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簡要》~ 風溫

回本書目錄

風溫

1. 風溫

道光年間錢友三三月間患風溫十餘日,始邀予。舌乾紅起縐,按之無液,與喉唇皆燥,難妨不寐,身灼熱無汗,咳痰不出,脈小數。予謂此屬上焦症,由過服消遵發散所致。用根生地兩許,元參、麥冬、玉竹、沙參、丹皮、桑葉、蔗汁七八劑而愈。同治甲子二月偏門謝患風溫十餘日,身熱,舌鮮紅,咳痰不出,嘔吐不得食,脈浮洪大,是邪在上焦。誤服小承氣與調胃承氣,正合傷寒論「不應下而下之,致成結胸」,用瀉心湯。

白話文:

道光年間,錢友三在三月間患了風溫病十多天,才請我診治。他舌頭乾紅起皺,按壓沒有津液,喉嚨和嘴唇都乾燥,難以入睡,身體發熱無汗,咳嗽痰液咳不出,脈搏細小而數。我判斷這是上焦的病症,是由於過度服用消風散寒藥物引起的。於是,我用生地兩錢,元參、麥冬、玉竹、沙參、丹皮、桑葉,加上蔗汁,煎服七八劑,病就好了。同治甲子年二月,偏門謝患了風溫病十多天,身體發熱,舌頭鮮紅,咳嗽痰液咳不出,嘔吐無法進食,脈搏浮大而洪,這是邪氣在上焦。他誤服了小承氣湯和調胃承氣湯,正應了《傷寒論》中「不應下而下之,致成結胸」的說法,我用瀉心湯治療。

用生薑瀉心湯,先除其嘔,繼用黃苓、葳蕤等湯加減而愈。

倉橋孔小山先生乙丑冬季,年八十四,患風溫多日,身熱無汗,舌黑,口齒燥甚,大便水瀉,脈洪大,是其本色。蓋高年未有脈不洪大為六陽者也。閱所服是葶藶、蘇子等瀉肺,雜以消遵,致邪陷下焦,故不得汗。不得汗則身不得涼。今津液已涸,當救其陰。用黃芩湯,復以增液湯,瀉止,再以葳蕤湯,得汗身涼。

白話文:

患者先用生薑瀉心湯止嘔,之後再用黃芩、葳蕤等藥物加減治療,最終痊癒。倉橋孔小山先生在乙丑年冬天,八十四歲時,患風溫多日,身體發熱無汗,舌頭發黑,口齒乾燥,大便水瀉,脈搏洪大,這是他的正常狀況。因為年紀大的人,脈搏不洪大就不符合六陽的規律。他之前服用的葶藶、蘇子等藥物瀉肺,又加入消導藥物,導致邪氣下陷到下焦,因此無法出汗。無法出汗就無法散熱。現在津液已經枯竭,必須救治陰液。於是使用黃芩湯,再用增液湯止瀉,接著用葳蕤湯,終於出汗並散熱。

治一孩三歲,二月問辰刻,身熱嗜臥,呼喚不醒,至黃昏,惟聞喉間痰聲壅塞,水汁不入。予以馬勃一兩,以病起勃然,故用勃然而興之藥。碎為小塊,紗包鐵物壓煎,又以箸掉,以手揉,緣輕浮之物不易煎汁耳。煎數大碗,將孩抱起,仰天灌一瓢,聞喉中聲尤響。逾時,向地傾之,又灌又傾。二更後,喉忽開大叫,乃醒。天明,不出汗,身涼,竟不服藥。

又治世侄範定甫甫,周歲三月,患風溫越五十日,氣絕委諸地,尚溫。又抱子予診,脈小數,虎口紋紫細,直透三關,舌黑燥。其祖母開方,以逢藥食必吐絕食已一月。予問不食何以活?云見碗必欲飯水瀉水耳。因思藥之如茶水者,必不吐。於是以病久氣虛,用燕窩一兩,以代元參、麥冬。

白話文:

