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33)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33)
1. 傷寒論六經原文讀法篇
傷寒論,乃人身整個病。人身有臟腑,有榮衛,榮衛主表,臟腑主裏,表裏之間又有少陽之經。人身整個病者,腑病熱,臟病寒。榮病熱,衛病寒。少陽之經,病半熱半寒是也。溫痙濕暍霍亂諸章,所以借證傷寒整個的病,非論溫痙濕暍霍亂的病。為一目了然傷寒整個的病計,應將整個以外各章,另列一篇,以清界限。
溫痙濕暍諸章,非傷寒整個的病,是傷寒類似的病也。
研究傷寒論,鬚根據事實,以探求學理。內容六瓣之一橘,事實也。本篇榮衛病各章,原文稱為太陽病。表病責在榮衛,或由表入腑而病陽熱,或由表入臟而病陰寒,只視各人素來陰陽之偏耳。若將表病責在太陽,起首便將表裏混亂。所以後人又添出傳經為熱,直中為寒之臆度。
整個傷寒論的理路,更使人無法找尋。本篇首揭榮衛,名正言順,事實顯然。上篇榮衛本病,為桂痲汗法之病,陽明胃腑本病,為三承氣下法之病,三陰臟本病,為薑附溫法之病。少陽膽經本病,為柴胡和解之病。上章各章,應作一氣讀。一概念間,便將整個傷寒論的本體了然。
中篇各章,皆本體較復的事實。然既能於一概念間了然上篇的整個,自能於一概念間了然中篇的整個也。
下篇榮衛壞病,由本體病變壞而來。上中篇揭出本病,正以使下篇易於分別何以成壞病也。下篇陽明胃腑病寒,名雖陽明,實則陽明陽退也。下篇三陰臟病熱,太陰則濕盛鬱住木氣,木鬱則生熱也。少陰則心火與腎水同氣,火敗則水寒,火復則生熱也。厥陰則肝經與心包同氣,相火敗則木氣寒,相火復則生熱也。
少陽膽經壞病,少陽經與臟腑相通,亦如榮衛與臟腑相通,故少陽亦有壞病也。如此則一概念間了然下篇的整個。如此則一概念間,了然三篇仍是整個。
傳經另立一篇,所以使傳經二字的意義,徹底明顯也。
疑難各章,另立一篇,事實與文字,多費思索之故,有礙一概念間整個認識的成功也。
類證另立一篇,不因借證旁參之故,窒礙本論整個之表現也。
人身一個小宇宙,整個的傷寒論,乃整個人身,整個宇宙的剖解學,與修理學。認識整個傷寒論,一切外感內傷各病的原理,自能認識。此篇次序,乃為求認識整個傷寒論之一法耳。爰為訣以作全篇之歸納焉。訣曰:
傷寒之病,先分表裏,表曰榮衛,裏曰臟腑。
榮熱衛寒,腑熱臟寒,寒熱偏見,運動不圓。
榮衛之法,桂枝麻黃,總統六經,並非太陽。
太陽桃核,陽明承氣,少陽曰經,大小柴劑。
太陰四逆,少陰附子,厥陰烏梅,諸法由此。
腑不病寒,臟不病熱,腑寒臟熱,別有關涉。
榮衛少陽,乃有壞病,少陰厥陰,獨有死證。
傳經二字,令人滋疑。只問見證,莫拘日期。
白話文:
《傷寒論》講的是人體整體的疾病。人體有臟腑和榮衛之分,榮衛主外,臟腑主內,表裡之間還有少陽經。人體整體的病症,表現為腑病時發熱,臟病時發寒;榮病時發熱,衛病時發寒。少陽經的病症,則是半熱半寒。像溫病、痙病、濕病、中暑、霍亂等篇章,都是藉由這些疾病來探討傷寒的整體病理,並非在討論溫病、痙病、濕病、中暑、霍亂這些疾病本身。為了讓人更清楚了解傷寒的整體病理,應該把這些溫病、痙病、濕病、中暑、霍亂等篇章,另外獨立出來,以劃清界線。
溫病、痙病、濕病、中暑等篇章,並不是傷寒的整體病症,而是與傷寒類似的疾病。
研究《傷寒論》,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探求學理。內容就像一個橘子的六瓣,這是事實。本篇關於榮衛病各章,原文稱為太陽病。表病的問題在於榮衛,可能由表入腑而導致陽熱,也可能由表入臟而導致陰寒,這只是取決於個人原本陰陽的偏盛。如果把表病歸咎於太陽經,一開始就將表裡混淆了。所以後人又添加了傳經為熱,直中為寒的臆測。
這樣使得《傷寒論》的整體思路,讓人更加難以理解。本篇首先揭示榮衛,名正言順,事實顯而易見。上篇講述榮衛的本病,使用桂枝湯或麻黃湯等發汗的治療方法;陽明胃腑的本病,使用大承氣湯、小承氣湯等攻下的治療方法;三陰臟腑的本病,使用薑附湯等溫熱的治療方法;少陽膽經的本病,使用柴胡湯等和解的治療方法。以上各章,應當一氣呵成地讀完,就能夠在一個概念中,了解《傷寒論》的整體脈絡。
中篇各章,都是本體病情較為複雜的情況。然而,既然能用一個概念了解上篇的整體,自然也能用一個概念了解中篇的整體。
下篇講述榮衛的壞病,是由本體疾病變化而來的。上中篇揭示本病,正是為了讓下篇更容易分辨如何發展成壞病。下篇陽明胃腑出現寒證,雖然名稱是陽明,實際上是陽氣衰退的表現。下篇三陰臟腑出現熱證,太陰病是因濕氣過盛而阻礙了木氣的運行,木氣鬱結就會生熱;少陰病是心火與腎水同氣,火衰則水寒,火恢復則生熱;厥陰病是肝經與心包同氣,相火衰敗則木氣寒冷,相火恢復則生熱。
少陽膽經也可能出現壞病,少陽經與臟腑相通,就像榮衛與臟腑相通一樣,所以少陽也會有壞病。這樣就能在一個概念中了解下篇的整體。這樣也能在一個概念中,了解上中下三篇仍然是一個整體。
把傳經單獨列成一篇,是為了使「傳經」二字的意義徹底明確。
把疑難各章,另外列成一篇,是因為這些內容事實與文字,多需要深入思考,會妨礙我們在一瞬間理解整體。
把類證另外列成一篇,是不想因為藉由其他疾病來旁證,而阻礙了本論整體表現。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整部《傷寒論》是對整個人體,整個宇宙的解剖學和修理學。認識《傷寒論》的整體,就能認識一切外感內傷疾病的原理。本篇的次序,是為了求得認識《傷寒論》整體的方法。因此寫成口訣,作為全篇的歸納總結。口訣是:
傷寒之病,先分表裡,表為榮衛,裡為臟腑。
榮病發熱,衛病發寒,腑病發熱,臟病發寒,寒熱偏頗,運行失常。
榮衛之法,桂枝麻黃,統治六經,並非僅限太陽。
太陽用桃核,陽明用承氣,少陽稱經,用大小柴胡湯。
太陰用四逆,少陰用附子,厥陰用烏梅,各種治法由此推導。
腑不會生寒,臟不會生熱,腑有寒,臟有熱,別有相關的病理。
榮衛少陽,可能出現壞病,少陰厥陰,獨有危險的死證。
傳經二字,令人疑惑。只需問清症狀,不必拘泥於發病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