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三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8)

1. 吳茱萸湯

治厥陰病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少陰症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陽明食谷欲嘔者。

白話文:

治療厥陰病症所出現的乾嘔、吐口水泡沫、頭痛的情況;少陰病症所出現的嘔吐、腹瀉、四肢冰冷、煩躁不安甚至有生命危險的情況;陽明病症在進食後感到想嘔的情況。

吳茱萸(一升),人參(三兩),生薑(六兩),大棗(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白話文:

吳茱萸(60克),人參(180克),生薑(360克),大棗(12顆)

羅東逸曰:仲景救陽諸法,於少陰四逆湯,必用薑、附;通脈四逆湯,加乾薑分兩,其附子生用;附子湯,又加生附至二枚。所以然者,或壯微陽使外達,或招飛陽使內返,或如斷鰲立極,以鎮元陽之根柢,此在少陰真陽命蒂,故以回陽為亟也。至其治厥陰,則易以吳茱萸,而並去前湯諸藥,獨用人參、薑、棗有故。

白話文:

羅東逸說:仲景所提出的補救陽氣的各種治療方法中,在少陰四逆湯中,一定要使用生薑和生附子;通脈四逆湯中,再加入乾薑半兩,而附子則改用生附子;附子湯中,又加入生附子至二枚。之所以這樣做,有的為了增強微弱的陽氣,使其向外發散;有的為了吸引分散的陽氣,使其向內凝聚;有的則像把烏龜的殼豎立起來當做軸心,用以穩固元陽的根基。這些都是因為少陰真陽是生命之本,所以要緊急地用藥來回陽。等到治療厥陰證候時,則改用吳茱萸,同時去除前幾種湯藥中的其他藥物,只用人參、生薑和大棗,這是另有原因的。

蓋人身厥陰肝木,雖為兩陰交盡,而九地一陽之真氣,實起其中,此謂生陽。此之真氣大虛,則三陰濁氣直逼中上,不惟本經諸症悉具,將陽明之健運失職,以至少陰之真陽浮露,且吐利厥逆,煩躁欲死,食谷欲嘔,種種叢生矣。

白話文:

人體的厥陰肝木,雖然是兩陰交盡之處,但九地一陽的真氣,確實在其中開始生發,這就是所謂的生陽。如果這種真氣極度虛弱,那麼三陰的濁氣就會直接逼迫中上,不僅本經的各種症狀全部具備,還會導致陽明健運失職,以至於少陰的真陽浮露,還會出現嘔吐、腹瀉、厥逆、煩躁不安、欲死,吃穀物就想吐等種種症狀。

吳茱萸得東方震氣,辛苦大熱,能達木鬱,又燥氣入肝,為能直入厥陰,招其垂絕不升之生陽以達上焦,故必用以為君;而又慮無真元氣以為之合,則一陽不徒升也,於是去藥之燥滲酸瀉與偏陽亢氣者,擇人參之清和而大任之,以固元和陽為之輔,取薑、棗和胃而行四末。(獨用人參,當著眼。

白話文:

吳茱萸吸收了東方的震氣,味道辛辣,性大熱,可以疏通木氣的鬱滯,燥氣又能入肝,能直達厥陰經,召喚垂絕不升的生陽之氣以到達上焦,因此必須用它作為君藥;但又擔心沒有真元之氣作為結合,那麼一陽之氣就不能獨自上升,於是去除藥物中乾燥、滲漏、酸瀉、偏陽亢盛之氣,選用人參的清和之氣和大任之氣,以固守元氣和調和陽氣作為輔佐,取薑、棗和胃而使四肢末梢得到氣血的濡養。(單獨使用人參,需要特別注意。)

)斯則震、坤合德,木、火、土同氣以成一陽之妙用,而足三陰之間,皆成生生之氣矣,諸症有不退者乎?蓋仲景之法,於少陰重固元陽,於厥陰則重護生氣。學者當深思而得之矣。

白話文:

陽明、少陽、太陽的經氣和合,金、水、火的元氣同氣相聚了,而成唯一陽的妙用,而足少陰、厥陰、太陰之間,都變成生生之氣了,有一些疾病難道不消退了嗎?蓋仲景的法則,在少陰病時要固護元陽,在厥陰病時要護衛生氣。學醫者應當深入思考而參悟。

