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九 (2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23)

1. 卷九

夫豈可與秘結之症,同焉混視哉。,【大便不通症治】,《正傳》曰:

久病腹中有實熱,大便不通,潤腸丸微利之,不可用峻利之藥。《醫鑑》曰:大便閉,

服承氣湯之類不通者,四物湯加檳榔、枳殼、桃仁、紅花。又曰:大便不通,

宜靈寶丹、大黃飲子;老人虛人,宜潤腸丸、潤腸湯;婦人宜通神散,

產前後宜調導飲,外治宜宣積丸、提盆散。丹溪曰:古方通大便,皆用降氣之劑。

說肺氣不降則大便難於傳送,用杏仁、枳殼,沉香、訶子等是也。老人虛人風人,

津夜少而秘者,宜以藥滑之,用麻仁,脂麻、阿膠等是也,若妄以峻劑逐之,

則津液走,氣血耗,雖暫通而即複秘,或更生他病矣。,脾約,液活症也。

仲景論陽明傷寒自汗出,小便數,則津液內竭,大便必難,其脾為約,脾約丸主之。

說液者,肺金所布,肺受火爍,則津液自竭,而不能行清化之令,以輸於脾,

是肺先失傳送之職,脾亦因爽轉輸之權,而大便有不燥結者乎。但仲景以脾約丸主之,

恐只宜於古,而不盡宜於今,說古人壯實,開泄猶可,今人氣血多有不充。

此丸以大黃為君,當大病後,或東南人虛羸,恐雖熱甚,而偶誤服此,

必脾愈弱而腸愈燥也。故本病只宜以滋養陰血,使陽火不熾為上(宜當歸潤燥湯、

蓯沉丸、潤腸丸。)必審知其人強壯,或熱結太甚,或西北充實之人,

猶可以脾約丸投之,否則宜謹慎也。,【脾約症治】,成無己曰:胃強脾弱,

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故小便數而大便難,製脾約丸以下脾之結燥。丹溪曰:

脾約症,在西北以開結為主,在東南以潤燥為央。

治大便秘結方三十一

,,七宣丸,〔胃實〕,大黃一兩,木香,檳榔,訶子皮,桃仁十二粒,蜜丸,

水下五十丸,以利為度。

,,厚朴湯,〔胃虛〕,厚朴,陳皮,白朮,甘草,枳實,半夏曲,薑,棗

,,麻仁丸,〔大腸實〕,麻仁,杏仁,厚朴,枳實,赤芍藥,大黃,蜜丸,

每二十丸,臨臥服,取利。

,,益血潤腸丸,〔血虛〕,當歸,熟地,荊芥,枳殼,麻仁,杏仁,蓯蓉,蘇子,

將熟地、麻仁、杏仁同杵千下,加蜜丸,空心下五六十丸。

,,木香檳榔丸,〔熱秘〕,木香,檳榔,枳殼,杏仁,青皮,皂角,郁李仁,半夏

,,四順清涼飲,〔又〕,大黃,甘草,當歸,赤芍各一錢,加薄荷十葉

,,承氣湯,〔又〕,大黃,芒硝,厚朴,枳實,薑

,,藿香正氣散,〔冷秘〕,茯苓,白芷,紫蘇,藿香,厚朴,白朮,陳皮,桔梗,

半夏,大腹皮,甘草

,,潤腸丸,〔風秘〕,麻仁另研,羌活,大黃,歸尾,桃仁另研,蜜丸。

,,小續命湯,〔又〕,麻黃,人參,黃岑,赤芍,川芎,甘草,杏仁,官桂,防己

白話文:

卷九

這些情況怎麼可以和一般的便秘混為一談呢?【大便不通症的治療】,《正傳》說:

