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良方》~ 卷三 (28)
卷三 (28)
1. 另備痘科緊要諸症方論
涼血養營煎,凡痘瘡血虛血熱,面紅熱渴,或色燥不起,及便結溺赤,凡陽盛陰虛等症,悉宜用此。
生地黃,當歸,芍藥,生甘草,地骨皮,紫草,黃芩,紅花
水一鍾半煎服,量兒大小加減用。
渴者加天花粉;肌熱無汗者加柴胡;熱毒盛者,加牛蒡子、木通、連翹之類;血熱毒不透者,加犀角。
柴葛煎,凡痘疹表裡俱熱,散毒養陰及瘟疫等症。
柴胡,乾葛,芍藥,黃芩,甘草,連翹
水一鍾半煎服。
搜毒煎,凡解痘疹熱毒熾盛,紫黑乾枯,煩熱便結,純陽等症。
紫草,地骨皮,牛蒡子(杵)
黃芩,木通,連翹,蟬退,芍藥(各等分)
用水一鍾半同煎服之。
若渴者加天花粉、麥門冬;陽明熱甚,頭面牙齦腫痛者,加石膏、知母;大腸乾結實,臍腹實脹者,加大黃、芒硝;血熱妄行者,加犀角、童便;小水熱閉者,加山梔、車前子;兼表熱者加柴胡。
六物煎,凡痘疹氣血不充,隨證加減用之,神效不可盡述。並治男婦氣血俱虛等症。
當歸,炙甘草,熟地(或用生地)
川芎(三、四分,不宜多用)
芍藥(俱隨宜加減),人參(或有或無,隨虛實用之,氣不虛者不必用)
水煎服之。
若發熱未解,或痘未出之先,宜加柴胡之疏表,或加防風佐之。如見點後痘不起發,或起而不貫,或貫而漿薄,均宜單用此湯。每加糯米、人乳、好酒、肉桂、川芎以助營氣。如氣虛痘塌不起,加川山甲炒用。如紅紫血熱不起,宜加紫草或犀角。如脾氣消滯者,宜加陳皮、山楂。
如胃氣虛寒多嘔者,加乾薑炒用,或加丁香。如腹痛兼滯者,加木香、陳皮。表虛氣陷不起,或多汗者,加黃耆。氣血俱虛,未起未貫而先癢者,加肉桂、白芷。如元氣大虛,寒戰咬牙泄瀉,宜去芍藥,或加黃耆、大附子、乾薑、肉桂。
六氣煎,凡痘瘡氣虛,癢塌倒陷,寒戰咬牙。(並治男婦陽氣虛寒等症)
黃耆(炙),肉桂,人參,白朮,當歸,炙甘草
水煎服。
加減法,照前六物煎。
九味異動煎,治痘瘡寒戰,咬牙倒陷,嘔吐泄瀉,腹痛虛寒等症。
人參(二、三錢),當歸、熟地(各二、三錢),炙黃耆(二錢)炙甘草(七分、一錢),丁香(三、五分或一錢),肉桂(一錢),炮乾薑、製附子(各一、二錢)
量兒大小加減。用水一鍾半,煎至七分,徐徐與服之。
如泄瀉腹痛者,加肉豆蔻麵炒一錢,或白朮一、二錢。
透邪煎,凡麻疹初熱未出之時,惟恐誤藥,故云未出之先,不宜用藥。然解利得宜,則毒必易散,而熱自輕減。欲求妥當,當先用此方為主。
當歸(二、三錢),酒炒芍藥(二錢),防風(七、八分),荊芥(一錢),炙甘草(七分),升麻(三分)
白話文:
涼血養營煎,適用於痘瘡因血虛血熱,導致臉色發紅發熱口渴,或疹子乾燥難以長出,以及便秘尿赤等症狀,凡是體內陽氣過盛、陰液不足的情況,都適合使用此方。
藥材:生地黃、當歸、芍藥、炙甘草、地骨皮、紫草、黃芩、紅花
用法:用水一碗半煎煮服用,用量可根據孩童大小酌情增減。
