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湯頭歌訣》~ 發表之劑 (2)

回本書目錄

發表之劑 (2)

1. 神朮散

(《局方》)用甘草蒼,細辛藁本芎芷羌。(蒼朮二兩,炙草、細辛,藁本、白芷、川芎、羌活各一兩,每服四錢,生薑、蔥白煎。)各走一經祛風濕,(太陰蒼朮,少陰細辛,厥陰、少陽川芎,太陽羌活、藁本,陽明白芷。此方與九味羌活湯意同,加藁本,除黃芩、生地、防風,較羌活湯更穩。

白話文:

(《局方》)使用甘草、蒼朮、細辛、藁本、白芷、川芎、羌活。

(蒼朮二兩,炙草、細辛、藁本、白芷、川芎、羌活各一兩,每次服用四錢,加入生薑、蔥白煎服。)這些藥物分別針對不同的經絡,能祛除風濕。(太陰經用蒼朮,少陰經用細辛,厥陰經和少陽經用川芎,太陽經用羌活和藁本,陽明經用白芷。這個方劑與九味羌活湯的功效相似,但加入了藁本,去掉了黃芩、生地、防風,比羌活湯更穩定有效。)

)風寒泄瀉總堪嘗。太無神術(散,太無,丹溪之師)即平胃(散),加入菖蒲與藿香。(陳皮為君二錢,蒼朮、厚朴各一錢,炙草、菖蒲、藿各錢半,治嵐瘴瘟瘧時氣。)海藏神術(散)蒼防草,太陽無汗代麻黃。(蒼朮、防風各二兩,炙草一兩,用代仲景麻黃,治太陽傷寒無汗。

白話文:

對於風寒引起的腹瀉,可以試試下列方劑:

  1. 平胃散:可加入菖蒲和藿香,由陳皮、蒼朮、厚朴、炙草、菖蒲、藿香組成。此方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瘟疫、瘴氣等。

  2. 海藏神術散:含有蒼朮和防風,可代替桂枝湯中的麻黃,用於治療陽明經傷寒發熱、無汗的狀況。

)若以白朮易蒼朮,太陽有汗此湯良。(名白朮湯,用代桂枝湯,治太陽傷風有汗。二術主治略同,特有止汗、發汗之異。)

白話文:

如果用白朮代替蒼朮,在有陽明熱症並且出汗的情況下,這個藥方效果很好。(稱為白朮湯,用來代替桂枝湯,治療陽明傷風伴有出汗。白朮和蒼朮的治療功效基本相同,只在止汗和發汗方面有所不同。)

2. 麻黃附子細辛湯

(仲景)發表溫經兩法彰。(麻黃藁、細辛各二兩,附子一枚炮。麻黃髮太陽之汗,附子溫少陰之經,細辛為腎經表藥,聯屬其間。)若非表裡相兼治,少陰反熱曷能康。(少陰證,脈沉屬裡,當無熱,今反發熱,為太陰表證未除。)

白話文:

張仲景提出的發汗和溫經兩種治療方法。(麻黃和藁本各二兩,附子一枚經過烘烤。麻黃發散太陽經的汗液,附子溫暖少陰經,細辛是腎經表層的藥物,連接它們之間。)如果不能兼治表裡,少陰經反熱怎麼能痊癒?(少陰證,脈沉屬裡,不應該有發熱,現在反而發熱,說明太陰經的表證還沒有消除。)

3. 人參敗毒

(散,《活人》。毒即熱濕也)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獨芎。薄荷少許姜三片,時行感冒有奇功。(人參、茯苓、枳殼、桔梗、柴胡、羌活、獨活、川芎各一兩,甘草五錢,每服二兩,加薄荷、生薑煎。羌活理太陽遊風,獨活理少陰伏風,兼能去濕除痛,川芎、柴胡和血升清,枳殼、前胡行痰降氣,甘、桔、參、茯清肺強胃,輔正匡邪也。喻嘉言曰:暑濕熱三氣門中,推此方為第一。

白話文:

