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古方下篇 (19)
古方下篇 (19)
1. 古方下篇
失眠如由陰虛,糯米粉做成水圓,豬油炸,臥前食半飽特效。雞肝白芍方,治失眠特效。降膽經升肝經,通滯氣補陰陽,其力大矣。雞肝方見前。
小建中湯,將飴糖紅棗加重,於半夜失眠時服之,頃刻即能得睡。可以見睡眠是膽經相火興中氣之事也。治失眠病,總以補中溫膽為主,補陰為輔。憑脈用藥,不必拘執為妥。陰虛之人,有食飴糖作熱瀉者。
雞蛋黃油,最通膽管,最能活動身右一切痹著。飯後服之甚佳。用雞蛋連殼煮熟,將蛋黃加油炒透,成老黃色,加水將油煮浮於水上,取油服之。能補相火,溫暖膽經。其力非藥力所能及。膽經寒失眠至實,清魚肝油,補膽經相火,功力大而性平和,每飯後食半匙極佳。每日食海參一條,豬肉燉食極效。
半夜失眠,枕上嚼食艾葉一二分極效。皆補相火之意。失眠由於相火虛者較多。
曾與一醫家同治一白頭翁證,醫家主用白頭翁湯。余曰:脈弱不能受黃連黃柏之大苦大寒,宜變通也。用白頭翁秦皮而以梔子皮炒過代黃連黃柏。又加山藥扁豆以益中氣,服之而愈。此方服之即愈,若用原方,必加脾敗之病矣。加山藥扁豆者,平淡之性,扶土氣以任苦寒也。
此病,傷寒厥陰肝經陽復生熱有之。傷寒裏病,一氣獨勝,病氣極盛。故陰經陽復所生之熱,其力甚大。非用黃連等大寒之味不能清之。至於內傷肝經病熱,左關遲脈小於右,則歸芍地黃丸甚相宜。六味地黃丸加歸芍,滋養肝木津液之方也。傷寒一氣獨勝,詳傷寒讀法篇。
凡用大苦大寒傷中氣之藥,不惟要審明脈象,尤要審明病人所在地之地氣。如夏日多雨,地下之熱較實。夏日少雨,地下之熱較虛。春夏則地下之氣之熱較虛。秋冬則地下之熱較實。造化地下的熱之虛實,人身中氣以下的熱之虛實應之。熱實故脈實,熱虛故脈虛。又如秋冬之間鳴雷,則秋收之陽外散。
地下陽少,人身中下亦陽少,陽少則脈虛。冬至後不冷,常起大霧,則冬藏之陽外散。地下之陽少,人身中下亦陽少。陽少則虛。冬月陽少脈虛,來春春無所生,陽更少,脈更虛。一直要到立秋處暑後,太陽射到面的熱經秋金收降之力,將他收而降入地面之下,然後地下有陽。然後人身中下陽氣漸充,脈乃漸實也。
陽實脈實,病熱之病,其熱乃實。然後黃連黃柏的證,乃可用黃連黃柏之藥。西南各地,冬季無雪無冰,,氣候不冷。重慶且多大霧。地下藏陽不多,醫家如仍按書用藥,不知審查地氣,一定將病治重,而不知何以病重之所以然。常謂東北方實病多,西南方虛病多。東北地方冬令嚴寒,西南地方冬令少冷故也。
亦有個人之病,不能一概而論。則內傷之病有之。時令病則大概相同。
白話文:
古方下篇
失眠如果是因為陰虛引起的,可以用糯米粉做成小湯圓,用豬油炸過,在睡前吃半飽,效果很好。另外,用雞肝搭配白芍的方子,治療失眠也有特效。這個方子能降膽經的火氣,升肝經的氣,疏通停滯的氣,補養陰陽,效果很強大。雞肝的方子,可以參考前面提到的。
小建中湯,可以把裡面的飴糖和紅棗加重劑量,在半夜失眠時服用,很快就能睡著。由此可見,睡眠與膽經的相火和中氣有關。治療失眠,總的來說要以補中、溫膽為主,補陰為輔。用藥要根據脈象來決定,不必拘泥於固定的方子。陰虛的人,如果吃飴糖可能會產生燥熱腹瀉。
