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原理上篇 (3)
原理上篇 (3)
1. 原理上篇
五行物質,各有能力。木氣有疏泄能力,火氣有宣通能力,金氣有收斂能力,水氣有封藏能力,土氣有運化能力,能力亦稱勢力,亦稱作用。
春氣由冬氣而來,故曰水生木。夏氣由春氣而來,故曰木生火。長夏之氣由夏氣而來,故曰火生土。秋氣由長夏之氣而來,故曰土生金。冬氣由秋氣而來,故曰金生水。夏秋之間為長夏。
收斂作用,制疏泄作用,故曰金克木。宣通作用制收斂作用,故曰火克金。封藏作用制宣通作用,故曰水克火。運化作用,制封藏作用,故曰土克水。疏泄作用制運化作用,故曰木克土。運化者,運動化合也。宣通者,宣熱通散也。土克水者,土能傷水分也。
相生者,大氣圓運動次序的先後。相克者,大氣圓運動對待的平衡。相生者,補其不足。相克者,制其太過。相生相剋,皆圓運動自身維持自身運動之圓而已。天人之氣,和平則無病。運動圓則和平,亦和平則運動圓。相生則生,相克則平。相生相剋者,中醫學的生理、病理、醫理之事也。
一年的五行圓運動,要歸納一日看。一日的五行圓運動,要歸納一息看。一呼一吸則大氣升降於人身,成一整個也。天人的天字,乃整個造化的簡稱。
一年大氣的圓運動。春木主生,夏火主長,秋金主收,冬水主藏,中土主化。生、長、收、藏、化,五行圓運動之成功也。六氣者,風、熱、暑、濕、燥、寒。乃五行運動不圓,作用偏見之氣。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故曰六氣。君火運行,重在上升。相火運行,重在下降。相火由秋降入水中,再由春升上,乃為君火。
而君火又隨相火下降,名曰五行,其實六行。因六氣各有事實,故又曰六行六氣。
六行六氣,是融合極密,分析不開,和平不偏的圓運動。木氣偏見,則病風。君火之氣偏見,則病熱。相火偏見,則病暑。金氣偏見,則病燥。水氣偏見,則病寒。土氣偏見,則病濕。故六氣名目,而有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之稱也。《內經》謂在地為五行,在天為六氣,在事實上,說不過去。
此即五行圖,加一相火,名曰五行六氣,其實六行六氣。陽升陰降,自然之事。陰性本降,三陰之升,陰中有陽也。陽性本升,三陽之降,陽中有陰也。金木水火,分主四維。相火土氣,同主中宮。中宮在地面之際,四維距地面較遠。
六行六氣的圓運動,四節一氣。大寒、立春、雨水、驚蟄屬初之氣。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屬二之氣。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屬三之氣。大暑、立秋、處暑、白露屬四之氣。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屬五之氣。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屬六之氣。此時令病發生之根源也。
白話文:
原理上篇
五種基本物質(木、火、金、水、土),各自有其獨特的功能。木的特性是能疏通和宣洩,火的特性是能發散和通達,金的特性是能收斂和凝聚,水的特性是能封藏和儲存,土的特性是能運化和轉變。這些功能也代表它們的力量和作用。
春天的氣息由冬天的氣息而來,所以說水能滋養木。夏天的氣息由春天的氣息而來,所以說木能生長火。長夏的氣息由夏天的氣息而來,所以說火能產生土。秋天的氣息由長夏的氣息而來,所以說土能產生金。冬天的氣息由秋天的氣息而來,所以說金能產生水。夏末秋初這段時間稱為長夏。
收斂的作用能抑制疏通和宣洩的作用,所以說金能剋制木。發散和通達的作用能抑制收斂的作用,所以說火能剋制金。封藏的作用能抑制發散和通達的作用,所以說水能剋制火。運化的作用能抑制封藏的作用,所以說土能剋制水。疏通和宣洩的作用能抑制運化的作用,所以說木能剋制土。運化指的是運動變化和結合。發散和通達指的是散發熱能和疏通擴散。土能剋制水,是因為土能吸收和損耗水分。
相生的關係,指的是大自然循環運動的先後順序。相剋的關係,指的是大自然循環運動中相互對立的平衡。相生代表著補足不足的部分,相剋代表著抑制過多的部分。相生相剋,都是為了讓大自然的循環運動維持自身的平衡。人體與大自然的氣息,調和就能沒有疾病。循環運動順暢,就能達到調和,反之,調和也能使循環運動順暢。相生代表著成長,相剋代表著平衡。相生相剋,是中醫學中探討生理、病理和治療的基礎。
一年的五行循環運動,可以簡化成一天來看。一天的五行循環運動,可以簡化成一次呼吸來看。一呼一吸之間,大自然的氣息在人體內升降,構成一個完整的循環。這裡所說的“天”,指的是整個宇宙萬物的總稱。
一年中大氣的循環運動,春天屬木,主掌生長;夏天屬火,主掌發展;秋天屬金,主掌收成;冬天屬水,主掌收藏;中央屬土,主掌變化。生長、發展、收成、收藏和變化,是五行循環運動的完整過程。所謂的六氣,指的是風、熱、暑、濕、燥、寒,它們是五行運動不協調、作用偏頗時產生的氣息。五行各有其一,只有火分為君火和相火兩種,所以說有六氣。君火的運行重點在於上升,相火的運行重點在於下降。相火從秋天下降到水中,再從春天升上來,就變成了君火。
而君火也會隨著相火下降,這就是所謂的五行,但實際上是六行。因為六氣各有其特性,所以又稱為六行六氣。
六行六氣的運行,是緊密融合、難以分割的,是一種平衡不偏的循環運動。木氣偏頗,就會產生風病;君火之氣偏頗,就會產生熱病;相火之氣偏頗,就會產生暑病;金氣偏頗,就會產生燥病;水氣偏頗,就會產生寒病;土氣偏頗,就會產生濕病。所以六氣有名稱,並對應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黃帝內經》說在地為五行,在天為六氣,實際上是不合理的。
這就是五行圖,加上一個相火,就稱為五行六氣,實際上是六行六氣。陽氣上升,陰氣下降,這是自然規律。陰的性質本來是下降的,三陰的上升,是陰中有陽的表現。陽的性質本來是上升的,三陽的下降,是陽中有陰的表現。金、木、水、火,分別主導四個方位,相火和土氣,共同主導中央。中央接近地面,四個方位距離地面較遠。
六行六氣的循環運動,每個季節都有一個主要的氣候。大寒、立春、雨水、驚蟄屬於初之氣。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屬於二之氣。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屬於三之氣。大暑、立秋、處暑、白露屬於四之氣。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屬於五之氣。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屬於六之氣。這些時令變化,是疾病發生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