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良方》~ 卷五 (2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7)

1. 治外科各症並跌打損傷

用急流水急火煎數沸,和童便一大杯,灌服。

附子餅灸法,凡潰瘍,氣血俱虛不能收斂,或風寒所襲不能運行。

生附子末,黃酒和作餅,分半厚安臍上,以艾灸之,每日數壯。但令微熱,勿令疼痛,餅乾再換,以瘡口紅活為度。

麥冬粳米飲,凡癰疽陰瘡法當灸而太過,或陽瘡不當灸而誤灸,以致火毒入里,頭項虛腫,神昏痰喘,急服此以解

麥冬(去心,三錢),粳米(三錢)

水二鍾,煎一鍾,徐徐熱服。

神燈照法,凡癰疽初起頭面難用艾灸者。

雄黃(二錢),硃砂(二錢),血竭(二錢),沒藥(二錢),麝香(四分)

共為細末,每用三分,紅棉紙裹搓捻長七寸,麻油浸透,用火點著,離瘡半寸,自外而內,周圍徐徐照之。火頭向上,藥氣入內,毒氣解散。初用三條,漸加至四、五條,瘡勢漸消,仍須照之。照後瘡根鬚用敷藥,瘡口須貼膏藥。此法能使未成者消,已成者潰,去腐生新。如已大潰膿瀉,不必用此照法。

牛膠蒸法,凡癰疽發背、頑惡不斂等瘡。

牛皮膠一塊,水熬煎稠攤厚紙上,剪一塊貼瘡上。次用釅醋煮軟布一塊,乘熱罨膠紙上蒸之,稍溫再換,蒸至瘡癢膿出至盡。預用貫眾二兩煎湯,洗去膠紙,外用膏藥貼之。次日照前蒸洗,直至膿盡瘡干為度。

銀花甘草湯,癰毒初起。

金銀花(二兩),生甘草(二錢)

水煎,加黃酒沖服,渣搗敷患處,鮮金銀花藤葉亦好。瘡在下部者,加牛膝二錢。

蠟礬丸

明亮白礬一兩生研,以好黃蠟(七錢)熔化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漸加至二十丸,開水送下。治一切癰疽背瘡,未破者消,已破者收口。如服金石藥發瘡者,以白礬末一錢作引,溫酒調服。此方不惟止痛生肌,能防毒氣內攻,護膜止瀉,托裡化膿,老少皆宜。一日中服近百粒,愈有力,其功甚大,不可以其淺近而忽之。

移毒散,凡毒發於骨節間,能移之,使無殘疾之患。

白及(一兩六錢),紫花地丁(八錢),五倍子(焙黃,八錢),大黃(二錢),烏雞骨(煅,一錢),硃砂(一錢),雄黃(一錢),輕粉(一錢),牙皂(八分)

共為末,以醋調敷毒之上截,即移至下截,奇驗。仍照人虛實,內服藥餌。

千捶膏,凡一切腫毒瘡瘍,發在五日內者,貼之即消,七日以外,亦可日減七、八。味淡而功奇,價輕而效速,勿忽視之。

松香(陳久者良。銅勺熔化,傾冷水中,凝定濾起,晾乾,研成極細末),大蓖麻子(去殼),銀硃(研細)

先以蓖麻仁四、五兩,置光青石上,鐵錘捶極爛,略無細點,然後加松香二、三兩,共捶至膠黏,扯長二、三寸不斷。摘一塊用手捏如錢厚,視其軟硬得中,即颳起作團,滾入銀硃內研遍,用兩手急扯,扯至銀硃與膏勻極,暫停。候其顯出光亮再扯,光如明鏡,紅如鮮血,方收入磁瓶。

白話文:

[治療外科各種疾病及跌打損傷]

用非常急的水,用猛火快速煎煮幾次,然後加入一大杯童子尿,讓病人喝下去。

[附子餅灸法],適用於各種潰瘍,因氣血虛弱無法收口,或是受到風寒侵襲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的情況。

