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原著,華岫雲編

《種福堂公選良方》~ 卷三·公選良方 (20)

回本書目錄

卷三·公選良方 (20)

1. 諸瘡

治諸毒已成未膿之際,服此毒不內攻:名琥珀蠟礬丸。

白礬(一兩二錢),黃蠟(一兩),雄黃(一錢二分),琥珀(一錢另研極細),硃砂(一錢二分),白蜜(二錢)

上四味,先研極細,另將蜜與蠟,銅杓內溶化,離火片時,候蠟四邊稍凝,方入上藥攪勻,共成一塊。一人將藥火上微烘,眾手急丸小寒豆大,硃砂為衣,瓷瓶收貯,每服二三十丸,白湯食後送下。病甚者,早晚日進二次。

移毒方:凡毒在緊要處,移在閒處,庶不傷命。

用地龍裝在經霜絲瓜內,煅枯焦連瓜為末,每瓜末三錢,入麝香二分,乳香、沒藥各五分,雄黃一錢,蟾酥一分,黃蠟一兩,共為末蠟丸,每服三分。上部要處,甘草、桂枝、麻黃煎酒下,即移在手上而散。如在背上,羌活、防風、姜煎湯下,移在背上。如下部,木瓜、牛膝、靈仙、陳皮、獨活、姜煎湯下,移在足上。神效。

治陰症諸毒膏:

附子,肉桂,川烏,草烏,大戟,芫花,甘草,甘遂(各七錢),一方加乾薑一兩四錢,附子

麻油二斤煎

治陽症腫毒膏。

馬錢子(四兩),大黃,生地(各二兩),薄荷,玄參,黃柏,黃芩,梔子,血餘(各一兩),蝸牛(十個)

上用麻油煎去渣,滑石研末收。

治諸惡瘡腫核,赤暈已成膿,不肯用針刺,以此藥代之。但用小針點破瘡頭,貼上膏藥,膿即自潰,此秘妙良方:

名萬寶代針膏。

蓬砂,血竭,輕粉(各一錢半),金頭蜈蚣(一個),蟾酥(五分),雄黃(一錢),冰片(少許),麝香(一分)

上為細末,用蜜和為膏,看瘡有頭處,用小針挑破,以藥少許,放紙上封貼,次早其膿自出。如腋下有耍孩兒,名暗疔瘡,或有走核,可於腫處,用針挑破,如前用之。忌雞羊魚酒面等物,吃白粥三日為妙。

加味太乙膏。

肉桂,白芷,當歸,玄參,赤芍,生地,大黃,土木鱉(各二兩),上阿魏(二錢),輕粉(四錢),槐枝,柳枝(各一百段),血餘(一兩),東丹(四十兩),沒藥末(三錢),乳香(五錢),麻油(五斤)

將藥入油熬熟,濾過煉成膏,每油一斤,加丹六兩五錢,夏秋再加五錢。

治癰疽神應膏:

真阿魏(三錢),麝香(二錢),硃砂(四錢),雄黃,五靈脂,甘草(各一兩),川烏,草烏(各四兩)

將新鮮鬧羊花十斤,揀去梗葉,打自然汁,入瓦器中煎成膏,如稠糖為度。將藥為細末,入羊花膏內攪勻,勿令凝底。用大瓷盆幾個,每盆將藥攤一薄層,置烈日中曬乾,取入瓷瓶封固。

如遇腫毒,用酒調勻如半乾糊,將筆蘸藥,先從紅腫上面畫一圈,待藥將干,再畫第二層於圈內,與前圈相連,即將酒潤舊干圈上;待第二圈將干,再畫第三層於圈內,與第二層相連,又將酒潤外邊干處。每幹一層,再畫進一層,止空當頭,如豆大一孔,使毒氣從此而出。圈完用酒常潤藥上,不可間斷,至半日乃止。

白話文:

