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尊生書》~ 卷七 (10)
卷七 (10)
1. 卷七
《黃庭經》謂玉朱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修煉家以舌抵上腭,則津唾滿口,
咽之足以滅火,足以養心,此唾之無病,且可腳病者也。
若胃中有寒則多唾(宜理中丸加益智仁。)陽明正府有積冷則多唾(宜理中丸加半夏。
)胃家有濕滯刖多唾(宜勝濕湯。)胃中有宿食則多唾(宜平胃散加神麯、伏苓、半夏、
麥芽。)大病新癒胃陽未復,則喜唾不休(宜理中丸加益智仁。)蟲症往來痛,
五更心嘈,牙關硬,面色青黃,則多唾,或吐清水(宜追蟲取積散。)其或肚大青筋,
時痛時止,人中鼻唇,一時青黑亦多唾(宜萬應丸。)又或往來痛無休,腹中有塊起,
似手按之不見,鐘聚痛則咬心,亦多唾(宜蕪荑散,)另詳蟲門,玆撮其略。
以上皆病之兼乎胃者,以唾為腎液,而腎為胃關,故腎家之唾為病,必見於胃也。
若乃腎寒則多唾(宜溫腎丸,)腎虛亦多唾(宜虎潛丸,)則腎本經病。然則此五者,
固即五臟之津液,而獨不免於病焉,謹身之士,盍亦加之意也夫。
,,【涕瓷涎唾原由形症】,《直格書》曰:積液生氣,積氣生液。《朱於語癸》曰:
或問曰,天一生水,有可驗乎?曰:人身可驗矣。貪心動則津生,哀心動則瓷生,
楚心動則汗生,欲心動則精生,方人心寂然不動時,則太極也,此心之動,
則太極動而生陽,所以心一動而水生,即可以為天一生水之證也。《貿生》曰:
水谷入於口,輸於腸胃,其液則為五。天寒衣薄則為尿與氣,天熱衣厚則為汗,
悲哀氣並則為泣,中熱胃緩則為唾,邪氣內逆,則氣為之閉塞而不行,不行則為水服。
《靈樞》曰:液者,所以灌精輸孔竅者也。故上液之道開則(泣泣,瓷也,)泣不止,
則液竭,液竭則精不灌,精不灌,別目無所見矣,命旨奪精。《內經》曰:
泣涕曰腦也,腦者陰也,腦滲為涕。《延壽書》曰:真人口:當習不唾地,
說口中津液,是金漿玉醴,能終日不唾,嘗吞而咽之,令人精氣常流,而目有光。
說人身以津液為本,在皮為汗,在肉為血,在腎為精,在口為津,伏脾為痰,
在眼為瓷,曰汗、曰血、曰瓷、曰精,已出則皆不可回,惟津唾則獨可回也,
回則生生之意又續矣。有人喜唾,液乾而體活,遇至人教以回津之術,久而休復潤。
治汗方四十一
,,當歸六黃湯,,〔總治〕,當歸,熱地,生地,黃岑,黃柏,黃連各一錢,黃耆二
錢
,,五味子,,〔腎汗〕,五味,山萸,龍骨,牡蠣,首烏,遠志,五倍子,地骨皮
,,黃耆六一湯,,〔肺汗〕,黃耆六錢,炙草一兩,黃為末,每五錢,煎服。
,,補中益氣湯,,〔脾汗〕,人參,黃耆,歸身,白朮,升麻,,,白芍湯,,〔肝
白話文:
卷七
《黃庭經》說,如同用清澈的玉液朱砂灌溉靈根,如果能好好修煉,就可以長久存在。修煉的人會用舌頭抵住上顎,這樣口中就會充滿唾液。吞下這些唾液,可以消除體內虛火,滋養心臟,這種唾液是無病的,甚至可以治療腳病。