將生附子磨成粉末,用黃酒調和成餅狀,切一半厚度敷在肚臍上,用艾草灸燒,每天灸數次。只要感覺微熱就好,不要灸到疼痛。餅乾了就更換,直到傷口呈現紅潤有活力為止。

[麥冬粳米飲],適用於癰疽、陰瘡等應該灸療卻過度灸燒,或是陽瘡不該灸療卻誤灸,導致火毒侵入體內,出現頭頸虛腫、神智昏迷、痰多喘息等症狀時,緊急服用此藥來解毒。

麥冬(去心,9克),粳米(9克)

用水400毫升煎煮至200毫升,慢慢熱服。

[神燈照法],適用於癰疽初期,長在頭面等不方便用艾灸的部位。

雄黃(6克),硃砂(6克),血竭(6克),沒藥(6克),麝香(1.2克)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每次取約1克,用紅棉紙包裹搓捻成約23公分長的條狀,用麻油浸透,點燃後,距離瘡口約1.5公分,從外向內,慢慢地環繞照烤。火頭朝上,讓藥氣進入體內,解散毒氣。開始用三條,逐漸增加到四、五條,等瘡勢漸漸消退後,仍需繼續照烤。照烤後,瘡根處要敷藥,瘡口處要貼膏藥。這個方法可以使還沒形成的瘡消散,已經形成的瘡潰破,去除腐肉,長出新肉。如果已經大量潰膿,則不必使用此照烤法。

[牛膠蒸法],適用於癰疽發背、頑固不癒等瘡。

取一塊牛皮膠,用水熬煮成濃稠狀,攤在厚紙上,剪下一塊貼在瘡上。再用濃醋煮軟一塊布,趁熱敷在膠紙上蒸烤,稍微溫熱就更換,一直蒸烤到瘡癢、膿液盡出。事先用貫眾60克煎湯,洗去膠紙,然後外敷膏藥。隔天再照著先前的方法蒸洗,直到膿盡瘡口乾燥為止。

[銀花甘草湯],適用於癰毒初期。

金銀花(60克),生甘草(6克)

用水煎煮,加入黃酒沖服,藥渣搗爛敷在患處,新鮮的金銀花藤葉也很好。瘡長在下半身,可以加入牛膝6克。

[蠟礬丸]

取明亮白礬30克研磨成粉末,用上好的黃蠟(21克)熔化後和在一起製成丸子,像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十丸,逐漸增加到二十丸,用開水送服。可以用於治療各種癰疽背瘡,沒破的可以消散,已破的可以收口。如果服用金石類藥物引起發瘡,可以取白礬粉末3克作為藥引,用溫酒調服。這個藥方不僅能止痛生肌,還能預防毒氣內攻,保護內膜止瀉,幫助排膿,無論老少都適用。一天之中服用近百粒,效果更佳,功效很大,不要因為它看起來普通就輕忽它。

[移毒散],適用於毒氣發在骨節之間,可以用來轉移毒氣,避免留下殘疾。

白芨(48克),紫花地丁(24克),五倍子(焙黃,24克),大黃(6克),烏雞骨(煅,3克),硃砂(3克),雄黃(3克),輕粉(3克),牙皂(2.4克)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敷在毒的上方,就能將毒氣轉移到下方,效果非常神奇。同時也要根據個人虛實情況,內服藥物。

[千捶膏],適用於各種腫毒瘡瘍,如果發病在五天內,貼上就能消散,超過七天,也能每天減少七八成。味道清淡但功效神奇,價格便宜而且效果快速,不要輕視它。

松香(存放久一點的比較好,用銅勺熔化,倒入冷水中,凝固後撈起,晾乾,研磨成非常細的粉末),大蓖麻子(去殼),銀硃(研磨細)

先取蓖麻仁150-180克,放在光滑的青石上,用鐵鎚捶打到極爛,沒有細小的顆粒,然後加入松香60-90克,一起捶打到像膠一樣黏稠,拉長約6-9公分不會斷。取一塊用手捏成硬幣厚度,感覺軟硬適中,就颳起搓成團,滾入銀硃中研磨均勻,用雙手快速拉扯,直到銀硃與膏體混合均勻,暫時停止。等它呈現光亮時再拉扯,光亮如鏡,紅潤如鮮血,就可以放入磁瓶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