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二 (7)
卷二 (7)
1. 卷二
各二兩 半夏 澤瀉 木通 檳榔 麥芽,瓜蔞仁 薑汁炒黃連各一兩 炙甘草三
錢共末,每一兩加薑三片煎服。或神麯糊丸,白湯下七八十丸亦可,名分消丸。
治氣滯澀方四
調氣散,,〔先調〕,蔻仁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分 藿葉八分 砂仁四分 炙
草七分 鹽少部
木香化滯湯,,〔又〕,枳實 當歸,柴胡 木香 陳皮 草蔻仁 香附 甘草,
紅花 半夏
補中益氣,,〔後補〕,,益氣丸,,〔又〕,人參 麥冬各七錢,陳皮 炙草各
五錢 五味二十一粒 水浸油餅丸。
治氣痛方十
枳橘湯,,〔上焦痞痛〕,枳殼一錢半,陳皮八錢 薑四片 煎服。鬱甚,
加薑黃少部。
清膈蒼莎丸,,〔上焦濕熱鬱痛〕,蒼朮二兩 便香附一兩半 黃連 黃岑各五錢
共為末,用紅熟瓜蔞同搗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
木香破氣散,,〔中焦氣痛〕,香附四兩 烏藥 薑黃各二兩 炙甘草 木香各五
錢,每末二錢,鹽湯。
撞氣阿魏丸,,〔又〕,莪朮 丁香,青皮 陳皮 川芎 炙草 茴香各一兩 砂
仁 肉桂 白芷各五錢 胡椒二錢半 阿魏二錢半酒浸一夜打糊 生薑四兩切片用
鹽一兩淹一夜炒至褐色 共為末,以阿魏糊丸,芡子大,朱砂為衣,每取三丸,
空心細嚼,薑、鹽湯下。亦治一切氣痛。
四磨湯,,〔下焦氣痛〕,枳實 烏藥,檳榔 沉香,虛者以人參代枳實。
木香檳榔丸,,〔又〕,大黃四兩 黑丑 黃岑各二兩 木香 檳榔 黃連 當歸
枳殼 青皮 便香附 陳皮 莪朮 黃柏各一兩 水泛丸,開水下五七十丸。
亦治濕熱痞痛。
化積丸,,〔內痛〕,三稜 莪朮 阿魏,海浮石 瓦楞子 香附 雄黃 五靈脂
蘇木 水丸。
三稜散,,〔又〕,三稜八錢 川芎四錢 酸煨大黃一錢
流氣飲子,,〔外痛〕,大腹子一錢,陳皮 赤苓 當歸 白芍 川芎 黃耆 半
夏 枳實 甘草,防風各七分半,蘇葉,烏藥 青皮 桔梗各一錢半,木香二分半,薑
三 棗二
木香流氣飲,,〔又〕,陳皮一錢,藿香 木香 厚朴,青皮,香附,麥冬,沉香
白芷各七分半,白朮,肉桂,木通,檳榔,蘇葉各六分 草蔻仁,甘草各五分,
大腹皮,人參 莪朮 半夏,丁香皮,赤苓,石菖蒲,各三分 薑三、棗二,
水煎服
疹子,肺經病也。脾為肺之母,風邪熱毒,感受最易,感之久,
則毒邪凝聚於脾也,且移其禍於肺。又以脾主肌肉,肺主皮毛,疹子之發,
由肌肉以越皮毛,肺之受制獨甚,故曰肺病也。觀其末出之先,咳嗽鼻涕嚏噴可驗矣。
其有眼胞浮腫,目瓷汪汪者,肺乘所尅,毒侵於肝也。其有噁心乾嘔煩悶者,
肺與心連,毒邪薰灼於心也。故前人云,疹子一症,四臟俱受其傷,惟腎無忌,
白話文:
卷二
分消丸
半夏、澤瀉、木通、檳榔、麥芽各二兩,瓜蔞仁、用薑汁炒過的黃連各一兩,炙甘草三錢,全部磨成粉末。每一兩藥粉加入三片生薑煎煮後服用。或者將藥粉用神麴糊成藥丸,用白開水送服七八十丸也可以。這個藥方叫做分消丸。
治療氣滯不順的藥方(四種)
