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四 (15)
卷四 (15)
1. 卷四
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法當以淡滲之劑利之。然客邪寒濕之生,自外入裡而甚暴,
若用利小便藥,則是降之又降,復益其陰而重竭其陽也,滋以升陽之藥,是為宜耳,
羌活、獨活、升麻各一錢半,防風、炙甘草各一錢,煎服,即癒也。
,,【瀉與痢不同】,丹溪曰:泄瀉之症,水谷或化或不化,並無努責,惟覺困倦,
若痢不然,或膿或血,或膿血相雜,或腸垢,或無糟粕,或糟粕相雜,
雖有痛不痛之殊,而皆裡急後重,逼迫懍懍,赤白交下為異。
,,【久泄成痢】,《集咯》曰:太陰受濕而為水泄,虛滑身重微滿,不知谷味,
久則傳變而為膿為血,是脾傳腎,謂之賊邪,故難愈。若先痢後泄,是腎傳脾,
謂之微邪,故易癒。《靈樞》曰:腹鳴而滿,四肢清而泄,脈大,是逆也,
不過十五日死。又曰:腹大而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逆也,不及一時死。
《脈經》曰:飧泄脈大,手足冷,難已;脈小,手足溫,易已。
,,【便,色】,《靈樞》曰:腸中寒,則腸鳴飧泄,熱則出黃如靡。東垣曰:
瀉白為寒,青黃紅赤色皆熱也,或以青為寒者誤也。
傷寒少陰病了利純青水者熱在裡也,利色紅者為熱,心火之色或赤者熱之甚也,
色黑火熱亢極,反兼水化也。《入門》曰:濕多成五泄,如水傾下也。
治泄瀉方三十四
,,平胃散,,〔風泄〕,蒼朮,厚朴,陳皮 甘草
,,六一散,,〔熱泄〕,滑石 甘草
,,胃苓湯,,〔又〕,蒼朮 厚朴 陳皮,甘草 白朮 茯苓 豬苓 澤瀉 肉桂
,,附子理中湯,,〔寒泄〕,附子 人參,白朮 甘草 乾薑
,,閃君子湯,,〔虛泄〕,人參 茯苓,白朮 炙甘草
,,四苓湯,,〔濡泄〕,茯苓 白朮 豬苓 澤瀉
,,升陰除濕湯,,〔又〕,蒼朮 柴胡,防風 羌活 神麯 陳皮 豬苓 澤瀉 麥
芽 升麻 炙甘草
,,胃風湯,,〔胄泄〕,人參,白朮,茯苓 當歸 白芍 肉桂
,,香茹湯,,〔脾泄〕,香茹,厚朴,黃連,扁豆子
,,桂苓甘露飲,,〔暑泄〕,滑石二兩,赤苓 澤瀉 石膏 寒水石 甘草各一兩,
白朮 肉桂 豬苓各五錢 每末一錢加蜜湯下。
,,漿水散,,〔暴泄〕,半夏二兩 炮薑,肉桂 附子 炙甘草各五錢 良薑二錢半
每末五錢,煎服。
,,大承氣湯,,〔小腸泄〕,大黃 芒硝,厚朴 枳實 去芒硝,即小承氣湯。
,,黃連解毒湯,,〔又〕,黃連 黃柏,黃芩 山梔
,,芍藥柏皮丸,,〔又〕,黃連 黃柏,當歸 白芍
,,八正散,,〔大瘕泄〕,瞿麥 扁畜,木通 山梔 車前子 大黃 滑石 甘草,
燈心
,,治中湯,,〔食泄〕,人參 白朮 甘草 生薑 青皮 陳皮
白話文:
治療濕氣問題,如果只針對小便來處理是不對的,正確的方法應該使用具有淡滲作用的藥物來疏導濕氣。然而,如果是由外而內的寒濕邪氣侵入,病情來勢洶洶,此時若使用利小便的藥物,會使身體更加虛寒,陰氣更盛,反而加重陽氣的損耗。所以,應該使用提升陽氣的藥物,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可以使用羌活、獨活、升麻各一錢半,防風、炙甘草各一錢,煎煮後服用,就能痊癒。
