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0)

1. 四生丸

治陽盛陰虛,血熱妄行,或吐或衄者。

生地黃,生柏葉,生荷葉,生艾葉(等分)

上四味,搗爛為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滾湯化服。

白話文:

生地黃、生柏葉、生荷葉、生艾葉(各等分)

柯韻伯曰:心腎不交,則五臟齊損;陰虛而陽無所附,則火炎上焦;陽盛則陽絡傷,故血上溢於口鼻也。凡草木之性,生者涼,而熟之則溫;熟者補,而生者瀉。四味皆清寒之品,盡取其生者,而搗爛為丸,所以全其水氣,不經火煮,更以遠於火令矣。生地多膏,清心腎而通血脈之源;柏葉西指,清肺金而調營衛之氣;艾葉芳香,入脾胃而和生血之司;荷葉法震,入肝家而和藏血之室。五臟安堵,則水火不相射,陰平陽秘,而血歸經矣。

白話文:

柯韻伯說:心腎不交合,那麼五臟也會跟著損傷;陰液虛弱,陽氣找不到依附的地方,就會造成上焦火熱;陽氣過剩,則陽經脈絡受傷,所以血液溢出到口腔與鼻子。一般草木的性味,生的時候是涼性的,熟了之後就是溫性的;熟的草木可以補益,生的草木可以瀉熱。這四種藥材都是清涼寒冷的藥品,都採集生的草藥,搗爛成藥丸,為的是要保持藥材裡的水氣,不經過火煮,更要遠離火的熱氣。生地黃多汁,可以清心腎,疏通血脈的源頭;柏葉梢朝西生長,可以清肺金,調和營衛之氣;艾葉芳香,可以補益脾胃,和順生血之官;荷葉性味苦澀,可以補益肝臟,調和藏血的場所。五臟安穩,那麼水火就不會互相攻擊,陰氣平穩,陽氣收藏,血液就會歸入經脈。

是方也,可暫用以遏妄行之熱血,如多用則傷營。蓋血得寒則瘀血不散,而新血不生也。設但知清火涼血,而不用歸脾、養營等劑以善其後,鮮有不綿連歲月而斃者。非立方之不善,妄用者之過耳!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可以暫時用來抑制旺盛的火熱之血,如果過度使用會損傷營血。這是因為,血液受到寒涼之氣的影響,會導致瘀血不散,而新血也不能生成。如果只知道清火涼血,而不使用歸脾、養營等藥劑來善後治療,很少有不拖延至多年直至死亡的。這並不是治療方法不好,而是使用不當的人的過錯!

2. 石斛夜光丸

治神水寬大漸散,昏如霧露,空中有黑花,及睹物成二,神水淡綠、淡白色者。

白話文:

治療視力模糊擴散,看東西像是籠罩著一層霧氣,眼前出現黑點,以及看東西重影,眼眵呈淡綠色或淡白色的症狀。

天門冬(焙),人參,茯苓(各二兩),麥冬,熟地,生地(各一兩),枸杞子,菟絲子,甘菊花,石斛,乾山藥,杏仁(各七錢),肉蓯蓉,蒺藜,川芎,甘草(炙),黃連,防風,青葙子,枳殼,羚羊角(鎊),烏犀(鎊,各五錢),牛膝(七錢五分),草決明(八錢)

上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鹽湯下。

白話文:

天門冬(烘烤過),人參,茯苓(各二兩),麥冬,熟地,生地(各一兩),枸杞子,菟絲子,甘菊花,石斛,乾山藥,杏仁(各七錢),肉蓯蓉,蒺藜,川芎,甘草(烤過),黃連,防風,青葙子,枳殼,羚羊角(研磨過),烏犀(研磨過,各五錢),牛膝(七錢五分),草決明(八錢)

羅東逸曰:此方為陽衰陰弱,不能生精於目而設,故目科與《千金》磁朱丸並重,治證亦同。然磁朱為鎮墜藥,此為羨補藥。《針經》曰:五臟六腑精氣,皆上於目,而為之精。故夫目之精明者,陰陽合傳而為精明者也。若腎肝虛,則陰弱不能斂精以升養神水於內;脾肺虛,則陽衰不能攝陰而浮散神光於外,以致神水寬大,睹物成二。

白話文:

羅東逸說:這個方劑是為陽氣衰弱、陰氣虛弱,不能使精華滋養眼睛而設立的,所以眼科與《千金》方的磁朱丸並重,治療的證狀也相同。但磁朱丸是鎮靜藥物,本方則是補益藥物。《針經》說: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升到眼睛,成為眼睛的精華。所以,眼睛精明的人,是陰陽結合而產生的。如果腎臟和肝臟虛弱,則陰氣虛弱不能收斂精氣,以滋養內部的神水;脾臟和肺臟虛弱,則陽氣衰弱不能約束陰氣,而使神光向外浮散,以致神水寬大,看東西都成兩個。

此其治法,其營在肝,其主在腎,其合在脾,能合腎、脾之陰而使肝達之,則必能歸精於兩眸,而繼明如晝夜矣。是方先補腎、肝,以二冬、二地、菟絲、枸杞、五味、牛膝、蓯蓉,群隊滋陰之品,以之強陰、填精、斂氣、安神、養血,此壯水之主,亦所以生木也;復以人參、炙草、茯苓、山藥培補中宮,使調合陰陽也;佐之以蒺藜、甘菊、川芎、枳殼、防風行肝達氣,青葙、決明子解結散滯,黃連、烏犀、羚角清火泄熱,然必取石斛之妙合脾腎者,清而行之,要使升精歸明之用,臟腑合德,專精緻一耳。其以為丸者,補上治下,利以緩,利以久,不利以速也。

白話文:

這個治療方法,營在肝臟,主在腎臟,合在脾臟,能夠使腎臟、脾臟的陰氣互相配合,而使肝臟發揮作用,一定會使精氣回到雙眼,而使視力在白天和黑夜都一樣明亮。這個方劑先補腎、肝,用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冬、菟絲子、枸杞、五味子、牛膝、肉蓯蓉這些滋陰補腎的藥材,來增強陰氣,補精氣、斂元氣、安神、養血,這是壯大水氣的藥材,也是用來生旺木氣的;再用人參、炙甘草、茯苓、山藥來補益中焦,使陰陽相互協調;輔以蒺藜、甘菊、川芎、枳殼、防風這些藥材來疏通肝氣,行氣活血,青葙子、決明子來化解瘀結、排去積滯,黃連、烏犀、羚角來清火泄熱。但一定要用石斛來調和脾腎,使藥材的清氣能發揮作用,主要目的是使精氣上升,使視力恢復明亮,使臟腑的功能相互配合,專心致志地治療一種疾病。把這些藥材製成丸劑,上補腎臟,下治肝臟,使藥物的作用緩慢而持久,不能夠迅速地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