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十一,奇經八脈門 (10)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奇經八脈門 (10)

1. 卷十一,奇經八脈門

或冷氣搶心,或手足厥冷,有壯熱惡寒者,有灑淅寒熱者,有不得大小便者,

有下泄者,有自汗者,有積聚如杯、如臂、如盤、如桃李。其於陰間,則卵有大小,

而上下不常,囊有腫脹,而痛止無定。挾冷觸怒,則塊物上衝心胸,心平氣和,

則塊物歸入囊中。又曰:治法大要,以流行疏利為先,毋曰腎虛得病,不敢疏泄。

說腎為邪氣所乾,若不逐去病根,病何由愈。倘或姑息補住,使大小便秘而不通,

邪氣入腹衝心,危殆必矣。又曰:甚或挾虛而發,脈不甚沉緊,而豁大無力者是也。

其痛亦輕,惟沉重墜牽引耳,當以朮為君,疏導藥佐之。疏導即桃仁、山查、枳實、

梔子、茱萸、川楝、玄胡索、丁香、木香之類是也。又曰:諸疝以手按之,

大痛者為實,不痛者為虛。又曰:惟是逆氣長噓,中脘停酸,躁悶煩擾,甚至嘔吐,

最為惡候。說脾土不濟腎水上乘,必為酸汁,或為痰涎,遂成暴吐,

大小二便關格閉塞,而腎汁胃汁皆自其口出也,如此者,大抵不救。方廣曰:

疝症古方用辛溫以散之,是治其標也;丹溪以為痰飲食積死血流注,歸於肝經,

用辛平以豁痰,消積去瘀,是治其本也。夫疝痛有定處,是有形之積也,

非痰食血相聚而何?若無形之氣,則走注滿腹,流散遍體矣。《本事》曰:

此雖因虛而得,不可以虛驟補。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即實。

故必先滌去所畜之邪,然後補之,諸藥多借巴豆氣者,說謂此也。

《入門》曰︰四氣七情疝,通用五苓散。說豬苓、澤瀉,分陰陽以和心、小腸,

白朮利腰臍間濕與死血,茯苓利膀胱水,木得桂則活,用以伐肝木。又曰:

通治宜胡蘆巴丸。又曰:疝病虛甚,上為嘔吐,下有遺精者危。《正傳》曰:

劫疝痛藥烏頭、梔子並炒,研細,順流水入薑汁調服。梔子以降濕熱,烏頭以破寒鬱,

皆下焦之藥,而烏頭為梔子所引,其性急速,不容胃中停留也。又方,桂枝、山梔炒、

川烏薑炒,薑汁糊丸,薑湯下三四十丸,大能劫痛,《三因》曰︰凡疝病,

非痛斷房事與厚味,不可用藥。,〔疝痛導引法〕,,《類聚》曰:坐舒兩腳,

以兩手捉大拇指,使足上頭下,極挽五息止,引腹中氣遍行身體,去疝瘕病。

,,〔又導引〕《保生秘要》曰:用手緊鼎幽闕,納氣數口,而緊緊頂閉納之,立效。

,,〔運,央〕,《保生秘要》曰:因欲火積滯,外腎複感冷氣,故作脹痛,不可勝言,

注意從外腎提氣到內腎,右運二七遍,即從內腎想一火提到頂門外,略凝,

而後行吹吸之法。

治七疝方三十七

,,木香散,,〔衝疝〕木香,陳皮,乾薑,良薑,訶子,枳實,川芎,草蔻仁,黑牽牛

,,蜘蛛散,〔狐疝〕,蜘蛛十四枚微炒肉桂五分,每服用一錢。

白話文:

有時會感到一股寒氣直衝心臟,有時手腳冰冷,有的會發高燒又怕冷,有的會忽冷忽熱,有的會大小便不順暢。

有的會拉肚子,有的會一直流汗,有的會腹內長出像杯子、手臂、盤子、桃李般大小的腫塊。在陰部,睪丸會時大時小,位置不固定,陰囊會腫脹,但疼痛位置也不固定。如果遇到寒冷或生氣,腫塊就會往上衝到心胸,如果心情平靜、氣血和順,腫塊就會回到陰囊中。還有說,治療的重點,要以疏通、暢通為主,不要因為認為是腎虛造成的病,就不敢去疏通。