如果胃裡有寒氣,就會經常吐口水(適合服用理中丸加上益智仁)。如果是陽明腑有積寒,也會經常吐口水(適合服用理中丸加上半夏)。如果胃裡有濕氣淤積,也會經常吐口水(適合服用勝濕湯)。如果胃裡有宿食積滯,也會經常吐口水(適合服用平胃散加上神曲、茯苓、半夏、麥芽)。大病初癒,胃陽氣還沒恢復,也會經常吐口水(適合服用理中丸加上益智仁)。如果是由於體內有蟲,導致腹痛時好時壞,早上五更時心煩不安,牙關緊閉,臉色青黃,就會經常吐口水,或者吐出清水(適合服用追蟲取積散)。又或者肚子脹大,出現青筋,時痛時止,人中和嘴唇有時會青黑色,也常常會吐口水(適合服用萬應丸)。又或者腹痛來回不停,腹內有硬塊,摸起來卻摸不到,痛起來像要咬心一樣,也會經常吐口水(適合服用蕪荑散)。關於蟲病,詳情請參考其他章節,這裡只是簡略說明。
以上這些都是因為疾病影響到胃,因為唾液被認為是腎的津液,而腎和胃之間有聯繫,所以腎的疾病導致的唾液問題,必定會顯現在胃上。
如果是腎寒,也會經常吐口水(適合服用溫腎丸)。腎虛也會經常吐口水(適合服用虎潛丸),這屬於腎本身的疾病。由此可見,這五種情況下的唾液都屬於五臟的津液,但都免不了會因疾病而發生異常。謹慎養生的人,應該特別留意這些情況。
【涕、瓷、涎、唾的由來、形狀和症狀】《直格書》說:積聚的液體產生氣,積聚的氣產生液體。《朱子語類》說:有人問,天一生水,有什麼可以驗證嗎?回答說:人的身體就可以驗證。如果動了貪心,就會產生津液;動了悲傷的心,就會產生瓷液;動了憤怒的心,就會產生汗液;動了慾望的心,就會產生精液。當內心寂靜不動時,就處於太極狀態,當內心動了,太極就動而產生陽氣。所以內心一動,就會產生水液,這就可以驗證「天一生水」的說法。《貿生》說:食物進入口中,輸送到腸胃,其液體會化為五種:天氣寒冷、衣服單薄時,會變成尿液和氣體;天氣炎熱、衣服厚重時,會變成汗液;悲傷時,氣會聚集而變成眼淚;胃裡發熱、胃氣緩慢時,會變成唾液。邪氣進入體內,使氣運行不暢,就會變成水腫。《靈樞》說:液體是用來灌溉精氣,輸送到各個孔竅的。所以,如果上焦的液體通道打開(指的是哭泣,流眼淚),就會哭泣不止,液體枯竭,精氣就無法灌溉。精氣無法灌溉,眼睛就看不到東西,生命也因此危殆。《內經》說:眼淚是腦部的液體,腦是陰性的,腦液滲出就變成了眼淚。《延壽書》說:真正懂得養生的人,應該養成不隨地吐口水的習慣。口中的津液,是珍貴的瓊漿玉液,如果能整天不吐口水,經常吞咽,就可以使精氣充盈,眼睛明亮。人體以津液為根本,在皮膚是汗液,在肌肉是血液,在腎臟是精液,在口中是津液,積存在脾臟是痰液,在眼睛是瓷液。汗液、血液、瓷液、精液,一旦排出體外就無法收回,只有津液和唾液是可以收回的。收回它們,就表示生命力得以延續。有人喜歡吐口水,導致津液枯竭而身體虛弱,遇到高人教他收回津液的方法,經過一段時間後,身體恢復滋潤。
治療汗症的方劑(共四十一種)
- 當歸六黃湯:(總治各種汗症)藥材包括:當歸、熟地、生地、黃芩、黃柏、黃連各一錢,黃耆二錢。
- 五味子:(治療腎虛盜汗)藥材包括:五味子、山茱萸、龍骨、牡蠣、何首烏、遠志、五倍子、地骨皮。
- 黃耆六一湯:(治療肺虛汗)藥材包括:黃耆六錢,炙甘草一兩,磨成粉,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服。
- 補中益氣湯:(治療脾虛汗)藥材包括:人參、黃耆、當歸身、白朮、升麻。
- 白芍湯:(治療肝虛汗)藥材:省略(後文未列出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