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四 (10)

1. 卷二十四

以上皆《喉科秘傳》也。但其書總論云,言咽喉,則牙舌即包羅於內,

故口齒唇舌等症治,相連而及。並其方藥,有即與喉科通者,餘此節本各分門,

然因尤氏之書雜舉,不便採摘分隸於各門之下,故姑取口牙唇舌等治法,

亦並錄於喉症之後,庶方藥可以類查,不至瑣雜難稽也。其書曰︰頸癰胸前紅腫,

形在外亦欲內攻,甚則喉腫而閉,出膿,外急以藥敷之(宜三黃散),內吹青藥,

服煎劑(宜喉症主方)。面癰與前症相仿,大抵屬鬱。托腮癰生於腮下,因過飲醇酒,

多食厚味,熱毒所結而生,治法如前。舌癰舌紅而腫大,屬心經火盛,角額亦紅腫,

吹藥用青黃對半,須吹至舌根方愈,煎藥多加黃連、山梔、犀角。

木舌舌腫大如煮熟豬肝,不能轉動,生舌根下,狀如白棗,有青紫筋,不能速愈,

半月可痊。如初起不疼,不發寒熱,漸漸腫大,初起愈遲,則愈難療。因憂鬱而發,

內服煎藥(宜舌症主方),外用青藥加黃藥,初起青黃對半,後單用黃藥。

舌菌屬心經,多因氣鬱而生,舌上如菌狀,或如木耳,其色紅紫。紫舌脹屬心火,

內必煩躁悶亂,吹藥單用青,內服藥(宜犀角地黃湯加減),一二日可愈也。

懸癰生於上腭,有紫泡如豆大,用簪腳挑破,血出即愈,或用口疳藥吹一次,亦可。

牙槽風初起,先齒痛不已,後牙根肉浮腫,紫黑色,或出血,久則腐爛而臭,

急用吹藥(宜用冰王方加牛黃、兒茶、珍珠),然不能速效,必至半月始愈。

初治五日,紫色退至白色,再至五日,可長肉,再治五日,方可望痊。

此症若久不愈,甚則齒縫出白膿,謂之牙漏,極難調治,須戒酒色,

忌食一切辛辣炙煿,內服滋陰降火之劑(宜犀角地黃湯加減),外用口疳吹藥,

方可漸愈。甚則齒落,上爿左邊第一門牙落者,不治。已上二經,皆屬胃火腎虛,

內必須服煎劑為妙。牙癰其初起有小塊,牙根肉上,或上或下,或內或外,

其狀高硬,即用口疳藥吹之,能消。牙菌生於牙根,紫黑色,高起如祟,

用口疳藥治之,此係火盛血熱而兼氣滯,宜內服煎劑。穿牙疔先二日牙痛,發寒熱,

後痛不可忍,牙根上發一塊,紫色,用黃藥略加青藥治之,內服涼血解毒,

降火消疔之劑。此症初起未破,名穿牙疔,已破即穿牙毒,一症兩名。

穿牙毒用口疳藥加牛黃,倍珠末、兒茶治之,內服煎劑,其色青者不治,紅者可治。

牙叉生於牙根叉中,齒不能開,牙關緊閉,用黃藥吹之,須吹到牙叉中,

腫塊消散方止。此症初起勢甚,至夜尤甚,然不難愈,亦不傷命。大凡患牙癰,

牙根紅腫,但牙關不緊,口能開合。若患牙叉,則牙根脹腫而大,牙關緊閉,

口不開,先用青黃二藥吹入牙根,外用黃速香削成鑿子樣,漸䪞進牙門,則牙漸開,

白話文:

以上這些內容都出自《喉科秘傳》這本書。這本書的總論提到,講到咽喉,其實也包含了牙齒、舌頭等部位,所以口腔、牙齒、嘴唇、舌頭等部位的疾病治療,都和喉嚨的疾病相關聯。其中有些藥方和喉科的藥方是通用的。這本書原本把這些疾病分門別類,但因為尤氏這本書把各種症狀都混在一起寫,不方便整理歸類,所以暫且把關於口腔、牙齒、嘴唇、舌頭等部位的治療方法,也一併記錄在喉嚨疾病之後,方便查閱藥方,不至於太過雜亂難以尋找。

