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生命宇宙篇 (10)

回本書目錄

生命宇宙篇 (10)

1. 生命宇宙篇

莊子曰:「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抱朴子曰:「人在氣中,氣在人中。」

劉子曰:「人受天地之中以生。」

老子曰:「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荀子曰:「六淫之氣,皆出於地,於天無關。」

又曰:「霜降娶女,冰泮節房」云云。

氣之聚,大氣聚在人身也。氣在人中,大氣在人身之中。人在氣中,人在六氣之中有也。人受天地之中,受天地之中氣也。橐龠,風箱也。風箱之用,大氣出入不已。天地之間,春夏則陽氣出於地上,秋冬則陽氣入於地下。入而復出,出而復入,出入不已,因成造化也。老子之道,周流不息,無始無終,一個圓圈。

一個圓圈升降起來,則生中氣。一指圓圈言,二指升降言,三指中氣言。天空一無所有,太陽的熱,射到地面,乃生中氣也。霜降宇宙陽氣入內,人身下部氣實,故可交合。冰泮宇宙陽氣出外,人身下部氣虛,故節少交合。所以孔子有云:未知生焉知死。又云:致中合萬物育焉。

無非本大氣之大自然。故曰人身一小宇宙也。

所以中醫《內經》有曰:「春三月此為發陳……,逆之則奉長著少,夏為寒變。夏三月此為蕃秀……,逆之則奉收者少。秋三月則為容平……,逆之則奉藏著少,冬至病重。冬三月此為閉藏……,逆之則奉生者少。」

又曰:「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上,故不下也。雲霧不精,故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云云。

發陳者,去年秋收冬藏陳舊的陽氣,今年春時由地下的水中而發生於地面,萬物發生也。逆了春氣,便少了夏氣之根,故夏病寒也。蕃秀者,發生於地面的陽熱,夏時盛長於地面之上,萬物蕃盛而秀實也。逆了夏氣,便少了秋氣之根也。容平者,夏時地面上陽熱多,地面下陽熱少。

秋時大氣,壓力增加,將地面上極多的陽熱,收容於地面之下,地面上下陽熱平勻均也。逆了秋氣,則冬氣無根,冬氣陽少,故病重也。閉藏者,此收容於地下之陽熱,愈收愈深。入冬以後,此陽熱即藏於地下之水中。閉固不泄,以為來年春夏生長之根也。逆了冬氣,則春氣無根也。

但是水之能藏陽熱,全賴冬令寒冷。若冬時不寒,封藏無力,水中所藏的陽熱,散漫消亡。則地面之下,無藏德上升於天。天空之間,即無雨露下降於地。天氣本來清淨光明,無雨露無雲霧。雨露雲霧皆地下水中所藏的陽熱上升成的。上升下降的交通停息,成了無中氣的表現。

中氣乃萬物的生命,今造化無中氣以施於萬物。極有名之大木,必多枯死,而況人乎。讀《內經》需擇其事實上有理由者讀之,《四氣調神論》之類是也。內經非一人手筆,所以有合理處,有不合理處。

白話文:

生命宇宙篇

莊子說:「人的出生,是氣聚集的結果。氣聚集就產生生命,氣消散就導致死亡。」

抱朴子說:「人活在氣之中,氣也存在於人體之內。」

劉子說:「人是承受天地間的精華而誕生的。」

老子說:「天地之間,就像一個風箱一樣。」

他又說:「道產生一,一生出二,二生出三,三生出萬物。」

荀子說:「導致疾病的六種邪氣,都來自於地面,和天空無關。」

他又說:「霜降時節適合娶妻,冰雪融化時節應該節制房事。」等等。

氣的聚集,是指大自然的氣聚集在人的身上。氣在人中,是指大自然的氣存在於人體之中。人活在氣中,是指人活在六種氣的影響之中。人承受天地精華,是指承受天地之間的氣。風箱,是鼓風的器具。風箱的作用,是大氣不斷地進出。天地之間,春夏時陽氣從地面上升,秋冬時陽氣進入地底。進入後又出來,出來後又進入,不斷地進出,因此形成了自然的變化。老子的「道」,運行不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就像一個圓圈一樣。

一個圓圈的上升下降,就產生了「中氣」。這裡「一」指的是圓圈,「二」指的是上升下降,「三」指的是中氣。天空本來空無一物,太陽的熱能照射到地面,才產生了中氣。霜降時節,宇宙的陽氣進入地內,人體下部的氣充實,所以可以行房事。冰雪融化時節,宇宙的陽氣向外散發,人體下部的氣虛弱,所以要節制房事。因此孔子說:「不了解生命,怎麼能了解死亡呢?」又說:「達到中和,才能促使萬物生長。」

這些都源自大自然的運作。所以說,人體是一個小宇宙。

因此,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說:「春季三個月,是萬物生發的時候……,如果違背春氣,則會損耗夏季生長的基礎,導致夏季生寒病。夏季三個月,是萬物繁盛的時候……,如果違背夏氣,則會損耗秋季收藏的基礎。秋季三個月,是萬物成熟的時候……,如果違背秋氣,則會損耗冬季收藏的基礎,導致冬季病情加重。冬季三個月,是萬物閉藏的時候……,如果違背冬氣,則會損耗來年春季生長的基礎。」

又說:「天氣清淨光明,因為精華沒有上升,所以不會下降。雲霧不精純,所以不能向上應和,白露也不能下降。天地陰陽不能交流,萬物就無法獲得生命力,不能獲得生命力,那麼有名的樹木也會枯死。」等等。

所謂「發陳」,是指去年秋收冬藏的舊陽氣,在今年春天,從地下的水中升發到地面,萬物開始生長。如果違背春氣,就會減少夏季生長的基礎,所以夏季會生寒病。所謂「蕃秀」,是指從地面升發的陽熱,在夏季旺盛地生長於地面之上,萬物茂盛且開花結果。如果違背夏氣,就會減少秋季收藏的基礎。所謂「容平」,是指夏季地面上的陽熱多,地面下的陽熱少。

秋季時,大氣的壓力增加,將地面上極多的陽熱,收容到地面之下,使地面上下陽熱均勻。如果違背秋氣,那麼冬季就沒有陽氣的根基,冬季陽氣少,所以病情會加重。所謂「閉藏」,是指被收容到地下的陽熱,越收越深。進入冬季以後,這些陽熱就藏於地下的水中,緊閉不外洩,作為來年春夏生長的根基。如果違背冬氣,那麼來年春季就沒有生長的根基。

但是,水之所以能夠儲藏陽熱,完全仰賴於冬季的寒冷。如果冬季不寒冷,封藏的力量就不足,水中儲藏的陽熱就會散失。那麼地面之下,就沒有可以上升到天空的精華。天空之間,就沒有雨露下降到地面。天氣本來是清淨光明的,沒有雨露和雲霧。雨露雲霧都是地下水中儲藏的陽熱上升形成的。上升下降的交流停息,就成了沒有中氣的表現。

中氣是萬物的生命,現在自然界沒有中氣來施予萬物,那麼即使是很有名的樹木,也必然會枯死,更何況是人呢?讀《內經》要選擇其中事實上有道理的部分來讀,例如《四氣調神論》之類的內容。因為《內經》並非一人所著,所以既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