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藥性提綱篇 (3)
藥性提綱篇 (3)
1. 藥性提綱篇
外感榮衛病。衛病收斂,以麻黃為主藥,疏泄之力極大,凡皮膚、腠裏、筋骨、關節,無所不到。虛人小兒老人,雖輕用亦不可。凡衛氣閉束惡寒之病,可用薄荷、蘇葉、荊芥、蔥頭以代麻黃,疏瀉力小。非真麻黃湯證莫用麻黃。榮病疏泄,以芍藥為主藥。苦寒傷中,須用甘溫之藥以和之。
凡一切外感發熱,鼻不塞脈不緊,依溫病為治。黃豆黑豆為主藥,潤降肺膽,平疏瀉,兼養中氣,大便滑瀉忌用。山藥扁豆合用,能代炙草大棗。凡惡寒發熱之病,多日不解,須看舌苔,有黃苔而脈沉,既須用清解之藥,按證施治。至於羌活、獨活、白芷、升麻,性燥氣升,不合榮衛生理,千萬莫用。
黃耆大補衛氣之陽,乃瘡科補虛之藥。內傷病,關於榮衛不足,運動不靈,如黃耆五物湯之證,乃可用之,肺虛忌用。世以黃耆當歸並用,為氣血雙補,多有流弊。肺氣主降,黃耆性升故也。
柴胡解少陽經氣之結之藥,性升而散,最傷肺氣,脈象沉緊之肝膽病,如傷寒論厥陰下篇四逆散之證,乃可用之。因發熱惡寒的病,不止傷寒病小柴胡湯一證也。
附子性熱,乃補陽溫水寒之藥,非補腎之藥,巴戟蓯蓉等,才是補腎之藥。非將傷寒金匱有附子各方,研究清楚,不可使用。如非陽氣虛少水氣又寒之病,而誤用之,且有將中下陽氣引出之患,與撥動木氣煽動心氣之患,其患大矣。大黃性寒,乃攻下腸胃燥熱結聚實證之品。
須有舌苔乾黃,腹痛拒按之證,乃可用之。若僅舌苔乾黃,腸胃並無燥熱結實拒按證,只可少用兩三分以清燥熱,否則腸胃無有燥熱結聚實在之物當之,必將人瀉死。芒硝性熱,用蘿蔔制名玄明粉,瀉性速過大黃。世乃認為性寒,名實不符,本草備要謂芒硝能化七十二種石為水,又曰玄明粉實熱忌用,因其熱也。有用玄明粉代西藥瀉鹽用,瀉後常有傷陰出汗,須用涼藥清熱,汗乃能止者,可見也。
枳實性寒,下氣猛烈,虛家忌用。厚朴性熱,最能下氣,最傷陰液,最傷元氣,慎用。傷寒大承氣湯為攻下腸胃燥熱結實主方,大黃枳實之寒,配以芒硝厚朴之熱,寒熱並用,做圓的運動而下,是定法也。
生石膏乃清散金氣燥結之藥。寒中敗陽,誤用殺人。必須將傷寒論白虎湯與本書時病篇痧脹證,研究清楚,乃可用之。初學如有用之必要時,可用麥冬代之。麥冬亦清散金氣燥結妙品。
桃仁性溫,最攻淤血,較紅花平和,初學莫用紅花與三棱莪朮。益母草散血力大,脈虛慎用。乳香沒藥,通滯攻瘀,可少用。芫花、大戟、葶藶、甘遂、巴豆攻水力猛,初學莫用。木香香附皆溫調木氣之品,木香最助疏泄,傷陰液,只宜輕用,莫過一錢。使君子殺蟲傷肝,鉤藤寒中,蟬蛻破肺,小兒忌用。
白話文:
藥性提綱篇
外感病侵犯榮衛之氣時:
-
衛氣病變:重點在於收斂。使用麻黃作為主要藥物,其疏散宣洩的力量非常強大,可以到達皮膚、肌肉、筋骨、關節等全身各處。但對於體虛的人、小孩和老人,即使輕微使用也必須謹慎。如果衛氣閉塞導致怕冷,可以使用薄荷、蘇葉、荊芥、蔥頭等藥物代替麻黃,它們的疏散力量比較小。如果不是真正的麻黃湯證,就不要使用麻黃。
-
榮氣病變:重點在於疏散宣洩。使用芍藥作為主要藥物。但苦寒的藥物會損傷中焦脾胃,需要配合甘溫的藥物來調和。
