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十六 (12)
卷十六 (12)
1. 卷十六
,,五味天冬丸,,〔陰虛〕,,天冬一斤,浸洗去心,淨肉十二兩。五味子,
水浸去核,取肉四兩。並曬乾,不見火,搗丸,每茶下二十丸,日三服。
,,苓桂朮甘湯,,〔痰飲〕,,桂枝,白朮茯苓,甘草
,,大青龍湯,,〔溢飲〕,,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石膏,薑,棗
,,十棗湯,,〔懸飲〕,,芫花,甘遂,大戟,水杯半,先煎大棗十枚,取八分,
入藥末七分,平旦溫服,病不除,再服五分。
,,五苓散,,〔支飲〕,,茯苓,白朮,豬苓,澤瀉,肉桂
,,三花神佑丸,,〔流飲〕
,,蒼半苓陳湯,,〔酸水〕,,蒼朮,半夏茯苓,陳皮
,,清金飲,,〔肺癰〕,,刺蒺藜,苡仁橘葉,黃芩,花粉,牛蒡子,貝母,桑皮桔梗
,,葵根湯,,〔胃癰〕,,葵根一兩,黃芪白朮各三錢
,,倍朮丸,,〔伏飲〕,,,肉桂,乾薑,白蜜丸,每三十丸,米飲下。
,,八味丸,,〔不咳〕,,熟地,山萸,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
,,薑桂丸,,〔五飲〕,,,白朮一斤,炮乾薑,肉桂各八兩,蜜丸,每服二三十丸。
,,澤瀉湯,,〔支飲〕,,澤瀉五兩,白朮二兩,水二升,煮一升,分二服。
,,赤石脂散,,〔吐水〕,,赤石指一斤搗篩服方寸匕,酒飲任下,稍加至三匕,
服盡一斤,終身不吐痰水,又不下痢,補五臟,令人肥健。有人痰飲諸藥不效,
用此遂愈。
,,蒼朮丸,,〔飲癖〕,,蒼朮一斤去皮切片為末,油麻五錢水二錢濾研汁,大棗五十
枚煮去皮核,搗丸,每空心湯下五十丸,增至一二百丸。忌桃、李、雀肉,
服三月而疾除。若再常服,不嘔不痛,胸膈寬利。初服時必覺微燥,
以山梔末湯解之,久服自不覺燥。
,,諸疸,脾濕病也。疸有五,曰黃疸,曰谷疸,曰酒疸,曰女勞疸,曰黃汗,
其名各別。仲景謂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其故何也?
說疸病既成,則由淺而深,當速治,曰十八日者,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
若其病延至十五日,又加三日,則一氣有餘,雖未滿四候,而愈則竟愈,故曰為期,
過此則根漸深而難撥。曰治之十日以瘥者,言至十日外必宜瘥,倘不瘥而反劇,
必不若初治之可取效,而為難治矣,此仲景言諸疸之期也。古人謂黃疸之為病,
如罨曲罨醬,濕熱鬱蒸變色,大抵濕勝則所蒸之色若燻黃黑晦,
熱勝則所蒸之色若橘黃鮮亮,最宜分別。而燻黃黑晦一症,若兼一身盡疼,乃是濕病,
非疸,當從濕治(宜除濕羌活湯、茯苓滲濕湯)。疸則身未有疼者。
試即五疸形症治法詳言之:如遍身面目悉黃,寒熱,食即飢,黃疸也。
經言目黃者曰黃疸,以目為宗脈所聚,諸經之熱上燻於目,故目黃,
白話文:
卷十六
五味天冬丸 (針對陰虛)
用天門冬一斤,浸泡洗淨並去除中心,取淨肉十二兩。五味子用水浸泡後去除果核,取肉四兩。將兩者都曬乾,避免火烤,搗碎成粉末製成藥丸。每次用茶送服二十丸,一天服用三次。
苓桂朮甘湯 (針對痰飲)
使用桂枝、白朮、茯苓、甘草。
大青龍湯 (針對溢飲)
使用麻黃、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薑、紅棗。
十棗湯 (針對懸飲)
