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 五 (11)
卷 五 (11)
1. 卷 五
將身往下,不論數推沸,能寬胸脹,止腹疼,兼後央效。
,,【運,央】,《保生秘要》曰:先定歸元,後行斡旋,至胸前捘撤散法,
左右分開,如末通暢,以艮背佐之,無不效矣。,【臌脹導引】,《保生秘要》曰:
坐定擦手足心極熱,用大指節仍擦摩迎香二穴,以暢肺氣,靜定閉息,存神半晌,
次擦手心,摩運臍輪,按四時吐故納新,從玄雍竅轉下至丹田,捫氣面,撮谷道,
緊尾閭,提升泥丸,下降宮,複氣海,周天一度,如此七七,身心放下半炷香部,
如久病難坐用得力人扶背,慎勿早睡,恐氣脈凝滯,神魂參錯,效難應期,
手足可令人摩擦,患輕者,一七能取大效,重則二七、三七,五臌盡消,屢屢取驗,
妙入神也。,【運,央】,《保生秘要》曰:反瞳守歸元,念四宇訣,定後斡旋,
推入大腸曲行,提回抱守,能情鼓脹。氣脹加推散四肢,時吐濁吸清,飲食宜少,
降氣安心,而食自然加。或病酒過用湯水而成,宜通其二便,摩臍輪腎輪二穴,
吹噓其氣,或開腠埋,以泄微汗,其脹自效。血脹加運血海效。 痞滿 脾病也。
本由脾氣虛及氣鬱不能運行,心下痞塞填滿,故有中氣不足,不能運化而成者,
有食積而成者,有痰結而成者,有濕熱太甚而成者。虛則補其中氣(宜調中益氣湯,
)實則消食(宜資生丸、)豁痰(宜豁痰丸、)除濕(宜二陳湯加豬苓、澤瀉,
)有濕熱清熱(宜當歸拈痛湯。)而消導之,亦不可用峻劑,致傷元氣。又有傷寒下早,
因而成痞結胸,則從傷寒門治之。夫痞與脹不同,痞則內雖覺其痞悶,
而外無脹急之形,痞只見於胸脇脘膈間,脹則連腹少腹都急也。
,,【脈,法】,仲景曰:凡痞,關脈須沉。若關脈沉者,三黃瀉心湯。
,,【痞滿症治】,仲景曰:心下滿而不痛,此為痞。陶節庵曰:胸滿者,
胸膈間氣塞滿悶也,非心下滿;脇滿者,脇肋下氣填脹滿也,非腹中滿。
說邪自表傳裡,必先胸脇以至心腹入胃,是以胸滿多帶表症,宜發汗,
惟脇滿多帶半表半裡,小柴胡湯加枳實和之。
治腫脹方五十六
,,藿香正氣散,,〔總治〕,藿香 紫蘇,白芷 厚朴 桔梗 茯苓 半夏 陳皮
甘草 腹皮 薑 燈心
,,木香調氣飲,,〔又〕,白蔻仁 木香,藿香 砂仁,甘草
,,蘇子湯,,〔又〕,大腹皮 蘇子,草果,半夏 厚朴 木香 陳皮 木通 白朮
,枳實 人參 甘草
,,加味枳朮丸,,〔膚脹〕,枳殼 肉桂,紫蘇 陳皮 檳榔 桔梗 白朮 木香
黃芩 半夏 甘草 五靈脂 加薑
,,調中健脾丸,,〔鼓脹〕,人參 蒼朮,黃耆 吳萸 茯苓 白朮 沉香 陳皮
半夏 香附 查肉 苡仁 黃連 白芍 蘇子,澤瀉 草蔻 菔子 五加皮,全瓜
白話文:
將身體向下彎曲,不論推揉多少次,能寬鬆胸部的脹悶感,止住腹痛,同時對後背(腰部)的疼痛也有效果。
【運,央】,《保生秘要》說:先確定氣的歸宿(歸元),再進行導引運轉,將手法推到胸前,用捘撤散法,左右分開,如果還不順暢,就用手在背部輔助,沒有不見效的。