王又原曰:少陰、厥陰,俱有躁煩。少陰之躁在水,由龍火不歸,故薑、附得而陽回;厥陰之躁在木,惟雷火上逆,若用薑、附,是益其震烈耳!故厥陰躁煩多死證,非少陰比也。(兩處煩躁,合併為一,從木拈出。)

白話文:

王又原說:少陰和厥陰都有躁煩的症狀,但是兩者原因不同。少陰的躁煩在水,是由於龍火不歸,所以用薑、附子就能使陽氣回歸;厥陰的躁煩在木,是雷火上逆造成的,如果用薑、附子,只會增加躁動不安的症狀。因此,厥陰的躁煩多是危及生命的證候,與少陰的躁煩不同。(兩處的躁煩症狀雖然都歸於木,但實際上還是不同的。)

2. 白頭翁湯

治厥陰熱利,下重,脈沉弦,渴欲飲水者。

白頭翁(三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二兩)

上四味,水煎服。

白話文:

白頭翁(三兩),黃連,黃柏,秦皮(各二兩)

白頭翁三兩,黃連、黃柏、秦皮各兩。

柯韻伯曰:三陰俱有下利證。自利不渴者屬太陰,是臟有寒也;自利渴者屬少陰,以下焦虛寒,津液不升,故引水自救也;惟厥陰下利屬於熱,以厥陰主肝而司相火,肝旺則氣上撞心,火鬱則熱利下重,濕熱穢氣奔逼廣腸,魄門重滯而難出,《內經》云暴注下迫者是矣。脈沉為在裡,弦為肝脈,是木鬱之徵也;渴欲飲水,厥陰病則消渴也。

白話文:

柯韻伯說:三陰都出現腹瀉的症狀。腹瀉但沒有口渴的,屬於太陰,這是因為臟腑有寒氣;腹瀉而且口渴的,屬於少陰,這是因為下焦虛寒,津液不往上升,所以引水來自我急救;只有厥陰的腹瀉屬於熱證,這是因為厥陰主肝而掌管相火,肝氣旺盛則氣上衝心,火氣鬱結則熱利下重,濕熱穢氣在廣腸裡奔突排擠,魄門重重阻塞而難以排出,這就是《內經》所說的暴注下迫。脈搏沉細是病在裡邊,弦脈是肝臟的脈象,這是木氣鬱結的徵兆;口渴想喝水,是厥陰病則消渴。

白頭翁臨風偏靜,長於驅風,用為君者,以厥陰風木,風動則木搖而火旺,欲平走竅之火,必寧搖動之風;秦皮木小岑高,得清陽上升之象為臣,是木鬱達之,所以遂其發陳之性也;黃連瀉君火,可除上焦之渴,是苦以發之,黃柏瀉相火,可止下焦之利,是苦以堅之也。治厥陰熱利有二:初利用此方,以升陽散火,是謂下者舉之,寒因熱用法;久利則用烏梅丸之酸以收火,佐以苦寒,雜以溫補,是謂逆之從之,隨所利而行之,調其氣使之平也。

白話文:

白頭翁性喜風吹而安靜,尤其擅長祛風,用它作為君藥,因為厥陰屬風、木,風一吹動,木就搖晃,火就會旺盛。想要平息走竅的火,一定要先使搖動的風平息。秦皮樹木小卻高聳,具有清陽上升之意做臣藥,木氣鬱結,秦皮能通利,因此能順應白頭翁發陳的藥性。黃連能瀉君藥的火,可以除掉上焦的熱渴,苦味能發散藥性。黃柏能瀉相火的火,可以止掉下焦的泄瀉,苦味能堅固藥性。治療厥陰的熱利,有兩種方法:剛開始可以使用這個方子,用來升陽散火,這叫做下者舉之,寒因熱用法。如果泄瀉持續很久,就用烏梅丸的酸味來收火,佐以苦、寒的藥物,再加入溫補的藥物,這叫做逆之從之,隨所利而行之,調節氣使之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