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方論》~ 卷四 (13)
卷四 (13)
1. 平胃散
治濕淫於內,脾胃不能剋制,有積飲痞膈中滿者。
蒼朮(五斤,泔浸七日),陳皮(去白),厚朴(各三斤,薑汁炙),甘草(三十兩,炙)
上為末,每服三錢,薑湯下,日三服。又水煎,每服七錢。
柯韻伯曰:《內經》以土運太過曰敦阜,其病腹滿;不及曰卑監,其病留滿痞塞。張仲景制三承氣湯,調胃土之敦阜;李東垣制平胃散,平胃土之卑監也。培其卑者而使之平,非削平之謂,猶溫膽湯,用涼劑而使之溫,非用溫之謂。後之注本草者,曰敦阜之土,宜蒼朮以平之;卑監之土,宜白朮以培之。
若以濕土為敦阜,將以燥土為卑監耶?不審敦阜、卑監之義,因不知平胃之理矣。二術苦甘,皆燥濕健脾之用,脾燥則不滯,所以能健運而得其平。第二術白者柔而緩,蒼者猛而悍,此取其長於發汗,迅於除濕,故以蒼朮為君耳。不得以白補、赤瀉之說,為二術拘也。厚朴色赤苦溫,能助少火以生氣,故以為佐;濕因於氣之不行,氣行則愈,故更以陳皮佐之。甘先入脾,脾得補而健運,故以炙甘草為使。
名曰平胃,實調脾承氣之劑與!夫潔古取《金匱》之枳朮湯以為丸,枳實之峻,重於厚朴,且無甘草以和之,雖倍白朮,而消伐過於此方。昧者以術為補,為當久服,不思枳實為峻而不宜多,特未之思耳。
白話文:
平胃散
此方治療因體內濕邪過盛,脾胃運化功能失調,導致腹部脹滿、痞塞等症狀。
組成藥物包括:蒼朮(五斤,用淘米水浸泡七天),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厚朴(各三斤,用薑汁炙烤),炙甘草(三十兩,炙烤)。
用法用量:將以上藥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約1.9克),用薑湯送服,一日三次。也可水煎服,每次服用七錢(約4.3克)。
柯韻伯指出,《內經》中提到脾胃功能過盛稱為「敦阜」,表現為腹脹;功能不足稱為「卑監」,表現為腹部脹滿、痞塞。張仲景的三承氣湯用於治療脾胃過盛(敦阜),而李東垣的平胃散則用於治療脾胃不足(卑監)。 此方旨在調理脾胃功能失調,使其恢復平衡,而非單純的抑制或增強。如同溫膽湯用寒涼藥物卻能達到溫和的效果一樣,平胃散的功效並非單純的燥濕。 一些注釋本草的書籍認為,「敦阜」宜用白朮,「卑監」宜用蒼朮,這是不正確的。因為無論是白朮還是蒼朮,都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能促進脾胃運化,從而達到平衡。而蒼朮較白朮發汗除濕作用更強,故為君藥。厚朴性溫味苦,能溫助脾胃陽氣,故為佐藥;陳皮能行氣,佐以利濕;炙甘草入脾,能補脾益氣,故為使藥。
此方名為「平胃散」,實際上是調整脾胃、疏通氣機的方劑。與潔古所用的枳朮湯相比,枳朮湯中的枳實藥性峻烈,且缺乏甘草的調和,即使加倍白朮,其消伐作用也過於強烈,不如平胃散平和。有些人誤以為白朮是補藥,可以長期服用,卻沒有考慮到枳實的峻烈之性不宜多服,這是對藥性認識不足。
2. 瓜蒂散
邪結胸中,胸中痞硬,寸脈微浮,氣上衝咽喉不得息;或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手足厥冷,脈乍緊者;或飲食入口即吐,心中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皆宜用此吐之。亡血、虛家,不可與也。
瓜蒂,赤小豆(熬黃,各一合),香豉(一合)
上二味,別搗為散,取一錢,用香豉一合,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
柯韻伯曰:胸中者,清虛之府。寒邪凝結,內熱不得外達,以至痞硬。其氣上衝,心下煩,心中溫者,熱鬱也。脈微浮,或弦遲,或乍緊,手足寒,飲食入口即吐者,寒束也。咽喉不得息,心下滿,飢不能食,欲吐不能吐者,寒格而熱不得越也。(辨症精晰。)肺氣不得降,胃陽不得升,諒非汗、下之法所能治,必得酸苦湧泄之品,因而越之,上焦得通,中氣得達,肺家之治節行,胸中之陽氣復,痞硬可得而消耳。
瓜蒂色青,象東方甲木之化,得春升生髮之機,能提胃中陽氣,除胸中實邪,為吐劑中第一品,然必得穀氣以和之。赤豆形色象心,甘酸以保心氣。香豉形色象腎,性本沉重,黴熟而使輕浮,能使腎家之清氣交於心,胸中之濁氣出於口,作為稀糜,調服二散,雖快吐而不傷神,奏功之捷,勝於汗,下,此所以三法鼎立耳。今人不知岐伯、仲景之精義,置之不用,汗之、下之,變證蜂起,可勝悼哉!
白話文:
瓜蒂散
邪氣阻塞胸中,胸部痞硬,寸脈微浮,氣往上衝到咽喉導致呼吸困難;或者心下部飽滿且煩躁,飢餓卻無法進食,手腳冰冷,脈象時而緊緊的;或者飲食入口就嘔吐,心中溫溫的想吐卻又吐不出來,剛開始發病時手腳冰冷,脈象弦細而緩慢,這些情況都適合使用此方來催吐。已經失血、體質虛弱的人,不能使用。
藥方:瓜蒂、赤小豆(炒至黃色)、香豉(各一合)
用法:將以上兩種藥材分別搗碎成粉末,取一錢(約3克)瓜蒂散,再取一合香豉,用七合熱水煮成稀粥狀,過濾掉渣滓,取汁液,與瓜蒂散混合溫服。如果不吐,可以少量多次服用,直到迅速嘔吐為止。
柯韻伯注解:胸部是清虛之府。寒邪凝結,體內熱氣無法向外發散,導致胸部痞硬。氣往上衝,心下煩躁,心中溫熱,是熱邪鬱結;脈象微浮或弦細而緩慢,或時而緊緊的,手腳冰冷,飲食入口即吐,是寒邪束縛;咽喉呼吸困難,心下飽滿,飢餓卻無法進食,想吐卻吐不出來,是寒邪阻隔熱邪無法外出。(辨證精確。)肺氣無法下降,胃陽無法上升,單靠發汗、瀉下的方法是無法治療的,必須使用酸苦湧泄的藥物,使邪氣排出,上焦通暢,中氣運行,肺部功能恢復正常,胸中陽氣恢復,痞硬才能消除。
瓜蒂顏色青綠,如同東方甲木之氣,具有春天生長發育的特性,能提升胃中陽氣,去除胸中實邪,是催吐藥中最主要的藥物,但必須配合穀物之氣來調和。赤小豆的形狀顏色像心臟,甘酸之味可以保護心氣。香豉的形狀顏色像腎臟,性味沉重,經過發酵成熟後變得輕浮,可以使腎臟的清氣與心臟相通,胸中濁氣從口中排出。將香豉煮成稀粥,調服瓜蒂散,即使快速催吐也不會傷及元氣,療效迅速,勝過發汗、瀉下,所以三法並立。現在的人不懂得岐伯、張仲景的精髓,不用此方,而採用發汗、瀉下,導致病情變化複雜,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