- 調氣散(先調和):蔻仁、丁香、檀香、木香各二分,藿葉八分,砂仁四分,炙甘草七分,少許鹽。
- 木香化滯湯(另一個方子):枳實、當歸、柴胡、木香、陳皮、草蔻仁、香附、甘草,紅花、半夏。
- 補中益氣(後補益):
- 益氣丸(另一個方子):人參、麥冬各七錢,陳皮、炙甘草各五錢,五味子二十一粒,用水浸泡油餅後製成藥丸。
治療氣痛的藥方(十種)
- 枳橘湯(治療上焦胸膈痞悶疼痛):枳殼一錢半,陳皮八錢,生薑四片,煎煮後服用。如果鬱悶嚴重,可以加入少許薑黃。
- 清膈蒼莎丸(治療上焦濕熱鬱積疼痛):蒼朮二兩,用醋浸泡過的香附一兩半,黃連、黃芩各五錢,全部磨成粉末,再用熟透的紅色瓜蔞一起搗爛成丸,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到七丸。
- 木香破氣散(治療中焦氣痛):香附四兩,烏藥、薑黃各二兩,炙甘草、木香各五錢,每次用藥末二錢,用鹽水送服。
- 撞氣阿魏丸(另一個方子):莪朮、丁香、青皮、陳皮、川芎、炙甘草、茴香各一兩,砂仁、肉桂、白芷各五錢,胡椒二錢半,阿魏二錢半,用酒浸泡一晚後搗成糊狀。另用生薑四兩切片,用鹽一兩醃製一晚後炒至褐色,將炒薑和藥末混合,再用阿魏糊成藥丸,像芡實那麼大,用朱砂做外衣,每次服用三丸,空腹細嚼,用薑鹽水送服。此藥也治療各種氣痛。
- 四磨湯(治療下焦氣痛):枳實、烏藥、檳榔、沉香,虛弱的用人參代替枳實。
- 木香檳榔丸(另一個方子):大黃四兩,黑丑、黃芩各二兩,木香、檳榔、黃連、當歸、枳殼、青皮、香附、陳皮、莪朮、黃柏各一兩,用水泛製成丸,用開水送服五七十丸。這個藥方也治療濕熱引起的痞悶疼痛。
- 化積丸(治療內部疼痛):三稜、莪朮、阿魏、海浮石、瓦楞子、香附、雄黃、五靈脂、蘇木,用水製成丸。
- 三稜散(另一個方子):三稜八錢,川芎四錢,用醋煨過的大黃一錢。
- 流氣飲子(治療外部疼痛):大腹子一錢,陳皮、赤苓、當歸、白芍、川芎、黃耆、半夏、枳實、甘草、防風各七分半,蘇葉、烏藥、青皮、桔梗各一錢半,木香二分半,生薑三片,大棗二枚。
- 木香流氣飲(另一個方子):陳皮一錢,藿香、木香、厚朴、青皮、香附、麥冬、沉香、白芷各七分半,白朮、肉桂、木通、檳榔、蘇葉各六分,草蔻仁、甘草各五分,大腹皮、人參、莪朮、半夏、丁香皮、赤苓、石菖蒲各三分,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用水煎服。
疹子
疹子是肺經的疾病。脾是肺的母親,容易感受風邪熱毒,久而久之,毒邪就會凝聚在脾臟,並且將禍患轉移到肺部。而且脾主肌肉,肺主皮毛,疹子的發生,是毒邪從肌肉穿透到皮毛,肺因此受到的影響最嚴重,所以說是肺病。觀察疹子發出之前的症狀,例如咳嗽、流鼻涕、打噴嚏就可以驗證了。
如果出現眼皮浮腫,眼睛水汪汪的,這是因為肺侵犯了它所剋制的肝臟,毒邪侵入肝臟的緣故。如果出現噁心、乾嘔、煩悶的症狀,這是因為肺和心相連,毒邪薰灼了心臟的緣故。所以前人說,疹子這種疾病,是四臟都受到傷害,只有腎臟沒有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