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七 (24)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4)

1. 卷七

谷未熟而小便獨先下。說酒者,熟谷之液,其氣悍以清,故後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以是知飲入胃而遽覺至臍下,即欲小便者,皆精氣衰耗,不能輸於脾、歸於肺也。

東垣以為不輸脾歸肺,心火必上攻,使口燥而咽乾,旨哉言矣(宜補中益氣湯。

),,【便溺原委】,東垣曰:溲尿者,水也,水之下流,其性則然也。飲入於胃,

其精氣雖上升,其本體固不能上升,則豈可謂小便獨為氣化所成哉。

,,交腸症,陰陽失度病也。此症惟婦人多有之,或因病後,或因嗜酒,血活氣耗,

陰陽失於傳送,故大小腸錯亂,往往小便中出大便,亦大便中出小便,

而成此症也(宜五苓散,如下愈,以舊袱頭燒灰酒服。),,【交腸症治】,丹溪曰:

一婦人嗜酒,常痛飲,忽糟粕出前竅,溲尿出後竅,六脈皆沉澀,與四物湯加海金沙、

木香、檳榔、桃仁、木通,服之而癒。此人酒多,氣升不降,陽極虛,

又酒濕積久生熱。煎熬其血,陰液大虛,陰陽俱虛,而暫時活著,以其形實,

而酒中谷氣尚在故也。三月後必死,果然。《回春》曰:一婦人病癒後小便出屎,

先服五苓散二劑,又用中益氣湯而癒。治閉癃方六

,,金匱腎氣丸,,〔大虛〕,熟地,山萸,丹藥,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

牛膝,車前子,,補中益氣湯,,〔氣虛〕,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升麻,柴胡,

炙草,陳皮,薑,棗

,,芎歸湯,,〔血虛〕,川芎,當歸

,,二陳湯,,〔痰多〕,茯苓,甘草,半夏,陳皮

,,桃仁承氣湯,,〔血瘀〕

,,八正散,,〔實熱〕,大黃,木通,瞿麥,扁蓄,滑石,山梔,甘草,車前,燈心

各一錢治小便黃赤方七

,,火府丹,,〔肝熱〕,黃岑錢半,生地三錢,木通四錢,空心服。

,,涼胃湯,,〔胃熱〕,黃連,甘草,陳皮,茯苓,食遠服。

,,加味補中益氣湯,,〔肺寒〕,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升麻,柴胡,甘草,陳

皮,茯苓,車前,薑,棗

,,溫腎湯,,〔腎寒〕,附子,肉桂,熟地,牛膝,茯苓,生薑,空心服。

,,補陰丸,,〔腎火〕,黃柏,知母,龜板,杞子,杜仲,側柏葉,砂仁,五味子,

甘草,豬脊髓、地黃膏為丸。

,,四苓散,,〔下熱〕,茯苓,豬苓,澤瀉,白朮

,,葵子湯,,〔膀胱熱〕,冬葵子,赤茯苓,豬苓,枳實,瞿麥,滑石,木通,黃岑

,車前子,甘草各一錢,薑五片治遺溺方十七

,,補中益氣湯,,〔肺虛〕,方詳上。

,,加味補中益氣湯,,〔膀胱虛〕,方詳上。

,,菟絲子散,,〔腎虛〕,菟絲子,五味子,肉蓯蓉,杜仲,牡蠣,雞肫去黃皮微炒

共為末,每服二錢。

,,固脬丸,,〔膀胱虛〕,茴香,附子,戎鹽,桑螵蛸,菟絲子,酒糊丸。

白話文:

卷七

在穀物還沒完全消化成熟時,小便就先排出來了。說到酒,它是熟穀物的液體,它的氣是強烈而清澈的,所以比穀物晚進入體內,卻比穀物先以液體的形式排出。

由此可知,喝下去的水如果剛入胃就立刻感覺到抵達肚臍下方,並且想小便,這都是因為精氣衰弱耗損,無法輸送到脾臟、再歸於肺臟的緣故。

李東垣認為,如果精氣不能輸脾歸肺,心火就會上攻,導致口乾舌燥、咽喉乾燥,這說得很有道理。(宜用補中益氣湯。)

【便溺原委】

李東垣說:小便,就是水,水往低處流,這是它的自然屬性。喝下去的水進入胃,它的精氣雖然會上升,但水的本體是不能上升的,因此怎麼能說小便單單是由氣化形成的呢?

【交腸症】

交腸症是陰陽失調的疾病。這個病症只有婦女比較常見,有的是因為生病後,有的是因為嗜酒,導致血液活絡、氣耗損,陰陽失去正常的傳送,所以大小腸錯亂,常常小便中會夾雜大便,或是大便中夾雜小便,因此形成這個病症。(宜用五苓散,如下瀉止住後,再將舊的包頭巾燒成灰,用酒送服。)

【交腸症的治療】

朱丹溪說:有一個婦人嗜酒,常常痛飲,忽然發生糟粕(未消化食物殘渣)從前陰排出,小便從後陰排出,六脈都沉而澀。我給她開四物湯,加上海金沙、木香、檳榔、桃仁、木通,服用後就痊癒了。這個人因為飲酒過多,導致氣往上衝而不能下降,陽氣極度虛弱,加上酒濕積久化熱,煎熬她的血液,陰液極度虧虛,導致陰陽俱虛。之所以還暫時活著,是因為她形體還算強健,而且酒中的穀氣還在。我斷定她三個月後一定會死,結果果然如此。《回春》這本書中記載:有一個婦人生病痊癒後,小便中夾雜大便,先服用五苓散兩劑,然後又用補中益氣湯就痊癒了。

【治閉癃方六】

金匱腎氣丸(用於大虛):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附子、肉桂、牛膝、車前子。

補中益氣湯(用於氣虛):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升麻、柴胡、炙甘草、陳皮、生薑、大棗。

芎歸湯(用於血虛):川芎、當歸。

二陳湯(用於痰多):茯苓、甘草、半夏、陳皮。

桃仁承氣湯(用於血瘀)。

八正散(用於實熱):大黃、木通、瞿麥、扁蓄、滑石、山梔子、甘草、車前子、燈心草,各一錢。

【治小便黃赤方七】

火府丹(用於肝熱):黃芩一錢五分,生地黃三錢,木通四錢,空腹服用。

涼胃湯(用於胃熱):黃連、甘草、陳皮、茯苓,吃飯前服用。

加味補中益氣湯(用於肺寒):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升麻、柴胡、甘草、陳皮、茯苓、車前子、生薑、大棗。

溫腎湯(用於腎寒):附子、肉桂、熟地黃、牛膝、茯苓、生薑,空腹服用。

補陰丸(用於腎火):黃柏、知母、龜板、枸杞子、杜仲、側柏葉、砂仁、五味子、甘草,用豬脊髓和地黃膏做成藥丸。

四苓散(用於下熱):茯苓、豬苓、澤瀉、白朮。

葵子湯(用於膀胱熱):冬葵子、赤茯苓、豬苓、枳實、瞿麥、滑石、木通、黃芩、車前子、甘草各一錢,生薑五片。

【治遺尿方十七】

補中益氣湯(用於肺虛),藥方同上。

加味補中益氣湯(用於膀胱虛),藥方同上。

菟絲子散(用於腎虛):菟絲子、五味子、肉蓯蓉、杜仲、牡蠣、雞肫內皮(去除黃皮後微炒),共研成末,每次服用二錢。

固脬丸(用於膀胱虛):茴香、附子、戎鹽、桑螵蛸、菟絲子,用酒糊做成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