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時病本氣篇 (23)
時病本氣篇 (23)
1. 時病本氣篇
肺燥傷津,水分被劫,故溺孔肛門覺熱。津愈傷肺愈燥故大渴。中寒不能化水,故飲後仍復吐出。燥氣之病,血脈燥結,故肢麻不溫。燥結之甚,故脈沉伏。燥結不通,故痞而絞痛。津傷故目陷肉脫。燥結則陽氣不能四達,故肢冷。
方用乾薑白朮沙參炙草各三錢,藿香砂仁各一錢,以溫運中宮,滑石生石膏麥冬各五錢,以開通肺氣之燥結,車前仁木通各三錢,以助滑石麥冬之力。木瓜三錢,運木氣調疏泄,以利尿止瀉而和四肢。中宮運化,燥結開通,津液復生,升降復舊,於是肢溫脈起,諸病皆愈。未曾出汗者,加蒼朮薄荷各二錢,以發表也。
此因客冬不冷,地下封藏的陽氣不多,節交夏至,相火不降,中氣虛寒,金氣被刑於相火,遂燥結不通。故治以溫中清燥生津之法乃愈。此病北少南多,北方則夏日雨少燥熱過盛之時,始有此病。
六氣為病,惟金氣燥結,將相火暑氣,斂於胸膈之間,令人莫測其所以然。前人謂為伏暑晚發,其實並非大氣中的暑氣,中於人身,伏藏至秋始發而成病也。此病多發於立秋處暑之後,處者入也,暑者,相火之氣也。金氣涼降到底,愈降愈涼,暑火之氣乃愈降愈深。暑火藏於水中,不逆升出地,而與金氣抵觸,使金氣斂降之功,被暑火格拒不下而成斂結之過。相火之下降,金氣降之也,金火俱逆,中上各經之氣,為之橫塞。
相火逆騰,中下無根,所以病象無常,而致死極速。北方土厚水深,下降之火封藏的住,秋涼冬寒氣象極順,西南土薄水淺,陽氣下降封藏不住,忽降忽升,所以燥氣之病,北少南多也。
《內經》:冬傷於寒,春傷於風、夏傷於暑,秋傷於濕。獨無傷燥之文。論者以為《內經》遺漏,不知風為木氣,濕為土氣,寒為水氣,皆不可傷。惟燥氣宜傷,燥氣斂結,金氣受病。燥氣傷去,則金氣涼降澈底。火藏水中,下溫上清,皆燥氣不向右逆起之德。內經無傷燥之文,亦燥起獨宜傷去之意歟。
成都一帶,四季感冒悉用銀翹散,頗多見效。因此一帶地方的地層,全係紅沙石,土薄水淺,所入於地下的陽熱,不如北方封藏深固。秋涼之後,常有反熱之時,冬時又不凍冰。金氣不降,隨時都被水中陽氣逆升格拒。金氣降斂之性不遂,竟成一種一年四季皆有燥結的大氣,而成銀翹散開通金氣之功。
銀翹散治溫病不效,治燥病極效。溫乃木氣疏泄傷肺之病,忌開通肺氣之藥。燥乃金氣斂結之病,喜開通肺氣之藥。成都有某大醫將所開痢疾方給病瘧者,次早有友人告以誤,醫急命人赴瘧者家,謂方給錯,請勿服。病家曰藥已服,病已好矣。無不稱羨其醫運之紅。某大醫云:乃銀翹散加減也。
此方,凡感冒而胸悶、脈不浮而有聚於中部之象者,不論何時何地,皆適用之,不僅成都一帶適宜。惟溫病不可用之。痢疾瘧疾,皆金木二氣結聚之病、結於下則病痢,結於中則病瘧,故銀翹散皆效。
白話文:
[時病本氣篇]
肺部乾燥導致體內津液受損,水分被消耗,所以小便和肛門會感覺到發熱。津液越是耗損,肺就越乾燥,因此會感到非常口渴。若體內有寒氣,無法正常運化水分,即使喝水後也會立刻吐出來。因乾燥之氣引起的疾病,會使血脈乾澀凝滯,導致四肢麻木冰冷。乾燥凝滯嚴重時,脈象會沉伏無力。乾燥凝滯不通暢,會感到胸悶、腹部絞痛。津液耗損,眼睛會凹陷,肌肉鬆弛。乾燥凝滯會使陽氣無法順利到達四肢末端,所以肢體會感到寒冷。
