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三 (9)

1. 卷二十三

知母 酒黃柏各一兩 補骨脂五錢酒糊丸,空心鹽湯下。

滋腎通耳丸 〔又〕酒洗生地 當歸 白芍 川芎各一錢 酒知母 酒黃柏酒黃

芩 香附 香白芷 柴胡各七分

柴胡聰耳湯〔耵耳〕連翹三錢柴胡二錢 人參 當歸身 甘草各一錢 薑三片 水

二盞,煎一盞,去渣,入水蛭五分、虻蟲三枚、麝香一分,再一沸,食遠服。

荊芥連翹湯〔耳膿〕荊芥 連翹防風 當歸 川芎 白芍 柴胡 黃芩 枳殼 山

梔 白芷 桔梗各七分 甘草五分食後,溫服。

鼠粘子湯〔又〕酒黃芩 酒山梔連翹 元參 鼠粘子 桔梗 甘草 龍膽草板藍根

各一錢 食後服,隨飲酒一二杯。

此方專治耳內紅腫如櫻桃。

犀角飲子 〔又〕犀角 木通 元參 菖蒲 赤小豆 赤芍 甘菊各一錢 甘草

五分 薑三片

東垣鼠粘子湯〔耳瘡〕桔梗一錢半 黃芪 柴胡各七分 鼠粘子 酒生地連翹 歸尾

炙草 黃芩 生草各五分 昆布 蘇木 龍膽草 蒲黃 川連各三分 桃仁三個 紅花

酒炒一分 食後服。

元參貝母湯〔耳癢〕鹽炒黃柏防風 貝母 花粉 茯苓 元參 白芷 半夏 天

麻 蔓荊子各一錢 甘草五分 薑三

透冰丹〔又〕川烏二兩 大黃茯神 山梔 威靈仙 蔓荊子 茯苓 益智仁 天麻

仙靈脾 白芷各五錢 醋煅京墨另研 麝香各錢一分 蜜和杵千下,丸芡子大,

薄荷汁沖溫酒下二三丸。

此方兼治風熱上攻,頭面腫癢,痰涎壅塞,口乾胸煩,下疰腰腳,腫痛生瘡,

大小便閉,及左癱右瘓。

當歸川芎湯〔耳瘡〕當歸 川芎柴胡 白朮 赤芍各一錢 山梔錢二分 丹皮 茯

苓各八分 甘草 蔓荊子各五分 水煎。肝氣不平,寒熱,去朮加地骨皮。肝實,

去朮加柴胡、黃芩。氣血虛,去柴胡、山梔、蔓荊子,加參、芪、歸、地。

脾虛飲食不思,去柴胡、山梔、蔓荊子,倍茯苓。肝氣不順,胸膈不利,小腹痞滿,

去當歸、白朮,加青皮。痰滯加半夏。肝血不足,胸逆,去山梔,加熟地。肝血虛寒,

小腹時痛,加肉桂。此方專治手足少陽經血虛瘡症,及耳熱耳癢,生瘡出水,

或婦女經水不調,胸膈痞悶。

逍遙散〔又〕當歸 白朮 白芍茯神 柴胡 甘草各一錢 薑三

小柴胡湯〔又〕人參 半夏 柴胡 黃芩 甘草

加味地黃丸〔又〕熟地 山藥山萸 丹皮 茯苓 澤瀉 柴胡 五味子等分。

八珍湯 〔耳鳴〕人參 茯苓 白朮 甘草 川芎 當歸 白芍 熟地

驅風清火湯〔火甚〕連翹 黃芩薄荷 甘菊 山梔 苦丁茶

鮮荷葉湯〔暑邪〕 鮮荷葉 青菊葉 夏活B草 黃芩 山梔 苦丁茶 蔓荊子連

清膽湯 〔驚觸〕青蒿葉 青菊葉薄荷梗 連翹 苦丁 鮮荷葉汁

清熱解鬱湯〔真陰〕桑葉 丹皮山梔 連翹 象貝 青蒿汁

白話文:

卷二十三

知母黃柏丸: 知母和酒黃柏各一兩,補骨脂五錢,用酒調糊做成藥丸,空腹時用鹽水送服。

滋腎通耳丸: 又一個藥方,用酒洗過的生地、當歸、白芍、川芎各一錢,酒知母、酒黃柏、酒黃芩、香附、香白芷、柴胡各七分。

柴胡聰耳湯: 治療耳鳴,用連翹三錢、柴胡二錢、人參、當歸身、甘草各一錢,加三片薑,用水兩碗煎煮成一碗,去除藥渣後,加入水蛭五分、虻蟲三枚、麝香一分,再煮沸一下,等飯後稍遠時服用。

荊芥連翹湯: 治療耳朵流膿,用荊芥、連翹、防風、當歸、川芎、白芍、柴胡、黃芩、枳殼、山梔、白芷、桔梗各七分,甘草五分,飯後溫服。

鼠粘子湯: 又一個藥方,用酒黃芩、酒山梔、連翹、元參、鼠粘子、桔梗、甘草、龍膽草、板藍根各一錢,飯後服用,可以隨意喝一兩杯酒。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耳朵內部紅腫像櫻桃一樣的情況。

犀角飲子: 又一個藥方,用犀角、木通、元參、菖蒲、赤小豆、赤芍、甘菊各一錢,甘草五分,加三片薑。

東垣鼠粘子湯: 治療耳瘡,用桔梗一錢半,黃芪、柴胡各七分,鼠粘子、酒生地、連翹、當歸尾、炙甘草、黃芩、生甘草各五分,昆布、蘇木、龍膽草、蒲黃、川連各三分,桃仁三個,紅花用酒炒過一分,飯後服用。

元參貝母湯: 治療耳朵癢,用鹽炒黃柏、防風、貝母、花粉、茯苓、元參、白芷、半夏、天麻、蔓荊子各一錢,甘草五分,加三片薑。

透冰丹: 又一個藥方,用川烏二兩,大黃、茯神、山梔、威靈仙、蔓荊子、茯苓、益智仁、天麻、仙靈脾、白芷各五錢,醋煅京墨另外研磨,麝香一錢一分,用蜂蜜調和搗杵上千次,做成芡實子大小的藥丸,用薄荷汁和溫酒送服二三丸。這個藥方同時治療風熱向上侵襲,導致頭面腫脹發癢、痰涎阻塞、口乾胸悶、下肢麻木腫痛生瘡、大小便不通暢,以及左半身癱瘓或右半身癱瘓。

當歸川芎湯: 治療耳瘡,用當歸、川芎、柴胡、白朮、赤芍各一錢,山梔一錢二分,丹皮、茯苓各八分,甘草、蔓荊子各五分,用水煎服。如果肝氣不平和、有寒熱症狀,就去除白朮,加入地骨皮。如果肝氣實證,就去除白朮,加入柴胡、黃芩。如果氣血虛弱,就去除柴胡、山梔、蔓荊子,加入人參、黃芪、當歸、生地。如果脾虛,飲食不香,就去除柴胡、山梔、蔓荊子,加倍茯苓。如果肝氣不順、胸膈不利、小腹脹滿,就去除當歸、白朮,加入青皮。如果痰濕阻滯,就加入半夏。如果肝血不足、胸悶氣逆,就去除山梔,加入熟地。如果肝血虛寒、小腹時痛,就加入肉桂。這個藥方專門治療手足少陽經血虛導致的瘡症,以及耳朵發熱發癢、生瘡流水,或婦女月經不調、胸膈痞悶。

逍遙散: 又一個藥方,用當歸、白朮、白芍、茯神、柴胡、甘草各一錢,加三片薑。

小柴胡湯: 又一個藥方,用人參、半夏、柴胡、黃芩、甘草。

加味地黃丸: 又一個藥方,用熟地、山藥、山茱萸、丹皮、茯苓、澤瀉、柴胡、五味子等份。

八珍湯: 治療耳鳴,用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熟地。

驅風清火湯: 用於火氣旺盛的情況,用連翹、黃芩、薄荷、甘菊、山梔、苦丁茶。

鮮荷葉湯: 用於暑邪,用鮮荷葉、青菊葉、夏枯草、黃芩、山梔、苦丁茶、蔓荊子、連翹。

清膽湯: 用於驚嚇觸動,用青蒿葉、青菊葉、薄荷梗、連翹、苦丁、鮮荷葉汁。

清熱解鬱湯: 用於真陰不足,用桑葉、丹皮、山梔、連翹、象貝、青蒿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