書中提到:頸部生癰,胸前紅腫,雖然長在外面,但也會往裡面侵襲,嚴重的話會導致喉嚨腫脹閉塞,流出膿液。這種情況,在外面要趕快敷藥(適合用三黃散),裡面要吹青色藥粉,還要服用湯藥(適合用喉症主方)。臉部生癰,症狀和之前提到的相似,大多是因氣鬱導致。托腮癰長在腮部下方,是因為過量飲用烈酒,吃太多油膩的食物,導致熱毒淤積而產生。治療方法和前面提到的相似。舌癰是舌頭紅腫脹大,屬於心經火氣旺盛,額頭和眼角也會紅腫。吹藥時,青色和黃色藥粉各用一半,必須吹到舌根才能痊癒,煎藥則要多加黃連、山梔、犀角。

木舌是舌頭腫脹得像煮熟的豬肝一樣,不能轉動,長在舌根下方,形狀像白棗,有青紫色筋脈,不容易快速痊癒,大約要半個月才能好。如果剛開始不痛,也沒有發冷發熱,只是慢慢腫大,那麼越晚治療,就越難痊癒。這種情況是因為憂鬱而導致,要內服湯藥(適合用舌症主方),外用藥粉,一開始青色和黃色藥粉各用一半,之後只用黃色藥粉。

舌菌屬於心經疾病,多是因為氣鬱而產生,舌頭上像長了菌類,或像木耳,顏色紅紫色。紫舌脹也是因為心火旺盛,體內一定會煩躁不安,吹藥時單用青色藥粉,內服藥(適合用犀角地黃湯加減),一兩天就可以痊癒。

懸癰長在上顎,有像豆子大小的紫色水泡,用髮簪尖端挑破,流出血就可以痊癒,或是用口疳藥吹一次也可以。

牙槽風剛開始是牙痛不停,後來牙根的肉腫脹,變成紫黑色,或是出血,時間久了會腐爛發臭。要趕快用吹藥(適合用冰王方加牛黃、兒茶、珍珠),但不會馬上見效,一定要到半個月才會好。剛開始治療五天,紫色會退成白色,再過五天,才會長肉,再治療五天,才有可能痊癒。這個病如果久治不好,嚴重的話牙縫會流出白色膿液,叫做牙漏,非常難治療,必須戒酒色,忌吃所有辛辣煎炸的食物,內服滋陰降火的藥(適合用犀角地黃湯加減),外用口疳藥吹,才能慢慢痊癒。嚴重的話牙齒會掉落,如果是上排左邊第一顆門牙掉了,就無法醫治。以上兩種情況,都屬於胃火旺盛和腎虛,內服湯藥是最好的。牙癰剛開始會出現小硬塊,長在牙根的肉上,位置可能在上、下、內、外,形狀是又高又硬,可以直接用口疳藥吹,可以消腫。牙菌長在牙根,紫黑色,高起像小山,用口疳藥治療,這是因為火氣旺盛、血熱又加上氣滯,適合內服湯藥。穿牙疔剛開始兩天牙痛,發冷發熱,之後疼痛難忍,牙根上長出一塊紫色的東西,用黃色藥粉略加一些青色藥粉治療,內服涼血解毒、降火消疔的藥。這種情況剛開始還沒破的時候,叫做穿牙疔,破了之後就叫做穿牙毒,其實是同一個病,只是名稱不同。穿牙毒用口疳藥加牛黃,再加倍的珍珠粉、兒茶治療,內服湯藥,顏色是青色的無法醫治,紅色的可以醫治。

牙叉長在牙根的分叉處,導致牙齒無法張開,牙關緊閉,用黃色藥粉吹,必須吹到牙叉處,等到腫塊消散才能停止。這個病剛開始很嚴重,到了晚上更嚴重,但不會難以治癒,也不會危及生命。一般來說,患牙癰,牙根會紅腫,但牙關不會緊閉,嘴巴可以張開。如果患的是牙叉,牙根會脹腫而且很大,牙關緊閉,嘴巴無法張開,要先用青色和黃色兩種藥粉吹進牙根,外面用黃速香削成鑿子的樣子,慢慢插入牙門,牙齒就會漸漸張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