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一 (22)

回本書目錄

卷二十一 (22)

1. 卷二十一

蠶沙 沒藥 角剌 牛黃 麝香 明礬 石膏 龜甲 薑蠶 童便梅花 板藍根 小青草即血

見愁 紅蓼子 紫荊皮 火麻仁 劉寄奴 益母草 地骨皮 穿山甲 白芥子 元胡索五靈

脂 痧症寒熱,不由外感,其毒從鼻吸而入,搏擊肌表,羌活 麻黃,俱在所禁。

如荊芥、細辛善能透竅,說B惡毒之氣由竅而入,故用以治痧,亦由竅而泄。

若防風乃臣使之品,取為透竅之佐,不比麻黃、羌活專主發表,

反有升發火毒之慮也)。

忌宜相半藥(羌活 藿香 檀香 當歸 黃連元參 川芎 沉香 丁香 生地 黃芩 花粉 木

通 大 凡忌宜相半之藥,如必不得已而欲用之,輕者止可用半分至三分,

重者亦只可四五分至錢部B)。

治痧脹方六十四

一號乾象方 防風 細辛 陳皮 枳殼旋覆花 荊芥穗 等分,水煎,稍冷服。

頭面腫,加薄荷、甘菊。口渴加天花粉。

手足腫,加威靈仙、牛膝、金銀花。腹脹,加大腹皮、厚朴。吐不止加童便。內熱,

加連翹、知母。血滯,加茜草、丹皮。痰多,加貝母、瓜蔞霜。小腹脹痛加青皮。

寒熱,加柴胡、獨活。赤白痢加檳榔。食積腹痛,加山楂、菔子。喉腫,加射干、

山豆根。心痛,加莪朮、延胡索。觸穢,加藿香、薄荷。瘀血面黑,加紅花、蘇木。

放痧不出,加蘇木、桃仁,倍細辛、荊芥。以上加減法,大同小異,餘可類推,

後不具載。

此方專治感風成痧之劑。

歌曰:乾象風痧腹痛頻,嗽煩身熱汗頭疼,荊防細殼陳旋獨,時氣相乾一服寧。

二號姤象方 香茹 薄荷 連翹各一錢金銀花 紫厚朴 木通各七分 水煎,冷服。

此方專治傷暑成痧之劑。

歌曰:暑痧姤象止頭眩,自汗如傾吐瀉兼,荷澤翹通車藿朴,香茹瓜豆是更須。

此首歌內有加味。

三號遯象方 香茹 紫蘇 厚朴 山楂枳殼 菔子 陳皮 青皮 等分,水煎冷服。

汗多者本方去紫蘇。此方專治暑熱成痧之劑。

歌曰︰暑脹難當遯象名,香茹楂朴殼陳青,更加菔子蘇隨意,竹葉石膏湯亦靈。

四號否象方 藿香 香附各四分 薄荷葉七分 枳殼 連翹 山楂 元胡索各一錢

水煎,冷服。

此方專治陰痧之劑,腹痛而手足冷者是也。

歌曰: 否象陰痧手足涼,腹疼穢氣觸而成,延胡殼木楂香附,砂藿連翹薄荷增。

此首歌內有加味。

五號觀象方 防風 荊芥各一錢 川芎三分 連翹 陳皮 表皮各八分 水煎,

稍冷服。食不消,加山楂、菔子。有積加檳榔。心煩熱,去川芎,加山梔子。痰多,

加貝母、白芥子。氣壅,加烏藥、香附。血壅,加桃仁、紅花。鬱悶不舒加細辛。

食積,加三棱、莪朮。暑熱,加香茹、厚朴。大便秘,加大黃、枳實。小便秘,

白話文:

[卷二十一]

蠶沙、沒藥、角刺、牛黃、麝香、明礬、石膏、龜甲、薑蠶、童便梅花、板藍根、小青草(又名血見愁)、紅蓼子、紫荊皮、火麻仁、劉寄奴、益母草、地骨皮、穿山甲、白芥子、元胡索、五靈脂。

