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七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 (5)

1. 卷七

每一兩加薑五片、棗十枚煎。

,,黃連瀉心湯,,〔又〕黃岑二兩,黃達,生地,知母各一兩,甘草五錢,共為末,

每五錢,水煎。,

牛黃瀉心湯,,〔又〕生大黃一兩,牛黃,冰片,朱砂各一錢,共為末,每三錢,

薑汁、蜜水調下。一名南極延生湯。

,,清心滾痰丸,,〔痰結〕,此即上清心導痰丸。

,,鐵粉散,,〔痰迷〕,真鐵粉,半夏,南星,白附子,羌活各二兩,生川烏一兩半

朱砂,琥珀,白殭蠶各一兩,活礬五錢,全蠍五十個,金箔三十片,共為末,

每四錢,薑汁調下,或水調亦可。《本事方》曰:鐵粉不但化痰鎮心,

至於摧抑肝邪特異,若多恚怒,肝邪本盛,鐵粉能制伏之也。

,,鎮心丹,,〔失心〕,朱砂,活礬,等分,水丸,芡子大,每一丸,參湯下。

,,葉氏雄朱丸,,〔又〕,朱砂,雄黃各一錢半,白附子一錢,豬心血丸,

另用朱砂為衣,每五丸、七丸、九丸,人參、菖蒲湯下。無人參,黃耆代之。

,,辰砂寧志丸,,〔勞神〕,辰砂二兩用酒二升煮酒存二盞留用,薑遠志,菖蒲,棗

仁,乳香,當歸,茯苓,茯神各七錢,人參五錢,豬心一個研如泥,並酒丸,

臨臥棗湯下。,

寧志化痰湯,,〔又〕,膽星,半夏,陳皮,茯苓,薑黃連,天麻,人參,棗仁,

菖蒲各一錢,薑五片,煎服,再服養血清心湯。

,,棄血清心湯,,〔又〕,當歸,生地各一錢半,人參,白朮,薑遠志,茯神,棗仁

,川芎各一錢,甘草五分

,,辰砂散,,〔不臥〕,塊朱砂一兩,棗仁,乳香各五錢,服法詳上不寐方中。

通治癲狂方五

,,清心滾痰丸,,〔痰火〕,方詳上。

,,牛黃清心丸,,〔又〕,方詳上。

,,鐵粉放,,〔風痰〕,方詳上。

,,鬱金丸,,〔又〕,方詳上。

,,辰砂散,,〔不寐〕,方詳上不寐方中。

,,(睡則汗出,醒則倏收,名曰盜汗。不分寤寐,不因勞動,自然汗出,名曰自汗。

),,諸汗,心虛病也。汗者,心之液,故其為病,雖有別因,其原總屬於心。

然腎又主五液;心陽虛不能衞外而為固,則外傷而自汗。亦腎陰衰不能內菅而退藏,

則內傷而盜汗。故汗之病專屬心,汗之根未有不兼由心與腎。且腎陰既衰,

心血必不足,以精即是血,心虛必本於腎虛,腎虛必至於心虛也。而自汗盜汗,

二者又有冷熱之分。寒氣乘陽虛而發汗,必冷。熱氣乘陰虛而發汗,必熱。

又有熱火過極,反兼勝己之化者,汗亦冷。此不可不細辨也。

夫汗固為心與腎二經之虛,其實五臟虛衰,皆能致汗。其專由心虛而汗者,

法當益其血脈(宜當歸六黃湯。)其專由腎虛而汗者,法當助其封藏(宜五味子湯。

)若由肺虛而汗,則必固其皮毛(宜黃耆六一湯。)由脾虛而汗,

白話文:

卷七

煎藥方法: 每一兩藥材,加入生薑五片、紅棗十枚一起煎煮。

黃連瀉心湯: 黃芩二兩、黃連、生地黃、知母各一兩、甘草五錢,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五錢,用水煎煮服用。

