣不能養木。風氣愈增,且消及肺家津液也。肺液被消,故渴。

人身小便流通,原賴肝木疏泄之力。平人小便,亦不過多,亦無不利者,木氣和平,疏泄適宜也。消渴之病,水火不足,不能養木。木氣失根,忽而疏泄太過,忽而疏泄不及。疏泄太過,則小便太多,疏泄不及,則小便不利。虛勞裏急,少腹拘急,皆水氣不足,木氣失根,鬱而不舒耳。

方用地黃潤木氣,調疏泄,而保水氣。薯蕷補金氣,助收降,而生水氣。茱萸斂火,丹皮清熱,苓澤除濕。濕者,木金升降不遂,土氣鬱而為濕也。用附子補水中之火以培木氣之根也。用桂枝,達木氣之鬱也。水火俱足,木氣得根。故風平渴止,小便照常,諸病皆愈。水中火足,則生木氣。

水中有氣,則木氣上升。木氣上升,則疏泄自調。脈象兩尺極微。腎為人身津液之主,候在尺脈,津液少故兩尺脈微。兩尺以候腎,左尺以候水,右尺以候腎水中之相火。此病兩尺脈微,右尺必較左尺更微。所以養水藥中,又用附子。附子大熱,專補下焦相火之藥。中氣為生命之主,腎氣為中氣之根也。

白話文:

這是一種治療肝經木氣無法上升的方法。肝經的木氣,就是生命的生機。如果溫暖滋潤,生機就會充足,順暢地向上發展,進而轉化成心火。如果沒有溫暖滋潤,肝陽就會向下陷落,生機鬱積在下方,就會產生寒冷的病症。

足厥陰肝經,向下連接著睾丸。肝木下陷,下陷就會產生寒冷,所以會導致寒疝。所謂疝,就是睾丸腫脹疼痛,是木氣結聚形成的。膽經沿著右側脅部下降,肝經沿著左側脅部上升。肝臟的生機鬱積而不能上升,所以會導致脅痛。肝木之氣,從左邊上升,從右邊發散,運行在腹部整體。生機鬱積而不舒暢,升不上去,所以會導致腹部裡急腹痛。產後腹痛,是因為產後失血,溫熱之氣消散,肝經生機不足,木氣鬱積而不舒暢。

當歸可以溫補肝血,羊肉可以溫補肝陽,都是滋養木中生機,幫助它向上升發。加上生薑來疏散寒邪的滯留,所以各種疾病都能夠痊癒。

肺金對應秋天的氣候,清涼就會下降。肝木對應春天的氣候,溫暖就會上升。這個方子治療的各種病症,都是肝木純粹的寒冷,沒有一點風燥的病症。所以服用溫暖的藥物,各種疾病都能夠痊癒。脈象虛大細微,都是肝經陽氣不足,因而產生寒冷的表現。

肝經因為寒冷而不能上升,所以會出現寒疝等疾病。這些病症都不能進食,是因為四肢不能活動,中氣因此而不足。人體中氣運轉,四肢就能夠升降。四肢升降,中氣就能夠運轉。凡是疾病痊癒的結果,都在於四肢的升降,而中氣恢復正常。中氣恢復正常,生命才能夠恢復正常。古方中有補中藥的,是直接補中氣的方法。沒有補中藥的,都是調理四肢升降,以恢復中氣的方法。

這個方子用當歸、生薑、羊肉溫補肝經,使它上升。就是調理四肢的升降,以恢復中氣的方法。四肢的運動圓潤,就能產生中氣。這就是運轉車輪使其重新歸位的道理。

生地黃 六錢,山藥 四錢,山茱萸 二錢,丹皮 三錢,茯苓 一錢,澤瀉 一錢,桂枝 一錢去皮,附子 二錢

治療虛勞消渴、小便過多、或小便不利、腹部裡急、少腹拘急,脈象虛弱,兩尺部位極其微弱。

這是一種治療腎經水氣不能上升的方法。腎水,是人體津液儲存在下部的部分。津液的來源,在於肺金。津液的消耗,在於肝木。腎水主要負責儲藏,肝木主要負責疏泄。木氣疏泄,就會產生風氣。消渴病,是腎水被風氣消耗,水氣不能滋養肝木。風氣越發增強,而且還會消耗到肺部的津液。肺液被消耗,所以會感到口渴。

人體小便的流通,原本依賴肝木的疏泄能力。正常人小便,不會過多,也不會不利,這是因為木氣平和,疏泄適宜。消渴病,是因為水火不足,不能滋養肝木。木氣失去了根基,時而疏泄太過,時而疏泄不及。疏泄太過,就會小便太多;疏泄不及,就會小便不利。虛勞導致的裡急、少腹拘急,都是水氣不足,木氣失去根基,鬱積而不舒暢的緣故。

方劑中用生地黃來潤養木氣,調節疏泄,並且保護水氣。山藥可以補益金氣,幫助收斂下降,產生水氣。山茱萸可以收斂火氣,丹皮可以清除熱氣,茯苓、澤瀉可以去除濕氣。濕氣,是因為木金升降不順,土氣鬱結形成的。用附子來補足水中的火氣,以此來培植木氣的根基。用桂枝,來疏通木氣的鬱結。水火都充足,木氣就有了根基。所以風氣平息,口渴停止,小便恢復正常,各種疾病都能夠痊癒。水中火氣充足,就能夠產生木氣。

水中有氣,木氣就能夠上升。木氣上升,疏泄就會自然調節。脈象是兩尺部位極其微弱。腎是人體津液的主管,在尺脈上可以診斷出來,津液少所以兩尺脈微弱。兩尺脈診候腎,左尺脈診候水,右尺脈診候腎水中的相火。這個病症兩尺脈微弱,右尺脈一定比左尺脈更微弱。所以在滋養水的藥物中,又用了附子。附子大熱,是專門補益下焦相火的藥物。中氣是生命的主導,腎氣是中氣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