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益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時病本氣篇 (6)

回本書目錄

時病本氣篇 (6)

1. 時病本氣篇

盛夏之時,太陽射地的熱,盛滿蒸騰,雨多之年,熱氣隨雨降入地下,上不病熱,下不病寒。雨少之年,熱氣不降,地面之際,上熱下寒。中上偏熱之人,感觸熱氣,增加了本身熱氣,熱傷津液,氣機因而阻滯,遂病熱霍亂乾霍亂。中下偏寒之人,感觸寒氣,增加了本身寒氣,中寒不能旋轉升降,遂病寒霍亂。

寒霍亂,胸滿而吐,吐非酸腐,腹冷痛而利,利非惡臭,亦有腹不痛者,口不渴舌無黃苔,小便不利,四肢無力,微作寒熱,氣微神清,脈象虛微或虛大。方用理中丸,黨參白朮炙甘草乾薑各二錢,蜜為丸,如無丸,亦可煎服。

中氣溫運,則胃氣降而不吐,脾氣升而不利,此病虛寒之中,又兼濕氣,故升降倒行,而病如此。此方參草補中之虛,白朮除濕,乾薑溫寒,故病癒也。然須有變通之法,因吐利之後,津液大傷,剛燥之藥,多不能受。如有當用此方,而此方服下,反又吐出者,此乾薑白朮燥橫太過,可用炒吳萸一錢以代乾薑,加炒黃連二分以降胃逆,用茯苓以代白朮便妥,參草仍用。黃連降胃逆所生之虛熱而止吐,使溫中之藥得順下耳。

冷痛者,寒甚陽微,不似絞痛屬於木滯也。

此證如因病人服方仍吐,認為熱霍亂。而以熱霍亂之方治之,亦如熱霍亂誤服薑朮,必立見大禍。以生薑嚼之,不覺甚辣,便是寒病。

寒霍亂吐瀉之後,津液受傷,亦有渴欲飲水者,燥藥務必慎用。若欲飲不止,是陽氣自復矣。寒霍亂用燒鹽湯亦效。用食鹽燒紅,調溫熱水服,溫補中氣,亦理中丸之意。味不可鹹,適口為度,咸則傷陰。

若寒霍亂,吐利而兼汗出肢冷者,宜四逆湯。附片二錢,乾薑炙草各二錢回陽乃愈。如脈微欲絕,汗出外熱,小便復利,是陽氣虛脫於下,陰氣散失於上,須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復陰回陽乃愈。乾薑四錢,炙草三錢,附片二錢,豬膽汁略有苦味即行。重用薑草以溫補中氣而通脈,附片回陽,豬膽汁復陰,使四逆湯能下行也。

此方如無豬膽汁,服下必仍吐出,氣脫而死。

濕霍亂,吐利之後,身熱,汗出,頭疼,渴而能飲,水仍吐出,小便不利。方用五苓散。茯苓豬苓各二錢,白朮澤瀉各一錢,桂枝一錢,研末,熱開水送下,多飲暖水,汗出尿利即愈。如無散服湯亦可。濕霍亂胸腹不絞痛。如吐水而胸間硬痛,須加木通二錢以助五苓散之力,乃愈。

熱汗者,濕氣阻格相火不能下降也。頭痛者,濕氣壅遏於上也。渴而能飲,飲而仍吐者,濕傷津液,相火不降,故渴而能飲,飲為濕格,不能下行,故吐也。五苓散,泄去水濕,相火下降故愈。用桂枝者,疏泄小便也。五苓散證之身熱,並非外感,乃濕氣阻格,相火不降之故。

白話文:

盛夏時節,太陽照射地面,熱氣非常旺盛,蒸騰上升。在雨水多的年份,熱氣會隨著雨水滲入地下,這樣就不會發生上部燥熱、下部寒冷的狀況。但如果雨水少,熱氣無法下降,就會導致地面上熱下寒。

體質偏熱的人,感受熱氣後,會加重體內的熱氣,熱邪會損傷津液,導致氣機阻滯,進而引發熱霍亂或乾霍亂。體質偏寒的人,感受寒氣後,會加重體內的寒氣,使得中焦寒冷,無法正常運轉升降,就會引發寒霍亂。

