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四 (1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4)

1. 天水散

(一名益元散,一名六一散)

治夏時中暑,熱傷元氣,內外俱熱,無氣以動,煩渴欲飲,腸胃枯涸者。又能催生下乳。積聚,水蓄,裡急後重,暴注下迫者,宜之。

桂府滑石(六兩,水飛),甘草(一兩),辰砂(三錢)

上為細末,新汲水一碗,調服三錢。

柯韻伯曰:元氣虛而不支者死,邪氣盛而無制者亦死。今熱傷元氣,無氣以動,斯時用參、耆以補氣,則邪愈甚;用芩、連以清熱,則氣更傷。惟善攻熱者,不使喪人元氣;善補虛者,不使助人邪氣。必得氣味純粹之品以主之。

滑石稟土中衝和之氣,行西方清肅之令,秉秋金堅重之形,寒能勝熱,甘不傷脾,含天乙之精,而具流走之性,異於石膏之凝滯,能上清水原,下通水道,盪滌六腑之邪熱,從小便而泄矣。甘草稟草中衝和之性,調和內外,止渴生津,用以為佐,保元氣而瀉虛火,則五臟自和矣。

然心為五臟主,暑熱擾中,神明不安,必得硃砂以鎮之,則神氣可以遽復。涼水以滋之,則邪熱可以急除。此補心之陽,寒亦通行也。至於熱利初起,裡急後重者宜之,以滑可去著也。

催生下乳,積聚、蓄水等症,同乎此義,故兼治之。是方也,益氣而不助邪,逐邪而不傷氣,不負益元之名矣。宜與白虎、生脈三方鼎足可也。

白話文:

天水散

此方又名益元散、六一散,主治夏季中暑,暑熱傷及元氣,導致內外皆熱,氣力不足,煩躁口渴,腸胃乾燥等症狀。亦可催生下乳,治療腹部腫塊積聚、水腫、裡急後重(便意頻繁而排出甚少)、下墜感等症狀。

組成:滑石(六兩,水飛過)、甘草(一兩)、硃砂(三錢)。

用法:將藥磨成細末,用新汲取的一碗水調服三錢。

柯韻伯說明:元氣不足者會死亡,邪氣過盛得不到控制者也會死亡。暑熱傷及元氣,氣力不足時,若使用人參、黃耆補氣,則邪氣會更盛;若用黃芩、黃連清熱,則元氣會更受損傷。好的治療方法,應該在攻邪熱的同時不傷及元氣,在補益虛損的同時不助長邪氣。因此必須選擇藥性純正的藥材。

滑石具有中和調和之性,能清熱瀉火,質地堅重,寒性能克服暑熱,且不傷脾胃,具有清利水道之效,不像石膏容易凝滯,能向上疏利水道,向下通利小便,清除六腑的邪熱,從小便排出。甘草性情平和,能調和內外,止渴生津,用作輔助藥物,保護元氣,瀉去虛火,使五臟自然調和。

由於心臟是五臟之主,暑熱擾亂心神,導致心神不安,必須用硃砂鎮靜心神,使神氣迅速恢復。涼水能滋潤,迅速消除邪熱。此法既能補益心陽,又能通利寒邪。對於熱盛導致的腹瀉、裡急後重等症狀,滑石能有效去除。

催生下乳、腹部腫塊積聚、水腫等症狀,與此方治療原理相同,因此也能治療這些症狀。此方能益氣而不助長邪氣,驅除邪氣而不傷及元氣,名副其實地稱得上益元散。此方與白虎湯、生脈散三方功效互補,可互相配合使用。

2. 阿膠散

治肺虛有火,嗽無津液,咳而哽氣者。

真阿膠(一兩半),牛蒡子(二錢半,炒),馬兜鈴(五錢,焙炙),甘草(五錢,),杏仁(七錢),糯米(一合)

上為細末,每服兩許,水煎服。

程郊倩曰:痰帶紅線,嗽有血點,日漸成痿。緣肺處臟之最高,葉間布有細竅,氣從此出入,呼吸成液,灌溉周身,所謂水出高原也。一受火炎,吸時徒引火升,呼時並無液出,久則肺竅俱閉,喉間或癢或瘡,六葉遂日焦枯矣。今用阿膠為君者,消竅瘀也;用杏仁、大力子者,宣竅道也;用馬兜鈴者,清竅熱也;糯米以補脾,母氣到,肺自輕清無礙矣。

白話文:

阿膠散

治療肺部虛弱伴有內熱,咳嗽無痰,咳嗽時氣體阻塞者。

藥方:真阿膠一兩半、炒牛蒡子二錢半、焙炙馬兜鈴五錢、甘草五錢、杏仁七錢、糯米一合。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約兩錢,用清水煎服。

程郊倩說明:痰液帶有紅色絲線,咳嗽帶血,病情日漸衰弱。因為肺臟位於人體器官最高處,肺葉間佈滿細微的孔竅,氣體由此出入,呼吸產生津液,滋潤全身,如同水流從高原流下一般。一旦受熱邪侵犯,吸氣時只會吸入更多熱氣,呼氣時卻沒有津液排出,時間久了,肺部孔竅就會阻塞,喉嚨會感到癢或出現瘡瘍,肺葉也會逐漸枯萎。此方使用阿膠為主藥,目的是消除孔竅阻塞;使用杏仁、牛蒡子,是為了宣通孔竅;使用馬兜鈴,是為了清熱;糯米用來補益脾胃,脾胃功能恢復,肺氣自然輕盈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