使用芫花、甘遂、大戟。先用水半杯煎煮紅棗十枚,取八成湯汁,加入上述三種藥材的粉末七分。在清晨空腹時溫服,如果病沒有好轉,再服五分。
五苓散 (針對支飲)
使用茯苓、白朮、豬苓、澤瀉、肉桂。
三花神佑丸 (針對流飲)
(此處缺少藥材配方)
蒼半苓陳湯 (針對酸水)
使用蒼朮、半夏、茯苓、陳皮。
清金飲 (針對肺癰)
使用刺蒺藜、薏苡仁、橘葉、黃芩、花粉、牛蒡子、貝母、桑白皮、桔梗。
葵根湯 (針對胃癰)
使用葵根一兩,黃芪和白朮各三錢。
倍朮丸 (針對伏飲)
使用肉桂、乾薑,用白蜂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八味丸 (針對不咳)
使用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
薑桂丸 (針對五飲)
使用白朮一斤,炮製過的乾薑和肉桂各八兩,用蜂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
澤瀉湯 (針對支飲)
使用澤瀉五兩,白朮二兩,用水兩升煎煮至一升,分兩次服用。
赤石脂散 (針對吐水)
使用赤石脂一斤,搗碎過篩,每次服用方寸匕的量,用酒或水送服。可以逐漸增加到三匕。服完一斤後,可以終身不再吐痰水,也不會腹瀉,可以補養五臟,使人肥壯健康。有人因為痰飲病用其他藥物沒有效果,用這個藥方就能治癒。
蒼朮丸 (針對飲癖)
使用蒼朮一斤,去除外皮後切成片,磨成粉末。用芝麻油五錢和水二錢,過濾研磨成汁。用紅棗五十枚煮熟後去皮去核,搗成泥,製成藥丸。每次在空腹時用湯送服五十丸,可以增加到一百或兩百丸。服用期間忌吃桃子、李子、麻雀肉。服用三個月可以治好疾病。如果長期服用,就不會嘔吐和疼痛,胸膈也會感到舒暢。剛開始服用時可能會感到有些乾燥,可以用山梔子粉末泡湯來緩解,長期服用就不會感到乾燥了。
各種黃疸病
各種黃疸病,都是因為脾的濕氣引起的。黃疸有五種,分別是黃疸、穀疸、酒疸、女勞疸、黃汗,它們的名稱各不相同。張仲景認為,治療黃疸病應該以十八天為一個週期,如果治療十天以上病情好轉,如果反而加重,就難以治療。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黃疸病一旦形成,就會由淺入深,應該盡快治療。所謂十八天,是因為五天為一個「候」,三個「候」為一個「氣」。如果病拖延到十五天,再加上三天,就超過一個「氣」了。即使還沒滿四個「候」,如果病情好轉,就能夠痊癒。因此說是以十八天為一個週期。如果超過這個週期,病根就會加深,難以根除。而說治療十天以上病情會好轉,意思是說到了十天左右病情應該好轉,如果不見好轉反而加重,就沒有像剛開始治療時那樣容易見效,因此變得難治。這就是張仲景所說的各種黃疸病的治療週期。
古人認為黃疸病就像用濕熱鬱悶蒸製的米麴和醬,顏色會發生變化。大體上,如果濕氣過重,蒸製出的顏色就會呈現燻黃發黑的晦暗之色,如果熱氣過重,蒸製出的顏色就會呈現像橘子一樣鮮亮的黃色。最需要仔細分辨。而燻黃發黑且全身疼痛的症狀,是濕病而不是黃疸,應該按照濕病來治療(可以使用除濕羌活湯、茯苓滲濕湯)。而黃疸的症狀,身體通常沒有疼痛。
現在詳細說明五種黃疸病的症狀和治療方法:如果全身、面目都發黃,伴有寒熱,吃完飯很快就餓,這就是黃疸。醫書上說眼睛發黃的叫做黃疸,因為眼睛是各條經脈匯聚的地方,各經的熱氣向上熏蒸於眼睛,所以眼睛會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