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湯頭歌訣》~ 理氣之劑 (1)

回本書目錄

理氣之劑 (1)

1. 理氣之劑

十一首、附方八

2. 補中益氣

(湯,東垣)耆朮陳,升柴參草當歸身。〔黃耆(蜜炙)錢半,人參、甘草(炙)各一錢,白朮(土炒)、陳皮(留白)、歸身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加薑、棗煎。表虛者,升麻用蜜水炒用。東垣曰:升、柴味薄性陽,能引脾胃清氣行於陰道,以資春氣之和;又引參、耆、甘草上行,充實腠理,使衛外為固。凡補脾胃之氣,多以升陽補氣名之者,此也。

白話文:

(湯名,出自東垣)

材料:

  • 炙黃耆(半錢)
  • 人參、炙甘草(各一錢)
  • 炒白朮、留白陳皮、歸身(各五分)
  • 升麻、柴胡(各三分)

加入薑、棗煎煮。

若有表虛症狀,升麻用蜜水炒過再用。

東垣醫書中說:升麻、柴胡性味淡薄、陽氣足,能引導脾胃中的清氣在經絡中運行,以幫助春氣的調和。它們還能引領人參、黃耆、甘草向上運行,充實皮膚腠理,使外衛更加堅固。凡是補脾胃之氣的方劑,很多都以「升陽補氣」命名,這是因為它們有上述作用。

〕虛勞內傷功獨擅,亦治陽虛外感因。(虛人感冒,不在發散者,此方可以代之,或加辛散藥。)木香蒼朮易歸術,調中益氣暢脾神。(除當歸、白朮,加木香、蒼朮,名調中益氣湯。前方加白芍、五味子,發中有收,亦名調中益氣湯,俱李東垣方。)

白話文:

此方藥擅長治療虛弱內傷以及抵抗力下降引發的疾病。同時也能治療陽虛導致的外感疾病。(體虛的人感冒,不適合發散治療時,可以用此方替代,或添加辛散藥物。)木香、蒼朮、易歸術中藥,調和中氣,補益氣血,疏通脾胃,有神效。(除當歸、白朮外,加上木香、蒼朮,稱為調中益氣湯。在前方的基礎上,加入白芍、五味子,既能補益,又能收斂,也稱為調中益氣湯,這兩個方子都是李東垣的方子。)

3. 烏藥順氣

(湯,嚴用和)芎芷姜,橘紅枳桔及麻黃。殭蠶炙草姜煎服,中氣厥逆此方詳。(厥逆痰塞,口噤脈伏,身溫為中風,身冷為中氣。中風多痰涎,中氣無痰涎,以此為辨。許學士云:中氣之證,不可作中風治。喻嘉言曰:中風證多挾中氣。烏藥、橘紅各二錢,川芎、白芷、枳殼、桔梗、麻黃各一錢,殭蠶(去絲嘴炒)、炮薑、炙草各五分,加薑、棗煎。麻、梗、芎、芷發汗散寒,以順表氣;烏、薑、陳、枳行氣祛痰,以順裡氣。

加殭蠶清化消風,甘草協和諸藥。古云氣順則風散,風邪卒中,當先治標也。)

白話文:

(藥方,由嚴用和醫師所用)用川芎、白芷、生薑、橘紅、枳實、桔梗和麻黃這幾味藥。將殭蠶(去絲嘴炒過)、炮薑、炙草用湯煎服,這個藥方專門治療中氣上逆的症狀。(厥逆痰塞是指口不能說話、脈搏微弱,身體溫暖的是中風,身體寒冷的是中氣上逆。中風多半有痰涎,中氣上逆則沒有痰涎,可以這樣分辨。許學士說:中氣的症狀,不能當作中風來治療。喻嘉言說:中風的症狀常常合併中氣上逆的症狀。)

藥方用量:烏藥、橘紅各二錢,川芎、白芷、枳殼、桔梗、麻黃各一錢,殭蠶(去絲嘴炒過)、炮薑、炙草各五分,再加薑、棗煎服。麻黃、桔梗、川芎、白芷發汗散寒,使表氣順暢;烏藥、生薑、炙草、枳實行氣化痰,使裡氣順暢。

4. 越鞠丸

(丹溪)治六般郁,氣血痰火濕食因。(此六郁也。)芎蒼香附兼梔曲,氣暢郁舒痛悶伸。(吳鶴皋曰:香附開氣鬱,蒼朮燥濕鬱,撫芎調血鬱,梔子清火鬱,神麯消食鬱,各等分,麵糊為丸。又濕鬱加茯苓、白芷,火鬱加青黛,痰鬱加半夏、栝蔞、海石,血鬱加桃仁、紅花,氣鬱加木香、檳榔,食鬱加麥芽、山楂,挾寒加吳茱萸。)又六郁湯蒼芎附,甘苓橘半梔砂仁。