有一次,我治療一個三歲的孩子,二月的時候,我問他出生的時辰。孩子發燒嗜睡,叫不醒,到了黃昏,只聽到喉嚨裡有痰聲堵塞,喝不下水。我用馬勃一兩,因為孩子病起時突然醒來,所以用「勃然」之勢醒來的藥物。把馬勃切成小塊,用紗布包起來,用鐵器壓着煎藥,還要用筷子攪動,用手揉搓,因為馬勃這種輕浮的東西,不容易煎出藥汁。煎了幾大碗藥後,把孩子抱起來,仰頭灌了一瓢,聽到喉嚨裡的痰聲更響了。過了一會兒,就把孩子放倒,再灌藥再放倒。過了二更天,孩子的喉嚨突然開了,大聲叫喊,就醒了。天亮後,孩子沒有出汗,身體也涼了,就不用再吃藥了。

還有一次,我治療我的侄子範定甫,他週歲三個月的時侯,患風溫病已經五十天了,氣絕倒在地上,身體還有些溫熱。我抱起孩子診脈,脈搏微弱細數,虎口紋路紫而細,直透三關,舌頭黑而乾燥。他祖母開了藥方,可是孩子一吃藥就吐,已經一個月不進食了。我問他:「不吃東西怎麼活?」他祖母說:「看見碗就想要吃飯喝水,但是馬上就吐出來。」我想到,藥物如果像茶水一樣,他應該就不會吐。於是我考慮到孩子久病氣虛,就用燕窩一兩,代替元參、麥冬。

羚角、竹葉,以代川連。黑櫓豆一兩,以代地黃。茯通草,以通小溲。皆無藥氣味者,恣飯之。三日,舌黑為黃,溲通瀉差。再三日,竟愈,食粥飯,至今抱子多多。

水滿營馮樸園姻兄,二月間,在諸暨幕中,身熱咳喘,病如伏寒。路間又感風雨,至家則諸盤絡制痛,失紅。脈弦數,舌黃薄。是肺衛心營皆感,然營較衛為重。當先治其紅。用根生地一兩,麥冬、銀花、羚角、山茶花、絲瓜絡、元參、赤芍、丹桑兩劑。紅正,再以涼解衛分風熱,身涼而愈。

白話文:

羚羊角和竹葉代替川連,黑豆代替地黃,茯苓和通草用來利尿。這些藥材都沒有明顯氣味,可以隨意食用。吃了三天後,舌頭由黑轉黃,小便通暢,瀉痢減輕。再過三天,病症完全痊癒,可以吃粥飯,至今生了許多孩子。

馮樸園姻兄在二月間於諸暨幕府中,發熱咳嗽,喘不過氣,病狀像是感受了寒邪。途中又淋雨受寒,回家後四肢關節疼痛,紅腫消退。脈象弦數,舌苔黃薄。這是肺衛和心營都受邪氣侵襲,但心營比肺衛更嚴重。應該先治療紅腫。用生地一兩、麥冬、銀花、羚羊角、山茶花、絲瓜絡、元參、赤芍、丹參,服用兩劑。紅腫消退後,再用藥涼解衛分風熱,身體涼爽後痊癒。

乙丑十一月朱石翁,年七十三,身熱咳嗽,左脅大痛,脈弦,右尤弦且大。謂是為風溫夾肝症,怕失紅耳。次日果失紅。用葳蕤湯,減去麻黃、石膏,加羚角、丹桑、元參、麥。復以牡蠣、柴胡梢、龜甲、降香、蘇子、赤芍。又令以藕汁代茶水,調養即愈。

白話文:

乙丑年十一月,朱石翁,七十三歲,身體發熱咳嗽,左邊肋骨疼痛劇烈,脈象弦緊,右側脈象更弦緊且有力。診斷為風溫夾雜肝氣鬱結之症,擔心會出現面紅耳赤的症狀。

第二天果然出現面紅耳赤的症狀。於是使用葳蕤湯,減去麻黃、石膏,加入羚羊角、丹參、元參、麥冬。並加入牡蠣、柴胡梢、龜板、降香、蘇子、赤芍。再以藕汁代替茶水,調養身體,最終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