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庭錄存》~ 復朱逢辰書

回本書目錄

復朱逢辰書

1. 復朱逢辰書

接讀手書,荷蒙錦念,謝謝所諭氣火益熾等證,即古語云:「氣有餘便是火。」氣從左邊起者,左肝火也。左金丸主之,當歸龍薈丸亦主之。今既左金一丸如水投石,自宜以當歸龍薈丸繼之於後,未嘗不可為法。惟我先生有「為癰為血不可不預防」一語,云出自高明,定有灼見。

弟始而駭然,繼且茫然,幾不知筆從何處著矣。我先生如飢如渴以望一方,惟速為貴,而弟又刻無暇,晷夜以繼日,有者求之,無者求之,必得一左之右之憮不宜之之要法,然後可以復書,非敢緩也,蓋有待也。端午日下問者少,徒輩聚在一堂,講論百病皆生於氣,遂有九氣不同之說。

白話文:

收到您的書信,心中滿懷感謝。對於您所提到的“氣火益熾”等症狀,正如古語所云:“氣有餘便是火。” 您的症狀從左側開始,屬於左肝火。[左金丸]可主治此症,[當歸龍薈丸]亦可。您已服用一丸左金丸,如同水滴石,效果有限,建議您接著服用[當歸龍薈丸],這也是合理的做法。

您所提到的“為癰為血不可不預防”這句話,出自高明之士,一定有其深刻的見解。

我起初聽到這句話時感到驚訝,之後又感到困惑,不知該從何處著筆。您如飢如渴地期待著一方良藥,時間緊迫,而我卻無暇分身,日夜不停地查找資料,有則求之,無則求之,務必找到一個適當的治療方案,然後才能回覆您,并非故意拖延,實在是有所等待。

端午節當天,前來求診的人很少,徒弟們聚在一起,討論各種疾病都源於氣,因此有了九氣不同的說法。

氣本一也,因所觸而為九。夫怒與思為九氣中之二焉。思則氣結,內經自為註腳云:「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先生有之。至於怒則氣上,甚則嘔血。怒則氣逆,筋緩,發於外為癰疽。古人亦載於氣門,以昭邪郁必變,久病入絡,非無意也。先生亦有焉。

弟即從此領悟曰:「怒有形於外者,亦有不形於外者。暴怒傳陰,不形於外者,鬱怒傷肝。惟其鬱也,木即不能鬯茂條達,反來橫逆,則氣鬱於中者,勢必火炎於上。金受火刑,有升無降,痰血熱辣,一病於肺,痞滿鬱塞,再病於脾。脾肺同病,則胃家之痰食無力以消,膽經之木火從而和之。

白話文:

氣的本源只有一個,但因接觸到的不同事物而產生九種變化。其中,怒與思就屬於這九種氣中的兩種。思慮過度會導致氣機阻塞,內經中就寫道:「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這點先生您也深有體會。至於發怒,則會使氣機上逆,嚴重時甚至會嘔血。怒氣上逆會導致筋骨鬆弛,並外顯為癰疽。古人也在氣門篇中記載了這一點,以此說明邪氣鬱積必會變化,久病入絡,並不是無緣無故的。先生您也經歷過這些。

我從中領悟到:怒氣的表現形式有外顯的,也有不外顯的。暴怒會傷及陰氣,不外顯於外,而鬱怒則會傷肝。因為鬱結的緣故,肝木無法舒暢茂盛,反而橫逆逆行,氣鬱積於內,勢必會導致火氣上炎。金受火刑,氣機上行而不下降,痰血熱辣,首先會影響肺臟,導致痞滿鬱塞,進一步還會影響脾臟。脾肺同病,則胃部的痰食無力消化,膽經的木火也會跟著受影響。

將來血溢於上,癰腫於經絡,增出一番新病,誠不能不未雨而綢繆也。」然為癰為血之枝葉,仍不外乎氣鬱為火之根底。治病必求其本因。思氣從左邊起者條內有「久患氣結諸藥不效者,先服沉香化氣丸以開其結之文」,不獨將來之變病可以預防,即現在之氣火升騰亦為臺劑。而況右脈弦強,即土鬱奪之之法耶?惟沉香化氣丸重劑也,權宜用之而已。

元虛久病之體,於病不能不用,而亦不可多用。清晨宜服八分,晚服逍遙六君輩調之,補之以為實,必顧虛之計,未知是否請正?

白話文:

未來可能會出現血溢上身、經絡腫痛,甚至發展出新的疾病,所以必須未雨綢繆。這些病症的根源,其實都是氣鬱化火。治療疾病必須找到根本原因,就像書中提到久患氣結、藥物無效的情況,應該先服用沉香化氣丸來打開氣結一樣。這樣不僅可以預防未來疾病,也能緩解現在的氣火上升。此外,脈象弦強代表脾土鬱結,也需要用沉香化氣丸來疏通。不過沉香化氣丸藥性較重,只能適度使用。

元氣虛弱、久病纏身的人,在治療過程中必須服用藥物,但也不能過量。早上可以服用八分藥量,晚上則服用逍遙六君等藥物來調和補益,以顧及身體的虛弱之處,不知道這樣做是否合適,還請指教。

朝服沉香化氣丸,晚服逍遙散合六君子湯(去半夏,人參加北沙參、川貝)

白話文:

早上服用沉香化氣丸,晚上服用逍遙散合六君子湯(去掉半夏,人參改為北沙參、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