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庭錄存》~ 杭州汪
杭州汪
1. 杭州汪
承示病源陽分比陰分更虧,顯有明徵。陰虧而用十全養陰等法,責重乎陰,寓以陽藥,本屬和平之劑。良以秋分在即,燥氣加臨,不敢責重乎陽,以燥就燥,反增燥病焉耳。然於膏方下云:「後日可加附桂,斟酌用之一語,早已言之,非不見到也。」蓋天地之氣,半月一更,人身之氣亦半月一更。
八月而至九月,氣已兩更,病勢不除,飲食反減。明明陰得膏滋而無病,陽得膏滋而更衰。一月之間,陰陽偏勝,一膏之內,功過相抵,可嘆!補偏救弊,因時制宜,應接不暇也。所云廿七廿九兩日,霜降始寒,寒氣外侵,痰飲內動。動見青黃綠水,尚屬陽明胃府。至於黑色,已自胃底而來,腎虛水泛,脾虛積飲,已見一斑。
然神氣困頓,面色青浮,脈見雙弦,以昭陽氣不充,痰飲內聚宜矣。而反忽燃牙齒浮疼,加以口苦酸泔,呃忒於胃,沖逆於脅,變出一番火氣者,肝火也,肝氣也。氣火之橫逆,不外腎虛無以涵木,木旺順乘脾土。此等氣不足,即是寒之根底,反見氣有餘,便是火之情狀。所謂本寒標熱是也。
夫惟本寒標熱,豈非陽氣之虛,一較之陰氣,更進一層耶?此時論治,離照當空,始可陰霾四散。宗風虛則熾,痰寒則壅之訓,而出一星附散法,以肋脾陽俾虛風寒痰不相互結,非獨分解病情,而且土旺用事,更合機宜。
如一立冬,又不可以純陽無陰之品,施於久病陰血本虧之體,冬月宜藏之令,即以此方分兩三分之,一日進一服,參入前定膏方中,只須五錢,清晨傍晚,再服水泛金匱腎氣丸一錢五分,淡鹽湯送下,以占冬至陽生,勿藥而喜。至於黑錫丹控涎丹,本來各式因病處方,隨機應變,相時而動,可也。
須俟尊處高明權之。
白話文:
[杭州汪]接收到你告知你的病症源自於陽分虧損比陰分更多,這有明顯的症狀表現。在陰虛的情況下采用十全養陰等方法,更着重於滋養陰分,但同時配以陽藥,這樣的治療方式本來就是溫和的。因爲秋天即將來臨,乾燥的氣息加重,不敢過於依賴陽藥,以免乾燥加劇,反而增加燥熱的病症。
然而,在膏方的使用上,我之前已經說過,日後可以適量添加附子和肉桂,這並非我沒有看到這一點。天地的氣運,每半個月就會改變一次,人體內的氣也是一樣。
從八月到九月,氣運已經改變了兩次,但病情沒有好轉,食慾反而減少。很明顯的是,陰分得到膏方的滋養並無大礙,但陽分得到膏方的滋養卻更加虛弱。一個月內,陰陽兩分的力量此消彼長,膏方的效果功過相抵,真是令人感嘆!要針對偏頗進行補救,應根據時節的變化來調整,這讓人應接不暇。
你說在27、29號這兩天,霜降開始寒冷,寒氣侵襲身體,體內的痰飲也開始活動。排出的痰飲顏色變爲青、黃、綠,這屬於陽明胃部的問題。但如果是黑色,那可能就是從胃底來的,腎虛導致水分氾濫,脾虛導致積飲,這已經初見端倪。
然而,你精神疲憊,臉色青白,脈象出現雙弦,顯示陽氣不足,體內痰飲聚集。然而,突然出現牙齒疼痛,加上口中苦澀,胃部發出呃逆聲,脅部感到衝逆,這顯示出肝火旺盛,肝氣上逆。氣火的逆流,無非是腎虛無法控制肝木,肝木旺盛順乘脾土。這種氣不足的情況,正是寒症的根本,但表現出氣有餘,則是火氣的表現。這就是所謂的"本寒標熱"。
只有"本寒標熱",難道不是陽氣虛損,與陰氣相比,更進一步嗎?此時的治療,應該像太陽驅散烏雲一樣,使陰霾四散。依據"風虛則熾,痰寒則壅"的教導,我提出一種附子散的方法,以助脾陽,使虛風寒痰不會相互結合,不僅能夠分解病情,而且使脾胃強健,更符合當前的狀況。
一旦立冬,就不能使用純陽無陰的藥物,對於長期患病,陰血虧損的體質,冬天應該藏而不泄,將這個方子的份量減爲原來的三分之一,每天服用一次,加入之前的膏方中,只需要五錢。清晨和傍晚,再服用水泛金匱腎氣丸一錢五分,用淡鹽水送下,以迎接冬至陽氣的生長,無需藥物就能感到喜悅。至於黑錫丹和控涎丹,原本就是根據病情開的處方,可以根據病情隨機應變,視時機而動。
你需要等待醫生的判斷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