久病的人,腹內有實熱,導致大便不通,應該用潤腸丸稍微通利一下,不可以使用過於猛烈的藥物。《醫鑑》說:大便閉塞,服用承氣湯之類的藥物沒有效果的,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檳榔、枳殼、桃仁、紅花。又說:大便不通,適合服用靈寶丹、大黃飲子;年老體虛的人,適合服用潤腸丸、潤腸湯;婦女適合服用通神散,產前產後適合服用調導飲,外敷則適合用宣積丸、提盆散。朱丹溪說:古人治療大便不通,都是使用降氣的藥物,認為肺氣不下降,大便就難以傳送,所以使用杏仁、枳殼、沉香、訶子等藥。年老體虛、有風邪的人,因為津液減少而便秘,適合用藥物來潤滑腸道,使用麻仁、脂麻、阿膠等藥。如果隨意使用猛烈藥物來攻下,就會導致津液耗損,氣血虧虛,即使暫時通便,也會很快再次便秘,甚至引發其他疾病。脾約,是一種津液不足導致的便秘。

張仲景認為,陽明傷寒,如果出現自汗、小便頻繁的現象,就說明津液內耗,大便必然困難,這是因為脾受到約束所致,可以用脾約丸來治療。津液是肺金所輸布的,如果肺受到火熱的煎熬,津液就會耗竭,無法正常發揮輸布的功能,無法傳送到脾,這是因為肺首先失去了傳送津液的職責,脾也因此失去了轉輸的功能,大便才會出現不燥結的情況。但是張仲景使用脾約丸治療,可能只適合古代的情況,不完全適合現在的情況,因為古代的人體格強壯,用開泄的藥物尚可,現在的人多數氣血不足。這個脾約丸以大黃為主藥,如果大病之後,或者是東南地區體質虛弱的人,即使有熱邪,如果誤服此藥,必定會使脾更加虛弱,腸道更加乾燥。所以,這種病最好還是滋養陰血,使陽火不亢盛為上策(適合使用當歸潤燥湯、蓯沉丸、潤腸丸)。必須要仔細辨別病人是否強壯,或者熱結非常嚴重,或者是西北地區體格充實的人,才可以考慮使用脾約丸,否則應該謹慎使用。 【脾約症的治療】,成無己說:胃強脾弱,約束津液無法正常輸布到全身,只能輸送到膀胱,所以小便頻繁而大便困難,可以用脾約丸來治療脾的結燥。朱丹溪說:脾約症,在西北地區應該以疏通為主,在東南地區應該以潤燥為主要治療原則。

治療大便秘結的藥方共三十一種。

七宣丸(用於胃實):大黃一兩,木香、檳榔、訶子皮、桃仁十二粒,用蜂蜜製成藥丸,每次用水服用五十丸,以排便為度。

厚朴湯(用於胃虛):厚朴、陳皮、白朮、甘草、枳實、半夏曲、生薑、大棗。

麻仁丸(用於大腸實):麻仁、杏仁、厚朴、枳實、赤芍藥、大黃,用蜂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二十丸,臨睡前服用,以排便為目的。

益血潤腸丸(用於血虛):當歸、熟地、荊芥、枳殼、麻仁、杏仁、蓯蓉、蘇子,將熟地、麻仁、杏仁一同搗杵千次,加入蜂蜜製成藥丸,空腹服用五六十丸。

木香檳榔丸(用於熱秘):木香、檳榔、枳殼、杏仁、青皮、皂角、郁李仁、半夏曲。

四順清涼飲(又一個方子):大黃、甘草、當歸、赤芍各一錢,加入薄荷十片。

承氣湯(又一個方子):大黃、芒硝、厚朴、枳實、生薑。

藿香正氣散(用於冷秘):茯苓、白芷、紫蘇、藿香、厚朴、白朮、陳皮、桔梗、半夏、大腹皮、甘草。

潤腸丸(用於風秘):麻仁另外研磨,羌活、大黃、當歸尾、桃仁另外研磨,用蜂蜜製成藥丸。

小續命湯(又一個方子):麻黃、人參、黃芩、赤芍、川芎、甘草、杏仁、官桂、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