雞蛋黃油,最能疏通膽管,最能活絡身體右側的各種麻木不適。飯後服用效果很好。做法是將雞蛋連殼煮熟,取出蛋黃用油炒透,變成老黃色,然後加水煮,把油漂浮在水面上,取油服用。能補相火,溫暖膽經,這種效果是藥物無法比擬的。如果是因為膽經寒冷而引起的失眠,可以吃魚肝油來補充膽經的相火,效果很好而且性質平和,每次飯後吃半匙就好。每天吃一條海參,用豬肉燉著吃,效果也很好。
半夜失眠,可以在枕頭邊放一些艾葉,嚼食一兩分,效果很好。這些都是補充相火的方法。失眠多半是因為相火虛弱。
我曾經和一位醫生一起治療一個白頭翁病的病人。醫生主要用白頭翁湯。我說:病人脈象虛弱,不能承受黃連和黃柏這樣大苦大寒的藥,應該變通一下。我用白頭翁和秦皮,並將梔子皮炒過來代替黃連和黃柏。又加上山藥和扁豆來補益中氣,病人吃了就好了。這個方子吃了就能好,如果用原來的方子,肯定會導致脾胃衰敗。加入山藥和扁豆,是利用它們平和的藥性,來扶助脾胃之氣,以承受苦寒藥的藥力。
這個病,也有可能是因為傷寒病導致厥陰肝經的陽氣恢復而產生熱。傷寒病進入內裏,如果一種氣過於強盛,病邪就會非常強大。所以陰經陽氣恢復而產生的熱,力量非常大,必須用黃連等大寒的藥才能清除。至於內傷引起的肝經病熱,如果左關脈比右關脈細弱,用歸芍地黃丸就很適合。六味地黃丸加上當歸和芍藥,是滋養肝木津液的方子。傷寒病如果是一種氣過於強盛,可以參考傷寒讀法篇。
凡是使用大苦大寒的藥物來損傷中氣,不僅要仔細辨別脈象,還要仔細辨別病人所在地的地氣。例如夏天多雨,地下的熱氣比較實在;夏天少雨,地下的熱氣就比較虛弱。春夏兩季地下的熱氣比較虛弱,秋冬兩季地下的熱氣比較實在。造化形成的地下的熱氣虛實,與人體中氣以下的熱氣虛實是相對應的。熱氣實在,所以脈象也實在;熱氣虛弱,所以脈象也虛弱。又比如秋冬季節打雷,是秋天收斂的陽氣外散的現象。
地下的陽氣減少,人體中下部的陽氣也會減少,陽氣減少則脈象會虛弱。冬至後天氣不冷,經常起大霧,是冬天收藏的陽氣外散的現象。地下的陽氣減少,人體中下部的陽氣也會減少,陽氣減少則脈象虛弱。冬月陽氣少脈象虛弱,來年春天就沒有陽氣可以生發,陽氣會更少,脈象會更虛弱。一直要到立秋處暑之後,太陽照射到地面的熱氣,經過秋天金的收斂之氣,將熱氣收斂並降到地下,然後地下的陽氣才開始產生。然後人體中下部的陽氣才會逐漸充實,脈象才會逐漸變得實在。
陽氣充實,脈象也實在,這時的病熱是實熱。然後才能使用黃連黃柏等藥物。西南地區,冬季沒有雪也沒有冰,氣候不冷,重慶一帶還多霧。地下儲藏的陽氣不多,醫生如果仍然按照書本上的知識來用藥,不了解當地的地氣,一定會加重病情,而不知道為什麼病情會加重。所以常說東北地區實證比較多,西南地區虛證比較多。因為東北地區冬季嚴寒,西南地區冬季不太冷。
也有一些個人的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也有可能是內傷引起的疾病。時令病則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