(散,《活人書》。毒就是熱濕)茯苓草、枳殼、桔梗、柴胡、羌活、獨活、川芎。少許薄荷,三片生薑,對於流行感冒有奇效。(人參、茯苓、枳殼、桔梗、柴胡、羌活、獨活、川芎各一兩,甘草五錢,每次服二兩,加入薄荷、生薑煎服。羌活調理太陽經遊走於外的風邪,獨活調理少陰經潛伏於內的風邪,同時也能除濕止痛,川芎、柴胡和血升清,枳殼、前胡化痰降氣,甘草、桔梗、人參、茯苓清肺強胃,幫助正氣糾正邪氣。喻嘉言說:暑氣、濕氣、熱氣三種邪氣聚集於人體,這個方劑是首選。)

俗醫減卻人參,曾與他方有別耶?)去參名為敗毒散,加入消風(散,見風門)治亦同。(合消風散名消風敗毒散。)

白話文:

一般醫生減少使用人參,難道曾與其他方劑有區別嗎?去除人參後稱為敗毒散,加入消風散(見風門穴)後,治療方法與之前相同。(將消風散與敗毒散合併後,命名為消風敗毒散。)

4. 再造散

(節庵)用參耆甘,桂附羌防芎芍參。細辛加棗煨姜煎,陽虛無汗法當諳。〔人參、黃耆、甘草、川芎、白芍(酒炒)、羌活、防風、桂枝、附子(炮)、細辛(煨),薑、大棗煎。以參、耆、甘、薑、桂、附大補其陽,助羌、防、芎、細散寒發表。加芍藥者,於陽中斂陰,散中有收也。

白話文:

(薛醫師)用人參、黃耆、甘草、川芎、白芍(用酒炒過)、羌活、防風、桂枝、炮附子、煨細辛,加上生薑、大棗煎服。陽氣虛弱,卻不出汗時,應當採用這種方法。〔使用人參、黃耆、甘草、薑、桂枝、附子來大補陽氣,輔以羌活、防風、川芎、細辛來散寒發汗。添加白芍,是在陽氣上升的過程中收斂陰氣,讓發散中有收斂的作用。〕

陶節庵曰:發熱頭痛,惡寒無汗,服汗劑汗不出者,為陽虛不能作汗,名無汗證。庸醫不識,不論時令,遂以麻黃重劑劫取其汗,誤人死者多矣。又曰:人第知參、耆能止汗,而不知其能發汗,以在表藥隊中,則助表藥而解散也。〕

白話文:

陶節庵說:發燒頭痛,怕冷但不出汗,吃發汗藥卻不出汗的,這是因為陽氣虛弱而不能出汗,稱之為無汗證。庸俗的醫生不辨識這種情況,不考慮時令,竟用大劑量的麻黃來逼迫病人出汗,這樣錯誤的治療害死人的例子很多。陶節庵又說:人們只知道人蔘、黃耆能止汗,卻不知道它們也能發汗,因為它們在表藥(治療外感疾病的藥物)的隊伍中,所以能幫助表藥發散。

5. 麻黃人參芍藥湯

(東垣)桂枝五味麥冬襄。歸耆甘草汗兼補,虛人外感服之康。〔麻黃、白芍、黃耆、當歸、甘草(炙)各一錢,人參、麥冬各三分,桂枝五分,五味五粒。東垣治一人內蘊虛熱,外感大寒而吐血,法仲景麻黃,加補劑制此方,一服而愈。原解曰:麻黃散外寒,桂枝補表虛,黃耆實表益衛,人參益氣固表,麥冬、五味保肺氣,甘草補脾,芍藥安太陽,當歸和血養血。〕

白話文:

(東垣方)桂枝、五味子、麥冬。歸耆、甘草既能發汗也能補益,虛弱的人外受風寒服用後能康復。〔麻黃、白芍、黃耆、當歸、甘草(炙)各一錢,人參、麥冬各三分,桂枝五分,五味子五粒。東垣用此方醫治一個人,此人內有虛熱,外感嚴寒而吐血,方法根據仲景的麻黃方,再加入補益的藥物配成此方,服用一次就痊癒了。原解說:麻黃散表寒,桂枝補表虛,黃耆益衛固表,人參益氣固表,麥冬、五味子保肺氣,甘草補脾,芍藥安太陽,當歸和血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