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十七 (17)
卷十七 (17)
1. 卷十七
入黃連、生地、赤苓、燈草煎湯,其效甚速。說芎地皆能調血,心血一調,其熱自退。
駱隆古曰:風火既熾,當滋腎水可耳。(以上言退熱有法)。海藏曰:君火者,心火也,
可以濕伏,可以水滅,黃連之屬可以製之。相火者,龍火也,不可以水滅,
惟從其性而伏之,黃柏之屬可以降之。又曰:上焦熱,梔子、片芩;中焦熱,黃連、
白芍;下焦熱,黃柏、大黃。東垣曰: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白芍瀉脾火。
柴胡瀉肝火,黃連佐之。知母瀉腎火。木通瀉小湯火。條芩瀉大腸火。柴胡瀉膽火,
黃連佐之。(鰲按:瀉膽火龍膽草為最)。石膏瀉胃火。黃柏瀉膀胱火。《入門》曰:
主治各經熱藥,肝之氣柴胡,血黃芩;心之氣麥冬,血黃連;脾之氣白芍,血大黃;
肺之氣石膏,血梔子;腎之氣元參,血黃柏;膽之氣連翹,血柴胡;胃之氣葛根,
血大黃;大腸之氣連翹,血大黃;小腸之氣赤苓,血木通;膀胱之氣滑石,血黃柏;
心包之氣麥冬,血丹皮;三焦之氣連翹,血地骨皮。(以上言臟腑瀉火清熱藥)。
丹溪曰:除熱瀉火,非甘寒不可。有大熱脈洪大,服苦寒劑而不退者,加石膏。
火妄動,夏月用益元散鎮墜之。虛熱用荊芥、薄荷、山梔、黃芩,實熱用大黃、芒硝。
實火可瀉,黃連解毒湯之類;虛火可補,參、朮、甘草之類。火盛者不可驟用寒涼,
必兼溫散。火急甚者必緩之,生甘草兼瀉兼緩,參朮亦可。火盛發狂,人壯氣實者,
可用正治,冰水之類飲之。虛者用生薑湯,若投冰水立死。補陰則火自降,黃柏、
生地之類。又曰:芩、連、白芍、知母、柴胡,皆苦寒能瀉五臟有餘之火。
若內傷勞倦,為陽虛之病,以甘溫除之,如參、芪、甘草之屬。相火熾盛,日漸煎,
為血虛之病,以甘寒降之,如歸、地之屬。心火亢極,為陽強之病,以咸冷折之,
如硝、黃之屬。腎水受傷,真陰失守,為陰虛之病,以壯水之主製之,如生地、
元參之屬。命門火衰,為陽脫之病,以溫熱濟之,如附、桂之屬。胃虛食冷,
遏抑陽氣,為火鬱之病,以升散發之,如升麻、葛根之屬。(以上言通治火熱之藥)。
治火病方四十八方
,,六味丸,,〔虛熱〕,,熟地,山萸,山藥,丹皮,茯苓,澤瀉
,,加減發鬱湯,,〔火遏〕,,升麻,葛根羌活,柴胡,細辛,香附,蔥白
,,瀉血湯,,,〔夜熱〕,,酒生地,柴胡各一錢,熟地,蒲黃,丹參,酒當歸,酒防
己羌活,炙甘草各七分,桃仁泥二分
,,退熱湯,,〔又〕,,黃芪錢三分,柴胡一錢,酒黃連,黃芩,甘草,赤芍,地骨皮
生地,蒼朮各七分,歸身,升麻各五分
,,柴胡飲子,,〔晝熱〕,,柴胡,黃芩人參,當歸,赤芍,大黃,甘草各一錢,薑三
白話文:
用黃連、生地、赤茯苓、燈心草煎湯,效果非常快。據說川芎和地黃都能夠調和血液,心血一旦調和,熱就會自然消退。