瀉和痢不同,朱丹溪說:泄瀉的症狀,水穀食物有的能消化,有的不能消化,排泄時不會有急迫感,只會覺得身體困倦。但痢疾就不同了,可能會排出膿液或血,或者膿血混合,或者腸垢,或者沒有糞便殘渣,或者殘渣混合其中。雖然有疼痛與否的差別,但都會有裡急後重(腹部急迫想排便卻排不出來的感覺),並且有赤白痢(紅白相間的黏液便)的現象。
長期的泄瀉會變成痢疾。《集咯》說:太陰脾受到濕邪侵擾會引起水瀉,會感到身體虛弱、沉重、腹部稍微脹滿,食慾不振。久而久之,病情會傳變成為膿血痢,這是脾臟的病邪傳給腎臟,被稱為「賊邪」,所以很難治癒。如果先是痢疾後變成泄瀉,這是腎臟的病邪傳給脾臟,被稱為「微邪」,所以比較容易治癒。《靈樞》說:腹部鳴叫並脹滿,四肢冰冷卻腹瀉,脈搏大,這是病況惡化的徵兆,活不過十五天。又說:腹部脹大,四肢冰冷,身體虛脫且嚴重腹瀉,也是病情惡化的徵兆,活不到一天。《脈經》說:吃了就拉,脈搏大,手腳冰冷,很難痊癒;脈搏小,手腳溫熱,就容易痊癒。
關於大便的顏色,《靈樞》說:腸胃寒冷,就會腸鳴、吃了就拉;腸胃有熱,就會排出像粥一樣的黃色糞便。李東垣說:排出白色糞便表示寒症,青黃紅赤等顏色都表示熱症,認為青色為寒症是錯誤的。傷寒少陰病的腹瀉,如果排出純青色的水,表示熱在體內;排出紅色的表示有熱,心火旺盛時,顏色可能更紅,表示熱邪更重;排出黑色的糞便,表示火熱極盛,反而會導致水液代謝異常。《入門》說:濕氣過多會引起五種泄瀉,像水傾倒一樣。
以下是治療泄瀉的三十四種方劑:
平胃散:適用於風邪引起的泄瀉,包含蒼朮、厚朴、陳皮、甘草。 六一散:適用於熱邪引起的泄瀉,包含滑石、甘草。 胃苓湯:適用於濕邪引起的泄瀉,包含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 附子理中湯:適用於寒邪引起的泄瀉,包含附子、人參、白朮、甘草、乾薑。 閃君子湯:適用於虛證引起的泄瀉,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 四苓湯:適用於濕熱引起的泄瀉,包含茯苓、白朮、豬苓、澤瀉。 升陰除濕湯:適用於濕邪引起的泄瀉,包含蒼朮、柴胡、防風、羌活、神麯、陳皮、豬苓、澤瀉、麥芽、升麻、炙甘草。 胃風湯:適用於胃部虛弱引起的泄瀉,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當歸、白芍、肉桂。 香茹湯:適用於脾虛引起的泄瀉,包含香茹、厚朴、黃連、扁豆子。 桂苓甘露飲:適用於暑濕引起的泄瀉,包含滑石二兩、赤茯苓、澤瀉、石膏、寒水石、甘草各一兩、白朮、肉桂、豬苓各五錢,將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蜜水送服。 漿水散:適用於急性泄瀉,包含半夏二兩、炮薑、肉桂、附子、炙甘草各五錢、良薑二錢半,將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五錢,煎煮後服用。 大承氣湯:適用於小腸引起的泄瀉,包含大黃、芒硝、厚朴、枳實,去掉芒硝就變成小承氣湯。 黃連解毒湯:適用於熱邪引起的泄瀉,包含黃連、黃柏、黃芩、山梔。 芍藥柏皮丸:適用於熱邪引起的泄瀉,包含黃連、黃柏、當歸、白芍。 八正散:適用於大腸引起的泄瀉,包含瞿麥、扁蓄、木通、山梔、車前子、大黃、滑石、甘草、燈心草。 治中湯:適用於飲食不當引起的泄瀉,包含人參、白朮、甘草、生薑、青皮、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