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庭錄存》~ 復朱逢辰書

回本書目錄

復朱逢辰書

1. 復朱逢辰書

接讀手書,荷蒙錦念,謝謝所諭氣火益熾等證,即古語云:「氣有餘便是火。」氣從左邊起者,左肝火也。左金丸主之,當歸龍薈丸亦主之。今既左金一丸如水投石,自宜以當歸龍薈丸繼之於後,未嘗不可為法。惟我先生有「為癰為血不可不預防」一語,云出自高明,定有灼見。

弟始而駭然,繼且茫然,幾不知筆從何處著矣。我先生如飢如渴以望一方,惟速為貴,而弟又刻無暇,晷夜以繼日,有者求之,無者求之,必得一左之右之憮不宜之之要法,然後可以復書,非敢緩也,蓋有待也。端午日下問者少,徒輩聚在一堂,講論百病皆生於氣,遂有九氣不同之說。

氣本一也,因所觸而為九。夫怒與思為九氣中之二焉。思則氣結,內經自為註腳云:「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先生有之。至於怒則氣上,甚則嘔血。怒則氣逆,筋緩,發於外為癰疽。古人亦載於氣門,以昭邪郁必變,久病入絡,非無意也。先生亦有焉。

弟即從此領悟曰:「怒有形於外者,亦有不形於外者。暴怒傳陰,不形於外者,鬱怒傷肝。惟其鬱也,木即不能鬯茂條達,反來橫逆,則氣鬱於中者,勢必火炎於上。金受火刑,有升無降,痰血熱辣,一病於肺,痞滿鬱塞,再病於脾。脾肺同病,則胃家之痰食無力以消,膽經之木火從而和之。

將來血溢於上,癰腫於經絡,增出一番新病,誠不能不未雨而綢繆也。」然為癰為血之枝葉,仍不外乎氣鬱為火之根底。治病必求其本因。思氣從左邊起者條內有「久患氣結諸藥不效者,先服沉香化氣丸以開其結之文」,不獨將來之變病可以預防,即現在之氣火升騰亦為臺劑。而況右脈弦強,即土鬱奪之之法耶?惟沉香化氣丸重劑也,權宜用之而已。

元虛久病之體,於病不能不用,而亦不可多用。清晨宜服八分,晚服逍遙六君輩調之,補之以為實,必顧虛之計,未知是否請正?

朝服沉香化氣丸,晚服逍遙散合六君子湯(去半夏,人參加北沙參、川貝)

白話文:

收到您的信件,深受感動。您提到的氣火旺盛的症狀,正如古語所說:「氣過剩就是火。」如果氣是從左邊開始的,那表示是肝火旺。這情況可用左金丸來治療,或者當歸龍薈丸也能起到效果。既然左金丸的效果如水滴入石中,顯得微不足道,那麼之後應使用當歸龍薈丸,這種方式是可以採納的。但我的老師曾說過「對於膿瘍和出血,我們必須事先防範」,他認為這句話出自高人之口,必定有其深遠的見解。

初聽此言,我先是驚訝,接著感到困惑,一時不知如何落筆。老師急切地希望得到一個方子,而且越快越好。但我一時抽不出空,日夜連軸轉,尋找相關的資料。無論有無,都必須找到一個對左邊或右邊的病症都適用,且能解決不適的關鍵方法,才能回覆您的問題,並非故意拖延,只是還在尋找答案。

端午節那天,來問診的人不多,我和學徒們聚在一間房裡,討論所有疾病都是由氣引起的,因此有了九種不同氣的說法。氣原本只有一種,但根據不同的觸發因素,可衍生出九種。怒和思是其中兩種。思考會使氣結,內經上解釋:「當人在思考時,心神專注,正氣會停滯不前,因而產生氣結。」您有這樣的症狀。至於怒,則會讓氣上升,嚴重的話會導致嘔血。怒會使氣逆流,肌肉鬆弛,外部表現為膿瘡。古人也記載在氣的範疇中,以顯示邪氣積壓必會發生變化,長期患病會侵入經絡,這不是沒有道理的。您也有這種現象。

從中我領悟到:「怒,有外在表現的,也有不顯露在外的。猛烈的怒氣會影響到陰部,而那些不顯露在外的怒氣,會傷害到肝臟。因為怒氣被抑制,木氣就無法順暢生長,反而會橫向發展,導致氣在體內聚集,勢必會使火氣上湧。金受到火的侵害,只升不降,痰血熱辣,首當其衝的是肺,然後是脾。脾肺同時受病,胃部的食物和痰液就難以消化,膽經的木火也會隨之和諧。

未來可能會出現血液上溢,經絡腫脹,引發新的疾病,確實不能不事先做好準備。」然而,對於膿瘡和出血的處理,仍然離不開氣鬱生火的根本原因。治療疾病必須找到其根本原因。考慮到氣從左邊開始的條目中有「長期氣結,各種藥物都無效,應先服用沉香化氣丸來解開氣結」的建議,不僅可以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病症,對於現在氣火上升的情況,也能起到一定的療效。況且,右脈緊繃,這正是土鬱奪之的方法。只是,沉香化氣丸的劑量較大,只能暫時使用。

對於長期患病、身體虛弱的人來說,對於病情不得不使用,但也不能過度使用。早上可以服用八分,晚上則服用逍遙散合六君子湯(去掉半夏,加入人參、北沙參、川貝),進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