寒霍亂的症狀是胸悶想吐,但吐出來的不是酸腐的物質,腹部會感到冷痛並伴隨腹瀉,但拉出來的也不是惡臭的物質,也有些人腹部不痛。患者會口不渴,舌頭沒有黃苔,小便不暢,四肢無力,稍微感到忽冷忽熱,呼吸微弱,精神尚可,脈象虛弱或虛大。治療可以用理中丸,藥材包含黨參、白朮、炙甘草和乾薑各二錢,用蜂蜜製成藥丸。如果沒有藥丸,也可以用水煎服。

中焦的氣機如果能夠溫和運轉,胃氣就能下降而不嘔吐,脾氣就能上升而不腹瀉。這個病屬於虛寒的體質,又夾雜著濕氣,所以導致氣機升降顛倒而生病。這個方子的黨參、甘草能補中氣的虛弱,白朮能去除濕氣,乾薑能溫散寒氣,所以能治好這個病。但是,必須根據情況變通。因為嘔吐腹瀉之後,津液會大量損傷,過於溫燥的藥物,身體可能無法承受。如果應該服用這個方子,但吃了反而吐出來,就代表乾薑和白朮太過燥烈,可以改用炒過的吳茱萸一錢來代替乾薑,再加入炒黃連二分來降逆止吐,用茯苓代替白朮會比較妥當,黨參和甘草仍然可以用。黃連能降胃氣逆行產生的虛熱而止吐,讓溫中藥物能夠順利下行。

感到冷痛,是因為寒邪太過、陽氣衰微,不像絞痛那樣是因為肝氣鬱滯。

如果這個病,病人服藥後仍然吐,就誤認為是熱霍亂。用治療熱霍亂的藥方來治療,就像熱霍亂誤服薑、朮一樣,會立即出現大禍。可以用生薑嚼一下,如果感覺不太辣,就表示是寒病。

寒霍亂吐瀉之後,津液會受損,也可能會出現口渴想喝水的狀況,這時必須慎用燥熱的藥物。如果一直想喝水,就代表陽氣正在恢復。寒霍亂用燒鹽湯也有效果,將食鹽燒紅,加入溫熱的水中服用,可以溫補中氣,和理中丸的道理相同。味道不能太鹹,以口感舒適為度,太鹹會損傷陰液。

如果寒霍亂,又吐又瀉,還伴隨出汗、四肢冰冷的症狀,應該使用四逆湯。藥材包含附片二錢,乾薑和炙甘草各二錢,可以回陽救逆。如果脈搏微弱到快要消失,又出汗,體表發熱,小便又恢復通暢,就代表陽氣虛脫於下,陰氣散失於上,必須使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來恢復陰陽才能治好。藥材包含乾薑四錢,炙甘草三錢,附片二錢,再加上一點豬膽汁,帶點苦味即可。要重用乾薑和甘草來溫補中氣、疏通經脈,用附片來回陽,用豬膽汁來恢復陰液,這樣才能讓四逆湯能夠順利下行。

如果這個方子沒有豬膽汁,服下後一定會仍然吐出來,導致氣脫而死。

濕霍亂的症狀是,嘔吐腹瀉後,身體發熱,出汗,頭痛,口渴能喝水,但喝下去還是會吐出來,小便不暢。治療可以用五苓散。藥材包含茯苓和豬苓各二錢,白朮和澤瀉各一錢,桂枝一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熱開水送服,多喝溫水,出汗小便通暢就會好轉。如果沒有藥粉,也可以用水煎服。濕霍亂的胸腹部不會絞痛。如果吐水,而且胸口感覺硬痛,必須加入木通二錢來加強五苓散的功效,才能治好。

發熱出汗,是因為濕氣阻礙了相火不能下降。頭痛,是因為濕氣壅塞在頭部。口渴能喝水,喝下去又吐出來,是因為濕氣損傷了津液,導致相火不能下降。所以患者會口渴能喝水,但喝下去因為被濕氣阻礙,無法下行,所以又吐了出來。五苓散,可以泄去體內的水濕,讓相火下降,病就可以治好。用桂枝,是為了疏通小便。五苓散證的發熱,並不是外感引起的,而是濕氣阻礙,相火不能下降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