治療方法可使用乾薑、白朮、沙參、炙甘草各三錢,藿香、砂仁各一錢,來溫暖並運轉脾胃。再用滑石、生石膏、麥冬各五錢,來疏通肺氣的乾燥凝滯。車前仁、木通各三錢,協助滑石和麥冬發揮作用。加入木瓜三錢,疏通肝氣,調節疏泄功能,以利尿止瀉,並調和四肢。當脾胃運化正常,乾燥凝滯得以疏通,津液就會重新產生,身體的升降功能恢復正常,於是四肢溫暖,脈象恢復,各種疾病都會痊癒。如果沒有出汗,可再加入蒼朮、薄荷各二錢,以幫助發汗。
這種病是因為前一年冬天不夠寒冷,地下封藏的陽氣不足,到了夏至時節,相火無法下降,中焦的氣虛弱寒冷,金氣受到相火的壓制,於是產生乾燥凝滯不通暢。因此,要用溫中、清燥、生津的方法才能治癒。這種病在北方較少見,南方較多,北方只有在夏天少雨、過於乾燥炎熱時才會出現。
各種氣候引起的疾病中,只有金氣乾燥凝滯,會將相火暑氣收斂在胸腔膈膜之間,讓人無法理解病因。前人認為這是潛伏的暑氣晚發,但其實並不是大氣中的暑氣侵入人體,潛伏到秋天才發病。這種病多發於立秋、處暑之後。處是進入的意思,暑是指相火的氣。金氣屬涼,下降到底會越來越涼,而暑火的氣也會越降越深。暑火藏在水中,無法向上發散,反而與金氣相互抵觸,使金氣下降的功能被暑火阻擋,造成收斂凝滯的現象。相火的下降是金氣引導的,金氣與相火都逆行,就會導致中焦和上焦的經脈之氣阻塞不通。
相火向上逆行,中下焦失去根基,所以病情變化無常,死亡速度極快。北方地層厚實,水源深廣,下降的火氣可以被封藏住,秋涼冬寒,氣候變化順暢。而西南方地層薄弱,水源淺少,陽氣下降無法封藏,忽降忽升,所以乾燥之氣引起的疾病在北方較少,南方較多。
《黃帝內經》說:冬天受寒會傷於春,春天受風會傷於夏,夏天受暑會傷於秋,秋天受濕會傷於冬,唯獨沒有提到乾燥會傷人。有人認為這是《內經》的遺漏,但其實風為木氣,濕為土氣,寒為水氣,都是不可傷的。只有乾燥之氣容易傷人,乾燥凝滯會導致金氣受病。乾燥之氣去除後,金氣的清涼之氣會徹底下降。火氣藏於水中,下方溫暖,上方清涼,都是因為乾燥之氣不向上逆行的緣故。《內經》沒有提到乾燥之氣傷人,也許就是暗示乾燥之氣獨有容易被去除的特性吧。
成都一帶,無論何時感冒都用銀翹散,效果顯著。這是因為成都一帶的地層全是紅色砂石,土薄水淺,地下的陽熱不如北方封藏得深固。秋涼之後,經常會有反熱現象,冬天也不會結冰。金氣無法下降,隨時都會被水中的陽氣逆行而阻擋。金氣下降收斂的特性無法發揮,就形成一種一年四季都有乾燥凝滯的大氣環境,而銀翹散具有疏通金氣的功效。
銀翹散治療溫病效果不佳,但治療乾燥之病卻非常有效。溫病是因木氣疏泄而損傷肺氣的疾病,不宜使用疏通肺氣的藥物。乾燥之病是因金氣收斂凝滯的疾病,適合使用疏通肺氣的藥物。成都有位名醫將治療痢疾的藥方給患瘧疾的人服用,隔天早上有人告訴他用錯了藥,醫生趕緊派人去患者家裡說明,說藥給錯了,請不要服用。患者說藥已經服用了,病也好了。大家都稱讚這位醫生運氣好。這位醫生說:「其實是用銀翹散加減而來的。」
這個方子,凡是感冒而有胸悶、脈象不浮而有聚於中焦現象的,不論何時何地都適用,不只適合成都一帶。只有溫病不可使用。痢疾和瘧疾都是因金木二氣結聚引起的疾病,結於下焦則病痢疾,結於中焦則病瘧疾,所以銀翹散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