如果說腎臟是被邪氣侵犯,如果沒有去除病根,病怎麼會好呢?如果只是姑且補養,反而會使大小便不通暢,邪氣進入腹部衝擊心臟,那就危險了。還說,有時是因為身體虛弱而發病,脈象不是很沉緊,而是鬆大無力的。這種疼痛也比較輕微,只是感覺沉重、下墜、牽引而已,應該用白朮作為主要藥,搭配其他疏導的藥物來治療。所謂疏導藥,就像桃仁、山楂、枳實、梔子、吳茱萸、川楝子、玄胡索、丁香、木香之類的藥。又說,各種疝氣,用手按壓,如果很痛,就是實證;如果不痛,就是虛證。又說,如果出現呼吸急促、中脘部位有酸味、煩躁不安,甚至嘔吐,這是很嚴重的症狀。這是因為脾土無法滋養腎水,導致腎水上衝,造成酸水或痰涎,進而突然嘔吐,大小便不通暢,腎汁和胃汁都從口中吐出來,這種情況通常無法救治。方廣說,古時候治療疝氣用辛溫的藥來散寒,這是治標;丹溪認為是痰、飲食積滯、死血流注到肝經,應該用辛平的藥來化痰、消積、去瘀,這是治本。疝痛的部位固定,是有形的積聚,不是痰、食、血積聚又是什麼呢?如果無形之氣,就會到處流竄、遍佈全身了。《本事》說,這種病雖然是因為虛弱而得,但不能立刻進補。經書說,邪氣侵犯的地方,一定是氣虛的,如果邪氣停留不去,病就會變成實證。所以必須先清除體內的邪氣,然後才能進補,很多藥都需要藉助巴豆的藥性,就是這個道理。《入門》說,因為四氣(風、寒、暑、濕)和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引起的疝氣,都適用五苓散。用豬苓、澤瀉,來調和陰陽,讓心和小腸功能正常;白朮可以利腰部和肚臍之間的濕氣和死血;茯苓可以利膀胱的水濕;木需要搭配桂枝才能發揮作用,用來疏理肝木。還說,通用的治療藥方是胡蘆巴丸。又說,疝氣病如果虛弱到出現嘔吐,下身有遺精,就很危險了。《正傳》說,治療疝痛的藥,將烏頭和梔子一起炒過,研成粉末,用薑汁調服。梔子可以去除濕熱,烏頭可以破除寒氣鬱結,都是治療下焦的藥,而且烏頭在梔子的引導下,藥性迅速,不會在胃中停留。還有一個藥方,用桂枝、炒過的梔子、薑炒過的川烏,做成薑汁糊丸,用薑湯送服三四十丸,也能快速止痛。《三因》說,凡是患疝氣病,如果不能戒除房事和厚味飲食,就不能用藥治療。

(疝痛導引法)《類聚》說:坐著,兩腳伸直,用雙手抓住大拇指,使腳向上,頭向下,用力拉五次,停止。這樣可以引導腹部的氣運行全身,去除疝氣腫塊。

(又導引)《保生秘要》說:用手緊緊按壓肚臍,納氣數口,然後緊緊閉氣,立刻見效。

(運,央)《保生秘要》說:因為慾火積滯,外腎又感受寒氣,所以產生脹痛,難以忍受。要注意從外腎提氣到內腎,向右運轉十四遍,然後從內腎想一股火提到頭頂,稍作停留,然後進行吹氣和吸氣的方法。

治療七種疝氣的藥方共有三十七個。

(木香散)(衝疝):木香、陳皮、乾薑、良薑、訶子、枳實、川芎、草蔻仁、黑牽牛。

(蜘蛛散)(狐疝):蜘蛛十四枚,稍微炒過,肉桂五分,每次服用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