痧症的寒熱,不是因為外感引起的,它的毒氣是從鼻子吸入,然後在身體表面發作。這時,羌活、麻黃都是禁用的。

像荊芥、細辛這類藥物,很擅長疏通孔竅,它們認為痧的毒氣是從孔竅進入的,所以用它們來治療痧,也是讓毒氣從孔竅排出。

至於防風,只是輔助藥物,可以幫助疏通孔竅,它不像麻黃、羌活那樣專門發散,反而有升發火毒的風險。

使用藥性偏向一半是宜、一半是忌的藥(如:羌活、藿香、檀香、當歸、黃連、元參、川芎、沉香、丁香、生地、黃芩、花粉、木通),如果不得已必須使用,病情輕微的,只能用一半到三分的量;病情嚴重的,也只能用四五分到一錢左右的量。

治療痧脹的藥方共有六十四個:

一號,乾象方: 防風、細辛、陳皮、枳殼、旋覆花、荊芥穗,各等份。用水煎煮,稍微放涼後服用。

  • 頭面腫脹,加薄荷、甘菊。
  • 口渴,加天花粉。
  • 手腳腫脹,加威靈仙、牛膝、金銀花。
  • 腹脹,加大腹皮、厚朴。
  • 嘔吐不止,加童便。
  • 內熱,加連翹、知母。
  • 血滯,加茜草、丹皮。
  • 痰多,加貝母、瓜蔞霜。
  • 小腹脹痛,加青皮。
  • 寒熱,加柴胡、獨活。
  • 痢疾(赤白痢),加檳榔。
  • 食積腹痛,加山楂、菔子。
  • 喉嚨腫痛,加射干、山豆根。
  • 心痛,加莪朮、延胡索。
  • 接觸到不潔之物,加藿香、薄荷。
  • 瘀血導致面色發黑,加紅花、蘇木。
  • 放痧不出血,加蘇木、桃仁,並將細辛、荊芥的量加倍。

以上的加減方法,大同小異,其他的可以依此類推,後面就不再一一列出。

這個藥方專門治療因風寒引起的痧症。

歌訣說:乾象風痧腹痛頻,咳嗽煩躁身發熱頭疼。荊芥、防風、細辛、枳殼、陳皮、旋覆花,只要對症,一服就好。

二號,姤象方: 香薷、薄荷、連翹各一錢,金銀花、紫厚朴、木通各七分。用水煎煮,放涼後服用。

這個藥方專門治療因中暑引起的痧症。

歌訣說:暑痧姤象能止頭暈,自汗淋漓又吐又瀉。用薄荷、澤蘭、連翹、木通、車前子、藿香、厚朴,香薷和瓜子、豆豉更要用上。這首歌訣中,有些藥是可以加味的。

三號,遯象方: 香薷、紫蘇、厚朴、山楂、枳殼、菔子、陳皮、青皮,各等份。用水煎煮,放涼後服用。

汗多的人,這個方子要去掉紫蘇。這個藥方專門治療因暑熱引起的痧症。

歌訣說:暑脹難忍叫遯象,香薷、山楂、厚朴、枳殼、陳皮、青皮。再加菔子、紫蘇可隨意。竹葉石膏湯也很有效。

四號,否象方: 藿香、香附各四分,薄荷葉七分,枳殼、連翹、山楂、元胡索各一錢。用水煎煮,放涼後服用。

這個藥方專門治療陰痧,腹痛而手腳冰涼的情況。

歌訣說:否象陰痧手腳涼,腹痛因為接觸穢氣所引起。用延胡索、枳殼、木通、山楂、香附、砂仁、藿香、連翹,薄荷要增加用量。這首歌訣中,有些藥是可以加味的。

五號,觀象方: 防風、荊芥各一錢,川芎三分,連翹、陳皮、表皮各八分。用水煎煮,稍微放涼後服用。

  • 消化不良,加山楂、菔子。
  • 有積食,加檳榔。
  • 心煩熱,去掉川芎,加山梔子。
  • 痰多,加貝母、白芥子。
  • 氣不順,加烏藥、香附。
  • 血瘀,加桃仁、紅花。
  • 心情鬱悶,加細辛。
  • 食積,加三棱、莪朮。
  • 暑熱,加香薷、厚朴。
  • 大便秘結,加大黃、枳實。
  • 小便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