所有外感引起發燒,如果鼻塞不嚴重、脈象不緊,都應該按照溫病的方式治療。使用黃豆、黑豆作為主要藥物,它們可以滋潤並使肺氣和膽氣下降,平息疏散宣洩的作用,同時兼顧養護中焦脾胃之氣。但如果大便滑瀉,就不能使用。山藥和扁豆一起使用,可以代替炙甘草和大棗。
如果怕冷發燒的病症持續多日不解,必須觀察舌苔,如果出現黃苔且脈象沉,就需要使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並根據證候來治療。至於羌活、獨活、白芷、升麻等藥物,它們的性質燥熱、藥性升散,不符合榮衛之氣的生理特性,千萬不要使用。
黃耆具有大補衛氣陽氣的作用,是外科瘡瘍科用來補虛的藥物。對於內傷病,如果出現榮衛氣虛、運動不靈活的情況,例如黃耆五物湯的證候,就可以使用。但肺虛的人不宜使用。現在很多人將黃耆和當歸一起使用,認為可以氣血雙補,但這樣會產生很多弊端,因為肺氣主降,而黃耆的藥性是升的。
柴胡是疏解少陽經氣鬱結的藥物,它的藥性是升散的,最容易損傷肺氣。如果脈象沉緊,屬於肝膽疾病,例如傷寒論厥陰篇四逆散證,就可以使用。因為發熱怕冷的病症,並不僅僅是傷寒病的小柴胡湯證。
附子性熱,是溫補陽氣、溫化寒水的藥物,而不是補腎的藥物,巴戟天、肉蓯蓉等才是補腎的藥物。必須將《傷寒論》、《金匱要略》中含有附子的各個方劑研究清楚後才能使用。如果不是陽氣虛少、水氣又寒的病症,而誤用附子,反而會導致中下焦陽氣被引發出來,並有擾動肝木之氣、煽動心火的危險,危害很大。
大黃性寒,是攻下腸胃燥熱積滯實證的藥物。必須有舌苔乾燥發黃,腹痛拒絕按壓等實證,才能使用。如果僅僅是舌苔乾燥發黃,腸胃並無燥熱積滯、拒絕按壓的情況,只能少量使用兩三分來清除燥熱,否則腸胃沒有燥熱積滯的實質東西可以攻下,一定會把人瀉死。
芒硝性熱,用蘿蔔製成的稱為玄明粉,瀉下的作用比大黃更快。但世人卻認為芒硝性寒,與實際不符。《本草備要》說芒硝能將七十二種石頭化為水,又說玄明粉實熱證忌用,就是因為它性熱。有些人用玄明粉代替西藥的瀉鹽,瀉後常常會有傷陰出汗的情況,需要使用涼藥來清熱,汗才能停止,這就是證明。
枳實性寒,下氣的作用猛烈,體虛的人忌用。厚朴性熱,最能下氣,但最容易損傷陰液,損傷元氣,使用時需要謹慎。傷寒大承氣湯是攻下腸胃燥熱積滯的主要方劑,大黃、枳實的寒性,配以芒硝、厚朴的熱性,寒熱並用,以圓的運動來達到瀉下的作用,這是固定的用法。
生石膏是清散肺金燥熱積結的藥物。如果體內寒邪旺盛、陽氣衰敗,誤用石膏會導致死亡。必須將傷寒論中的白虎湯和本書中時病篇中的痧脹證研究清楚,才能使用。初學者如果必須使用石膏,可以用麥冬代替,麥冬也是清散肺金燥熱積結的妙品。
桃仁性溫,最能攻破瘀血,比紅花平和。初學者不要使用紅花和三棱、莪朮。益母草散血的力量很大,脈虛的人要慎用。乳香、沒藥能疏通阻塞、攻破瘀血,可以少量使用。芫花、大戟、葶藶、甘遂、巴豆攻水力量猛烈,初學者不要使用。木香、香附都是溫調肝木之氣的藥物,木香最能幫助疏泄,容易損傷陰液,只宜輕微使用,不要超過一錢。使君子殺蟲會損傷肝臟,鉤藤性寒容易損傷中焦陽氣,蟬蛻破壞肺氣,小兒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