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二十 (13)
卷二十 (13)
1. 卷二十
又有夢中被鬼刺殺排擊,忽吐衄下血,甚而九竅皆血者,急須治之(宜獨活散)。
何謂屍厥?凡人卒中邪惡,與臟氣相逆忤,忽手足厥冷,頭面青黑,牙關緊閉,
腹中氣走如雷鳴,聽其耳中,如微語聲者,即是屍厥。言如死屍,只脈動,
心胸暖氣不絕耳,急以菖蒲汁灌之,再服藥(宜還魂湯、朱犀散)。以上皆外因病,
然邪必乘虛而入,茍元精充足,陽氣壯盛,亦未見邪祟之能為禍也。
故凡遇此等症者,審知其虛,必以補元為主。審知其邪,必以通神明,去鬼惡為主。
其有挾寒、挾火、挾食、挾痰者,又當兼治之,而自無弗愈矣。
〔脈 法〕 《內經》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注云:連臟者,神去故也。
《千金》曰:脈來遲伏,或如雀啄,乃邪脈也。若脈來弱,綿綿遲伏,
或綿綿不知度數,而顏色不變,此邪病也。脈來乍大乍小,乍短乍長,為禍祟脈也。
兩手脈浮,浮細微,綿綿不可知,但有陰脈亦細綿綿,此為陰蹻、陽蹻之脈,
此亡人為祟也。脈來洪大而弱者,此社祟也。脈來沉沉澀澀,四肢重者,土祟也。
脈來如飄風,從陰趨陽者,風邪也。一來調,一來速者,鬼邪也。《脈經》曰:
屍厥呼之不應,脈絕者死,反小者死。又曰:卒中惡,腹大,四肢滿,
脈大而緩者生,緊大而浮者死,緊細而微者亦生。《得效》曰:欲知祟害,
心脈虛散,肝脈洪盛,或浮沉長短大小無定,或錯雜不倫。《綱目》曰:
疰脈浮大可治,細數難治。《精義》曰:若脈沉沉澤澤,四肢不仁者,亡祟也。
或大而弱??者,社祟也。脈來乍大乍小,乍短乍長者,則鬼祟也。《回春》曰:
有人得病之初,便譫語發狂,六部無脈,然切大指之下,寸口之上,卻有動脈,
此謂之鬼脈,乃邪祟為之也。〔邪祟症治〕 《內經》曰:邪客於手足少陰(心、
腎)、太陰(肺、脾)、足陽明(胃)之絡,此五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
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也,其狀若屍,名曰屍厥,以竹管吹兩耳即蘇。
《綱目》曰:凡屍厥、鬱冒、卒中、卒死之類,皆當發表。仲景云:鬱冒欲解,
必大汗出是也。《本事》曰:鬱冒由血少氣並者,亦名血厥。《遺篇》曰:凡暴亡,
不出一時可救之,雖氣閉肢冷,若心腹溫,鼻微溫,目中神彩不轉,口中無涎,
舌與陰卵不縮者,皆可治。立齋曰:鬼胎症,因七情相乾,脾胃虧損,氣血虛弱,
行失常道,衝任乖違而致之者,乃元氣不足,病氣有餘也。若見經候不調,
就行調補,庶免此症,治法以補元氣為主,而佐以雄黃丸之類行散之。
《濟陰綱目》曰:一婦人經閉八月,肚腹漸大,面色或青或黃,用胎症之藥,不效。
餘診視之曰:面青脈澀,寒熱往來,肝經血病也。面黃腹大,少食體倦,
白話文:
有人夢到被鬼刺殺攻擊,突然吐血或流鼻血,甚至全身九孔都出血,這情況要趕快治療(適合用獨活散)。