駱隆古說:風火一旦旺盛,應該用滋養腎水的方法來治療。(以上說的是退熱的方法)。海藏說:君火指的是心火,可以用滋潤的方法來制服它,也可以用水來撲滅它,黃連這類藥物可以控制它。相火指的是龍火,不能用水來撲滅,只能順著它的性質來使其伏藏,黃柏這類藥物可以降伏它。他又說:上焦有熱,用梔子、片芩;中焦有熱,用黃連、白芍;下焦有熱,用黃柏、大黃。東垣說: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白芍瀉脾火。柴胡瀉肝火,要用黃連輔助。知母瀉腎火。木通瀉小腸火。條芩瀉大腸火。柴胡瀉膽火,要用黃連輔助。(我認為:瀉膽火最好用龍膽草)。石膏瀉胃火。黃柏瀉膀胱火。《入門》中說:治療各經的熱症用藥,肝的氣分用柴胡,血分用黃芩;心的氣分用麥冬,血分用黃連;脾的氣分用白芍,血分用大黃;肺的氣分用石膏,血分用梔子;腎的氣分用元參,血分用黃柏;膽的氣分用連翹,血分用柴胡;胃的氣分用葛根,血分用大黃;大腸的氣分用連翹,血分用大黃;小腸的氣分用赤茯苓,血分用木通;膀胱的氣分用滑石,血分用黃柏;心包的氣分用麥冬,血分用丹皮;三焦的氣分用連翹,血分用地骨皮。(以上說的是臟腑瀉火清熱的藥物)。
丹溪說:清除熱邪、瀉火,非甘寒藥不可。有大熱而且脈象洪大的,服用苦寒的藥物卻不能退熱,要加石膏。火氣妄動,夏天可以用益元散來鎮住並使其下沉。虛熱要用荊芥、薄荷、山梔、黃芩,實熱要用大黃、芒硝。實火可以用瀉法,例如黃連解毒湯之類的方子;虛火可以用補法,例如人參、白朮、甘草之類的藥物。火勢旺盛的人,不可以馬上使用寒涼的藥物,必須配合一些溫散的藥物。火勢急迫的人,一定要緩慢地治療,生甘草既能瀉火又能緩和,人參、白朮也可以用。火盛導致發狂,身體強壯、氣力充足的人,可以用正治法,給他喝冰水之類的。虛弱的人要用生薑湯,如果喝冰水會立刻死亡。補陰可以使火自然下降,例如黃柏、生地之類的藥物。他又說:黃芩、黃連、白芍、知母、柴胡,都是苦寒的藥物,能夠瀉五臟多餘的火。如果是內傷勞累,屬於陽虛的病症,要用甘溫的藥物來治療,例如人參、黃耆、甘草之類的藥物。相火旺盛,日漸煎熬,屬於血虛的病症,要用甘寒的藥物來降火,例如當歸、地黃之類的藥物。心火過旺,屬於陽氣過強的病症,要用咸寒的藥物來折其鋒芒,例如芒硝、大黃之類的藥物。腎水受損,真陰失去固守,屬於陰虛的病症,要用滋養腎水的方法來治療,例如生地、元參之類的藥物。命門火衰,屬於陽脫的病症,要用溫熱的藥物來補救,例如附子、肉桂之類的藥物。胃虛、吃冷食,會抑制陽氣,屬於火鬱的病症,要用升散的藥物來發散,例如升麻、葛根之類的藥物。(以上說的是治療各種火熱症狀的藥物)。
治療火病有四十八個方子。
六味丸:用於治療虛熱,包含熟地、山茱萸、山藥、丹皮、茯苓、澤瀉。
加減發鬱湯:用於治療火氣鬱結,包含升麻、葛根、羌活、柴胡、細辛、香附、蔥白。
瀉血湯:用於治療夜間發熱,包含酒生地、柴胡各一錢,熟地、蒲黃、丹參、酒當歸、酒防己、羌活、炙甘草各七分,桃仁泥二分。
退熱湯:也用於退熱,包含黃耆一錢三分,柴胡一錢,酒黃連、黃芩、甘草、赤芍、地骨皮、生地、蒼朮各七分,當歸身、升麻各五分。
柴胡飲子:用於治療白天發熱,包含柴胡、黃芩、人參、當歸、赤芍、大黃、甘草各一錢,生薑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