諸瘡

治療各種毒瘡尚未化膿時,服用此藥可以防止毒邪內攻,稱為琥珀蠟礬丸。

配方:白礬一兩二錢,黃蠟一兩,雄黃一錢二分,琥珀一錢(研磨極細),硃砂一錢二分,白蜜二錢。

製法:將白礬、雄黃、琥珀、硃砂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另將白蜜和黃蠟放在銅勺中熔化,離火片刻,待黃蠟邊緣略微凝固後,加入研磨好的藥粉攪拌均勻,製成一塊藥膏。一人用火輕微烘烤藥膏,眾人迅速搓成小寒豆大小的丸子,再以硃砂裹衣,放入瓷瓶保存。

用法:每次服用二三十丸,飯後用白開水送服。病情嚴重者,早晚各服用一次。

移毒法:如果毒邪位於重要部位,需將其轉移到非重要部位,以免危及生命。

方法:將地龍裝入經霜的絲瓜內,煅燒至枯焦,連同絲瓜一起研磨成粉末。每取絲瓜藥末三錢,加入麝香二分,乳香、沒藥各五分,雄黃一錢,蟾酥一分,黃蠟一兩,混合製成蠟丸。服用時,根據毒邪所在部位,搭配不同藥酒服用:上部,用甘草、桂枝、麻黃煎酒送服,將毒邪轉移到手上;背部,用羌活、防風、生薑煎湯送服,將毒邪轉移到背部;下部,用木瓜、牛膝、靈仙、陳皮、獨活、生薑煎湯送服,將毒邪轉移到腳上。效果神奇。

治療陰症毒瘡的膏藥:

配方:附子、肉桂、川烏、草烏、大戟、芫花、甘草、甘遂各七錢(一方加乾薑一兩四錢,附子適量),用麻油二斤煎煮。

治療陽症腫毒的膏藥:

配方:馬錢子四兩,大黃、生地黃各二兩,薄荷、玄參、黃柏、黃芩、梔子、血竭各一兩,蝸牛十個。

製法:以上藥物用麻油煎煮,去渣,取滑石粉研末收存。

治療各種惡瘡腫塊,紅腫已經化膿,不願用針刺者,可用此藥代替針刺。只需用細針輕輕點破瘡頭,貼上膏藥,膿液就會自行排出。此為秘方,稱為萬寶代針膏。

配方:蓬砂、血竭、輕粉各一錢半,金頭蜈蚣一個,蟾酥五分,雄黃一錢,冰片少許,麝香一分。

製法: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膏。在瘡頭處用細針挑破,取少量藥膏放在紙上,敷貼在患處,第二天膿液就會自行排出。如腋下有暗瘡或走核,可在腫脹處用針挑破,再按上述方法使用。忌食雞、羊、魚、酒、麵等食物,連續食用白粥三日最佳。

加味太乙膏:

配方:肉桂、白芷、當歸、玄參、赤芍、生地黃、大黃、土木鱉各二兩,上阿魏二錢,輕粉四錢,槐枝、柳枝各一百段,血竭一兩,雄黃四十兩,沒藥末三錢,乳香五錢,麻油五斤。

製法:將藥物放入麻油中熬煮至熟透,過濾後煉製成膏。每斤麻油加入雄黃六兩五錢,夏秋季節再增加五錢。

治療癰疽的特效膏藥:

配方:真阿魏三錢,麝香二錢,硃砂四錢,雄黃、五靈脂、甘草各一兩,川烏、草烏各四兩。

製法:取新鮮鬧羊花十斤,去除梗葉,榨取汁液,放入瓦器中煎煮成膏,濃稠度如稠糖即可。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鬧羊花膏中攪拌均勻,避免沉底。用大瓷盆幾個,每盆將藥膏攤成薄薄一層,放在烈日下曬乾,然後放入瓷瓶中密封保存。

用法:遇有腫毒,用酒調勻至半乾糊狀,用筆蘸藥,先從紅腫部位上方畫一個圈,待藥將干後,再在圈內畫第二層,與第一圈相連,並用酒潤濕第一圈;待第二圈將干後,再畫第三層,與第二層相連,並用酒潤濕外圈。如此一層層地畫,只留中間一個如豆粒大小的孔,使毒氣由此排出。畫完後,經常以酒潤濕藥膏,不可間斷,持續半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