【臌脹導引】,《保生秘要》說:坐定後摩擦手心、腳心到發熱,用大拇指關節摩擦迎香穴,使肺氣暢通,靜心閉氣,意守丹田片刻,接著摩擦手心,按摩肚臍周圍,配合四時節氣,吐出濁氣,吸入清氣,從頭頂百會穴(玄雍竅)轉到丹田,摸著臉部,收縮肛門,緊縮尾椎,提升頭頂(泥丸),下降到會陰穴(宮),再回到氣海穴,完成一個周天循環,這樣做七七四十九次。然後放鬆身心,休息半炷香的時間。如果久病難以坐直,可以找有力氣的人扶住背部,切忌過早睡覺,以免氣脈凝滯,神志混亂,難以見效。手腳可以請人按摩。病情輕的,七天就能見效;嚴重的,則要十四天或二十一天,五種臌脹都能消除,屢試不爽,效果神奇。
【運,央】,《保生秘要》說:目光反視(內觀)守住氣的歸宿,默念口訣,確定方位後再開始導引運轉,推入大腸使其彎曲運行,再提回來抱守,能緩解腹脹。如果氣脹嚴重,可以加強推揉散開四肢,時常吐出濁氣,吸入清氣,飲食宜清淡,減少食量,降氣安心,食慾自然會增加。有時因為飲酒過量或喝太多湯水造成腹脹,應該通利大小便,按摩肚臍周圍和腎臟附近的穴位,吹噓導引氣息,或打開毛孔,讓身體微微出汗,腹脹自然會好轉。血脹則要加強活血化瘀的按摩,效果更好。
痞滿是指脾臟的疾病。病因主要是脾氣虛弱,或者氣機鬱結不能運行,導致心下痞塞脹滿。所以有中氣不足,不能運化所致,也有飲食積滯所致,也有痰結所致,也有濕熱過盛所致。虛證就應該補中氣(宜用調中益氣湯),實證就應該消食(宜用資生丸),化痰(宜用豁痰丸),祛濕(宜用二陳湯加豬苓、澤瀉),濕熱就應該清熱(宜用當歸拈痛湯),同時也要消導。但也不可以使用猛烈的藥物,以免傷到元氣。也有因傷寒病初期用藥不當,導致胸部痞滿,則要按照傷寒的治療方法處理。痞與脹不同,痞是指內部感到痞塞不適,但是外部沒有脹滿的形狀;痞只表現在胸、脅、胃脘之間,脹則會連帶腹部、小腹都感到急脹。
【脈,法】,張仲景說:凡是痞證,關脈必然沉。如果關脈沉,用三黃瀉心湯。
【痞滿症治】,張仲景說:心下滿但不痛,這就是痞證。陶節庵說:胸滿是指胸膈之間氣機壅塞、悶脹;脅滿是指脅肋下氣脹滿,而不是腹中滿。邪氣從表入裡,必定先從胸脅到心腹入胃,所以胸滿多半帶有表證,適合用發汗的方法;脅滿則多半是半表半裡的病症,適合用小柴胡湯加枳實來調和。
治療腫脹的藥方五十六種:
藿香正氣散:〔總治〕,藿香、紫蘇、白芷、厚朴、桔梗、茯苓、半夏、陳皮、甘草、腹皮、生薑、燈心草
木香調氣飲:〔又〕,白蔻仁、木香、藿香、砂仁、甘草
蘇子湯:〔又〕,大腹皮、蘇子、草果、半夏、厚朴、木香、陳皮、木通、白朮、枳實、人參、甘草
加味枳朮丸:〔膚脹〕,枳殼、肉桂、紫蘇、陳皮、檳榔、桔梗、白朮、木香、黃芩、半夏、甘草、五靈脂,加生薑
調中健脾丸:〔鼓脹〕,人參、蒼朮、黃耆、吳茱萸、茯苓、白朮、沉香、陳皮、半夏、香附、山楂肉、薏仁、黃連、白芍、蘇子、澤瀉、草蔻、萊菔子、五加皮、全瓜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