若口渴可加入天花粉;發熱無汗可加入柴胡;熱毒過盛可加入牛蒡子、木通、連翹等;血熱毒氣難以透出可加入犀角。
柴葛煎,適用於痘疹表裡都有熱象,能散毒、滋養陰液,也可用於治療瘟疫等疾病。
藥材:柴胡、葛根、芍藥、黃芩、甘草、連翹
用法:用水一碗半煎煮服用。
搜毒煎,適用於痘疹熱毒熾盛,疹子呈現紫黑色、乾燥枯萎,患者煩躁發熱、便秘,以及體內純陽過盛的情況。
藥材:紫草、地骨皮、牛蒡子(搗碎)、黃芩、木通、連翹、蟬蛻、芍藥(等量)
用法:用水一碗半一同煎煮服用。
若口渴可加入天花粉、麥門冬;陽明經熱盛,導致頭面牙齦腫痛,可加入石膏、知母;大腸乾燥結實,肚臍腹部脹滿,可加入大黃、芒硝;血熱妄行,可加入犀角、童便;小便不利熱澀,可加入山梔子、車前子;同時有表熱的,可加入柴胡。
六物煎,適用於痘疹氣血不足的情況,可根據具體症狀加減藥材,療效顯著,難以盡述,也可治療男女氣血兩虛等症狀。
藥材:當歸、炙甘草、熟地黃(或用生地黃)、川芎(少量,約三分或四分)、芍藥(用量酌情加減)、人參(可有可無,視虛實情況而定,氣不虛者不必用)
用法:用水煎煮服用。
若發熱未退,或疹子未出之前,可加入柴胡疏散表邪,或加入防風輔助。如果見到疹點後,疹子難以長出、長出不順暢、或長出後漿液稀薄,都適合單獨使用此方。每次可加入糯米、人乳、好酒、肉桂、川芎來幫助營氣的生長。若因氣虛導致疹子塌陷不起,可加入炮製過的穿山甲。如疹子顏色紅紫,因血熱而難以長出,可加入紫草或犀角。若脾氣虛弱,消化不良,可加入陳皮、山楂。
若胃氣虛寒,容易嘔吐,可加入乾薑炒過後使用,或加入丁香。若腹痛且有積滯,可加入木香、陳皮。若是表虛氣陷、疹子難以長出,或多汗,可加入黃耆。若氣血兩虛,疹子未出或長出不順暢且先出現搔癢,可加入肉桂、白芷。若元氣大虛,出現寒戰、咬牙、腹瀉等症狀,則需去除芍藥,或加入黃耆、大附子、乾薑、肉桂。
六氣煎,適用於痘瘡氣虛,疹子癢、塌陷、倒伏,並伴有寒戰、咬牙等症狀。(也適用於治療男女陽氣虛寒等症狀)
藥材:炙黃耆、肉桂、人參、白朮、當歸、炙甘草
用法:用水煎煮服用。
加減方法,可參考前面的六物煎。
九味異動煎,用於治療痘瘡寒戰、咬牙、倒陷、嘔吐、腹瀉、腹痛、虛寒等症狀。
藥材:人參(二、三錢)、當歸、熟地(各二、三錢)、炙黃耆(二錢)、炙甘草(七分至一錢)、丁香(三分至五分或一錢)、肉桂(一錢)、炮乾薑、製附子(各一、二錢)
用法:用量可根據孩童大小酌情增減。用水一碗半,煎至七分,慢慢給予服用。
若出現腹瀉腹痛,可加入肉豆蔻炒麵一錢,或白朮一、二錢。
透邪煎,用於麻疹初期發熱,疹子尚未長出時,因擔心誤用藥物,所以說在疹子未出之前不宜用藥。但如果能正確地解散邪氣,則毒素容易散開,而熱度自然減輕。為了穩妥起見,應先使用此方為主。
藥材:當歸(二、三錢)、酒炒芍藥(二錢)、防風(七、八分)、荊芥(一錢)、炙甘草(七分)、升麻(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