白話文:

丹溪派治療六鬱,包括氣鬱、血鬱、痰鬱、火鬱、濕鬱、食鬱。(這六鬱是鬱滯的原因。)

使用蒼朮、香附、梔子、曲消這些藥材,可以疏通氣血,緩解鬱悶和疼痛。(吳鶴皋說:香附疏通氣鬱,蒼朮燥化濕鬱,撫芎調節血鬱,梔子清解火鬱,神麯消散食鬱,以上藥材等分,用麵粉糊作成藥丸。如果濕鬱加茯苓、白芷,火鬱加青黛,痰鬱加半夏、栝蔞、海石,血鬱加桃仁、紅花,氣鬱加木香、檳榔,食鬱加麥芽、山楂,寒鬱加吳茱萸。)

此外,六鬱湯的組成有蒼朮、香附、甘草、茯苓、橘皮、半夏、梔子、砂仁等藥材。

(蒼朮、川芎、香附、甘草、茯苓、橘紅、半夏、梔子、砂仁。此前方加味,兼治痰鬱,看六郁中之重者為君,余藥聽加減用之。)

白話文:

蒼朮、川芎、香附、甘草、茯苓、橘紅、半夏、梔子、砂仁等藥材。這個方劑可以加藥調整,用於治療氣血痰濕鬱結的病症。其中,根據六鬱中的主要證型選定君藥,其他藥物可以酌情加減使用。

5. 蘇子降氣

(湯,《局方》)橘半歸,前胡桂樸草姜依。下虛上盛痰嗽喘,亦有加參貴合機。〔蘇子、橘紅、半夏、當歸、前胡、厚朴(薑汁炒)各一錢,肉桂、炙甘草各五分,加姜煎。一方無桂加沉香。蘇子、前胡、橘紅、半夏降氣行痰,氣行則痰行也。數藥兼能發表,加當歸和血,甘草緩中。下虛上盛,故用官桂引火歸元。如氣虛亦有加人參、五味者。〕

白話文:

(湯,根據《局方》記載)

成分:陳皮半錢、前胡一錢、厚朴一錢、草果一錢、生薑依比例。

功效:針對下虛上盛導致的痰液壅塞、咳嗽氣喘,也可以根據需要加入參類藥材與本方配合使用。

〔阿膠、陳皮、半夏、當歸、前胡、厚朴(用薑汁炒過)、肉桂、炙甘草各五分。加薑煎服。另一種方劑中不加肉桂,而加入沉香。阿膠、前胡、陳皮、半夏可以降氣化痰,氣行則痰行。這幾味藥材還能發散表邪,加上當歸可以活血,甘草可以緩和脾胃。下虛上盛,所以使用官桂引火歸原。如果氣虛,也可以加入人參、五味子。〕

6. 四七湯

(《三因》)理七情氣,(七氣,寒、熱、喜、怒、憂、愁、恚也,亦名七氣湯。)半夏厚朴茯苓蘇。〔半夏(薑汁炒)五錢,厚朴(薑汁炒)三錢,茯苓四錢,紫蘇二錢。郁雖由乎氣,亦多挾濕挾痰,故以半夏、厚朴除痰散滿,茯苓、蘇葉利濕寬中。濕去痰行,郁自除矣。

白話文:

(《三因》)調理七情之氣,(七情之氣,包括寒、熱、喜、怒、憂、愁、恚,也稱之為七氣湯。)使用半夏、厚朴、茯苓、蘇葉作為藥材。〔半夏(用薑汁炒過)五錢,厚朴(用薑汁炒過)三錢,茯苓四錢,紫蘇二錢。憂鬱雖然是由於氣的影響,但往往會夾雜濕氣和痰液,所以使用半夏、厚朴來消除痰液和脹氣,使用茯苓、蘇葉來利濕寬中。濕氣去除,痰液排出,憂鬱自然也就消失了。

〕薑棗煎之舒鬱結,痰涎嘔痛盡能紓。又有局方名四七湯,參桂夏草妙更殊。(人參、官桂、半夏各一錢,甘草五分,加姜煎。人參補氣,官桂平肝,薑製半夏祛痰,甘草和中,並不用利氣之藥。湯名四七者,以四味治人之七情也。)

白話文:

用薑棗煮湯來舒緩鬱結,痰涎嘔吐引起的疼痛都能得到緩解。還有個著名的方子叫四七湯,加入人參、官桂、半夏效果更佳。(人參一錢,官桂一錢,半夏一錢,甘草五分,加上薑煮湯。人參補氣,官桂平肝,薑製半夏祛痰,甘草調和,都沒有使用瀉氣的藥物。湯名取為四七湯,是因為用四味藥來治療人的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