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鰲

《沈氏尊生書》~ 卷六 (2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21)

1. 卷六

體重或浮而多寐,濕勝也(宜平胃散加防風、白朮。)食方已,即困倦欲臥,脾氣弱,

不勝食氣也,俗名飯醉(宜六君子湯加山查、神麯、麥芽。)四肢怠惰而多寐,

氣弱也宜人參益氣湯。)長夏懶怠,四肢無力,坐定即寐,肺脾兩經之氣本弱,

複為炎暑所逼也(宜清暑益氣湯。)病後多眠,身猶灼熱,餘邪未清,

正氣未復也(宜沈氏葳蕤湯。)狐惑症舌白齒晦,面目乍白乍赤乍黑,變異無常,

四肢沉重,默默多眠,大病後腸胃空虛,三蟲求食,食人五臟,食其喉則為惑,

其聲啞,上唇必有瘡(宜三黃瀉心湯。)食其肛則為狐,其咽乾,

下唇必有瘡(宜雄黃銳散。)此症殺人甚急,當急治也(通用宜黃連犀角湯、

治惑桃仁湯。)風溫陽脈浮滑,陰脈濡弱,發熱,咽乾口苦,微惡寒,閉目欲眠,

少陰伏邪發出,更感太陽客邪也(宜黃岑湯加桂枝、石膏,甚則葳蕤湯加減。

)亦有陰陽俱浮,具如前症,太陽受邪誤發汗也(宜麻黃升麻湯去二麻、薑、桂,

取汗即癒。)熱病得汗後,脈沉細身冷喜臥,脈沉細昏沉不省,陽氣遏也,

急與藥令四肢溫暖,不爾,有熟睡死者(宜四逆湯。)傷寒諸般多寐症,各詳本條,

玆不贅。惟汗下後酣眠者,為正氣已復,可勿藥也。醫者察其由,治其症,神而明之,

其庶幾矣。,【多寐原由形症】,《靈樞》曰: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

名曰眼系,在項中兩盤間人腦,乃別陰躋陽躋,陰陽相交,陽入陰,陰出陽,

交於目內眦,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又曰:腸胃大則衛氣行,留久皮膚濕,

則分肉不解,其行遲。夫衛氣者,晝行於陽,夜行於陰,故陽氣盡則寐,陰氣盡則寤,

故腸胃大則衛氣行,留久皮膚濕,分肉不解則行遲。留於陰也久,其氣不精,則目滿,

故多臥矣。《入門》曰:衛氣不得入於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

則陽蹻盛,不得入於陰,故目不滿。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

陰氣盛,則陰蹻滿,不得入於陽,故目閉。 夢者,神與魂魄病也。心藏神,

中虛不過徑寸,而神明居焉。故心者,神明之舍,而神即精氣之所化成。《靈樞》曰:

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謂之魂,並精出入謂之魄,是神魂魄三者,

固非判然不相屬者也。自人心多欲,神明外馳,因而氣散於內,血隨氣行,榮衛紛亂,

魂魄不安,於是乎百疾作。疾作者,神離故也。故太上貴養神,其次才養形。

凡欲神之存乎舍也,凡欲神之存乎舍,而百疾不作也。若夫夢者,亦神不安之一驗耳。

凡人形接則為事,神遇則為夢,神役乎物,則魂魄因而不安,魂魄不安,則飛揚妄行,

合目而多夢,又況七情擾之,六淫感之,心氣一虛隨感而應。諺云:日之所接,

白話文:

身體感到沉重或虛浮,且容易嗜睡,這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適合服用平胃散,並加入防風和白朮。)剛吃完飯就感到困倦想睡,這是脾氣虛弱,無法承受食物帶來的氣。(適合服用六君子湯,並加入山楂、神麴、麥芽。)四肢無力,懶散嗜睡,這是因為氣虛。(適合服用人參益氣湯。)在炎熱的夏天,感到懶散,四肢無力,坐下就想睡,這是因為肺和脾兩經的氣本來就虛弱,又被炎熱的天氣所逼迫。(適合服用清暑益氣湯。)生病後經常嗜睡,身體還感到發熱,這是因為病邪沒有完全清除,正氣還沒恢復。(適合服用沈氏葳蕤湯。)狐惑病的症狀是舌苔白,牙齒看起來黯淡,臉色忽白忽紅忽黑,變化不定,四肢沉重,不發一語且嗜睡,這是因為大病後腸胃虛空,體內的三蟲開始索食,侵蝕人的五臟。當蟲侵蝕喉嚨時,就稱為「惑」,會導致聲音沙啞,上嘴唇一定會長瘡。(適合服用三黃瀉心湯。)當蟲侵蝕肛門時,就稱為「狐」,會導致咽喉乾燥,下嘴唇一定會長瘡。(適合服用雄黃銳散。)這種病發作起來非常迅速,必須立即治療。(通常適合服用黃連犀角湯或治惑桃仁湯。)風溫病,陽脈浮滑,陰脈濡弱,發熱,咽喉乾燥,口苦,稍微怕冷,閉上眼睛就想睡覺,這是因為少陰的邪氣發出來了,又感染了太陽經的邪氣。(適合服用黃芩湯,並加入桂枝、石膏,嚴重時則服用葳蕤湯加減。)也有陰陽兩脈都浮的,症狀和前面一樣,這是因為太陽經受邪後,錯誤地發汗所致。(適合服用麻黃升麻湯,去除麻黃、桂枝、生薑,稍微發汗即可痊癒。)熱病發汗後,脈搏變得沉細,身體發冷,喜歡躺著睡覺,如果脈搏沉細,昏沉不清醒,這是因為陽氣被抑制了,要趕快用藥讓四肢溫暖起來,不然會有沉睡而死的危險。(適合服用四逆湯。)傷寒引起的各種嗜睡症狀,各章節都有詳細說明,這裡就不再贅述了。只有發汗或瀉下後出現酣睡的情況,是因為正氣已經恢復,可以不用吃藥了。醫生要仔細觀察病因,對症治療,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差不多可以掌握了。

【嗜睡的原因和症狀】《靈樞》中提到:足太陽經有一條脈絡,可以上通到頭頂進入腦部,這條脈絡直接連接著眼睛的根本,稱為「眼系」,位於頸部兩側肌肉之間,進入腦部。這條脈絡分別連接陰經和陽經,陰陽交會,陽氣進入陰經,陰氣進入陽經,交會在眼睛的內眼角。陽氣旺盛就會睜開眼睛,陰氣旺盛就會閉上眼睛。又說:腸胃功能強大,衛氣就能夠運行,如果在皮膚停留太久,導致皮膚濕潤,肌肉無法舒展,衛氣運行就會遲緩。衛氣白天在陽經運行,晚上在陰經運行,所以陽氣耗盡就會想睡覺,陰氣耗盡就會醒來。因此,腸胃功能強大,衛氣就能夠運行。如果在皮膚停留太久,皮膚濕潤,肌肉無法舒展,衛氣運行就會遲緩。衛氣在陰經停留太久,其氣就不精純,眼睛就會感到沉重,所以容易嗜睡。《入門》中說:衛氣如果無法進入陰經,一直停留在陽經,陽氣就會過於旺盛,陽蹻就會盛,無法進入陰經,眼睛就會睜開。衛氣如果停留在陰經,無法進入陽經,陰氣就會過於旺盛,陰蹻就會盛,無法進入陽經,眼睛就會閉上。

做夢,是神和魂魄生病了。心臟儲藏神,中間的空間非常小,但是神明就住在裡面。因此,心臟是神明居住的地方,而神就是精氣所化生的。《靈樞》說:陰陽兩精相搏就產生了神,隨著神往來的是魂,並隨精氣出入的是魄。所以神、魂、魄三者,並不是完全不相干的。自從人心慾望太多,神明向外馳散,因而導致體內氣散亂,血液隨著氣運行,導致榮衛之氣紛亂,魂魄不安,於是各種疾病就產生了。疾病產生是因為神離開了身體。所以,上古時代的人重視養神,其次才養護形體。想要神留在體內,不離開,就能夠百病不生。至於做夢,也是神不安的一種表現。一般來說,人的形體接觸外物就會產生事情,神接觸外物就會產生夢境,神被外物役使,魂魄就會感到不安,魂魄不安就會亂飛亂動。閉上眼睛就容易做夢,更何況被七情干擾,被六淫侵襲,心氣一旦虛弱就容易受到影響。俗話說:「白天接觸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