牛黃瀉心湯: 生大黃一兩、牛黃、冰片、朱砂各一錢,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三錢,用薑汁和蜂蜜水調和後服用。這個方子又名南極延生湯。

清心滾痰丸(針對痰結): 這個方子就是之前提到的上清心導痰丸。

鐵粉散(針對痰迷): 真鐵粉、半夏、南星、白附子、羌活各二兩,生川烏一兩半,朱砂、琥珀、白殭蠶各一兩,活礬五錢,全蠍五十個,金箔三十片,將這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四錢,用薑汁調和後服用,也可以用水調服。《本事方》說:鐵粉不僅能化痰鎮心,還能特別地抑制肝邪,如果經常生氣發怒,導致肝火旺盛,鐵粉可以制伏它。

鎮心丹(針對心神失常): 朱砂、活礬等量,用水做成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人參湯送服。

葉氏雄朱丸: 朱砂、雄黃各一錢半,白附子一錢,用豬心血做成丸子,再用朱砂包在外面。每次服用五丸、七丸或九丸,用人參和菖蒲湯送服。如果沒有人參,可以用黃耆代替。

辰砂寧志丸(針對勞神): 將辰砂二兩用酒兩升煮,煮到剩下兩小杯酒,將酒留下備用。再將薑遠志、菖蒲、酸棗仁、乳香、當歸、茯苓、茯神各七錢,人參五錢,豬心一個搗成泥狀,和酒一起做成丸子,睡前用紅棗湯送服。

寧志化痰湯: 膽星、半夏、陳皮、茯苓、薑黃連、天麻、人參、酸棗仁、菖蒲各一錢,加入生薑五片,煎煮後服用。之後再服用養血清心湯。

棄血清心湯: 當歸、生地黃各一錢半,人參、白朮、薑遠志、茯神、酸棗仁、川芎各一錢,甘草五分。

辰砂散(針對失眠): 將塊狀朱砂一兩,酸棗仁、乳香各五錢,服用方法和之前提到的不寐方一樣。

通治癲狂的方子共有五個:

清心滾痰丸(針對痰火): 這個方子和前面提到的一樣。

牛黃清心丸: 這個方子和前面提到的一樣。

鐵粉散(針對風痰): 這個方子和前面提到的一樣。

鬱金丸: 這個方子和前面提到的一樣。

辰砂散(針對失眠): 這個方子和之前提到的不寐方一樣。

關於出汗:

睡著後出汗,醒來就停止,叫做盜汗。不論睡著還是醒著,不是因為勞累而自然出汗,叫做自汗。

各種出汗,都是因為心虛的緣故。汗是心臟的液體,因此雖然有不同的原因,但根本原因都和心臟有關。然而,腎臟也主導體內五種液體;如果心陽虛弱,不能固守體表,就會因為外邪入侵而自汗。如果腎陰衰弱,不能內守而退藏,就會因為內傷而盜汗。所以,出汗的病症專屬心臟,但其根源也和心臟、腎臟都有關係。而且,當腎陰衰弱時,心血一定會不足,因為精就是血,心虛必定是源於腎虛,腎虛也必定會導致心虛。自汗和盜汗,又分為寒性和熱性兩種。寒邪趁著陽虛的時候發汗,一定是冷汗;熱邪趁著陰虛的時候發汗,一定是熱汗。還有熱火過於旺盛,反而會轉變成寒性的情況,出的汗也是冷的,這一點必須仔細辨別。

出汗固然是心腎兩經虛弱造成的,但實際上,五臟虛衰都會導致出汗。如果是專門因為心虛而出汗,應該補益心血(可以使用當歸六黃湯)。如果是專門因為腎虛而出汗,應該幫助腎臟固守精氣(可以使用五味子湯)。如果是因為肺虛而出汗,應該固護皮毛(可以使用黃耆六一湯)。如果是因為脾虛而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