什麼是「屍厥」?指人突然受到邪氣侵擾,導致體內臟器機能失調,突然手腳冰冷,臉色青黑,牙關緊閉,肚子裡氣體流竄像打雷一樣,耳朵裡聽起來像微弱的說話聲,這就是屍厥。狀態像死屍一樣,只有脈搏還在跳動,胸口還有一絲暖氣。這時要趕緊用菖蒲汁灌入口中,再服用藥物(適合還魂湯、朱犀散)。以上這些都是外在因素引起的疾病,但邪氣一定會趁人虛弱時入侵。如果自身元氣充足,陽氣旺盛,邪氣就無法作祟。
所以遇到這類疾病,要仔細判斷是虛症還是邪症。如果是虛症,要以補養元氣為主;如果是邪症,要以疏通神經,去除邪氣為主。如果有夾雜寒氣、火氣、食積、痰液等情況,也要同時治療,這樣才能痊癒。
脈象診斷
《內經》說:如果脈象顯示病邪侵入臟腑,就會死亡;如果侵入經絡,則還能存活。所謂「連臟」是指神氣消散,所以會死亡。《千金方》說:脈搏跳動遲緩、微弱,或者像鳥啄食一樣,都是邪脈。如果脈象虛弱、緩慢而無力,或時有時無、難以捉摸,但臉色不變,這也是邪病。脈象忽大忽小、忽長忽短,是受到邪祟侵擾的脈象。兩手脈搏浮在表面,細微而無力,難以察覺,但有陰脈細微無力,這是陰蹺、陽蹺之脈,代表亡者作祟。脈象洪大而虛弱,是社廟之神作祟。脈象沉澀,四肢沉重,是土地神作祟。脈象像風一樣飄忽不定,從陰轉向陽,是風邪。脈象時快時慢,是鬼邪。《脈經》說:屍厥患者,呼喚沒有反應,如果脈象消失則會死亡;如果脈搏反而變小也會死亡。又說:突然中邪,腹部脹大,四肢腫脹,脈象大而緩慢的可以存活;脈象緊而大且浮的會死亡;脈象緊、細且微弱的也可以存活。《得效方》說:要知道是否受到邪祟侵擾,就要看心脈是否虛散,肝脈是否洪盛,或者脈象浮沉、長短、大小沒有規律,或者錯雜不協調。《綱目》說:疰脈浮大容易治療,細數則難以治療。《精義》說:如果脈象沉澀,四肢麻木,是亡魂作祟。如果脈象大而無力,是社廟之神作祟。脈象忽大忽小、忽長忽短,則是鬼祟。《回春》說:有人剛得病就胡言亂語、發狂,全身都摸不到脈搏,但在大拇指下方、寸口上方,卻有動脈跳動,這就是所謂的「鬼脈」,是邪祟作怪。
邪祟的症狀與治療
《內經》說:邪氣侵入人體的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的絡脈,這五條絡脈都匯集於耳中,向上連接到頭角。當五條絡脈都衰竭時,會導致全身脈搏跳動,但身體卻毫無知覺,像死屍一樣,稱為「屍厥」。用竹管吹兩耳就能甦醒。《綱目》說:凡是屍厥、昏迷、突然中邪、暴斃等情況,都應該發汗。張仲景說:「昏迷想要解除,一定要大汗淋漓。」《本事方》說:昏迷是因血少氣虛引起的,也稱為「血厥」。《遺篇》說:凡是暴斃,如果在一時三刻內,還是可以搶救。即使呼吸停止、四肢冰冷,但如果心腹溫暖,鼻尖微溫,眼睛有神采,嘴裡沒有口水,舌頭和陰囊沒有萎縮,都還有救。李時珍說:鬼胎病是由於七情擾亂,導致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運行失常,衝脈和任脈失調所致。這是元氣不足,病邪有餘的表現。如果出現月經不調,就要調理氣血,以免發生這種疾病。治療方法以補益元氣為主,輔以雄黃丸之類的藥物來散邪。《濟陰綱目》說:一位婦人經閉八個月,肚子逐漸變大,臉色時青時黃,用治療胎病的藥物無效。我診斷後認為:臉色青,脈搏澀,時冷時熱,是肝經血病。臉色黃,肚子脹大,食慾不佳,身體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