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三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3)

1. 大柴胡湯

治熱結在內,往來寒熱者。

柴胡(半斤),半夏(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枳實(四枚),生薑(五兩),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柯韻伯曰:此熱結在氣分,不屬有形,故十餘日復能往來寒熱也。若熱結在胃,則蒸蒸發熱,不復知有寒矣。往來寒熱,故倍生薑,佐柴胡以解表;結熱在裡,故去參、甘之溫補,加枳、芍以破結。

按大柴胡是半表半裡氣分之下藥,並不言及大便硬與不大便;其心下急,心下痞硬,是病在胃口,而不在胃中;結熱在裡,不是結熱在胃,且下利則地道已通,仲景不用大黃之意曉然。若以下之二字,妄加大黃,不亦謬乎?大、小柴胡,俱是兩解表裡之劑,大柴胡主下,小柴胡主和。和無定體,故小柴胡除柴胡、甘草外,皆可進退;下有定局,故大柴胡無加減法也。

白話文:

大柴胡湯

治療內部熱邪鬱結,導致寒熱往來發作的疾病。

藥方:柴胡、半夏各半斤,黃芩、芍藥各三兩,枳實四枚,生薑五兩,大棗十二枚。

使用方法:將以上七味藥材,用十二升水煎煮至六升,過濾掉藥渣後,再煎煮一次。溫熱服用,每次一升,一天服用三次。

柯韻伯說:這個方劑治療的是氣分熱結,而非有形的實體病灶,所以即使治療十多天,寒熱往來症狀仍可能反覆出現。如果熱邪鬱結在胃部,則會持續發熱,不會再感覺到寒冷。因為有寒熱往來,所以加倍用生薑,佐以柴胡來解表;由於熱邪鬱結在裡,所以去除了人參、甘草等溫補藥物,加入枳實、芍藥來破除鬱結。

分析:大柴胡湯是治療半表半裡氣分的藥方,並沒有特別針對大便是否硬結;它所說的「心下急」、「心下痞硬」,指的是病灶在胃口(上腹部),而不是胃的內部;方中所指的「結熱在裡」,也不是指熱邪鬱結在胃裡,而且如果大便通暢,則代表經絡已通,這也說明了張仲景不用大黃的原因。如果在這個方子中妄加大黃,豈不是錯誤的嗎?大柴胡湯和小柴胡湯都是治療表裡兩方面疾病的藥方,大柴胡湯著重於瀉下,小柴胡湯著重於調和。調和沒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小柴胡湯除了柴胡和甘草外,其他藥材都可以增減;而瀉下有固定的劑量,所以大柴胡湯沒有加減的餘地。

2. 柴胡桂枝湯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此太陽、少陽並病也,柴胡桂枝各半湯主之。

柴胡(四兩),黃芩,人參,生薑,芍藥,桂枝(各一兩半),甘草(一兩),半夏(二合半),大棗(六枚)

上九味,水煎服。

柯韻伯曰:柴、桂二湯,皆是調和之劑。桂枝湯重解表,而微兼清裡;柴胡湯重調里,而微兼散表。桂枝本為太陽表邪設,又可用以調諸經之表;小柴胡為少陽半表立法,亦可用以調三陽之半表。仲景書中,最重此二方,故於六經病外,獨桂枝證、柴胡證之稱見,二方之任重,不拘於經也。(善讀古人書者,其落眼自別。

)如陽浮陰弱條,是仲景自為桂枝證之註釋;血弱氣虛條,亦仲景自為柴胡證之註釋。桂枝有壞病,柴胡亦有壞病;桂枝有疑似證,柴胡亦有疑似證。病如桂枝證而實非,若腳攣急與胸中痞硬者是矣;病如柴胡證而實非,如本渴而飲水嘔、食谷嘔,與但欲嘔、胸中痛、微溏者是矣。

此條為傷寒六七日,正寒熱當退之時,反見發熱、惡寒諸表證,更兼心下支結諸里證,表裡不解,法當表裡雙解之。然惡寒微,則發熱亦微,可知支節煩疼,則一身骨節不疼;可知微嘔,心下亦微結,故謂之支結。表證雖不去而已輕,里證雖已見而未甚,故取桂枝之半以散太陽未盡之邪,取柴胡之半以解少陽微結之證。口不渴,身有微熱者,當去人參。

以六七日來,邪雖不解,而正氣已虛,故仍用人參以和之也外證雖在,而病機已見於里,故方以柴胡冠桂枝之前,為雙解兩陽之輕劑。

白話文:

柴胡桂枝湯

傷寒病發六七天,持續發燒,稍微畏寒,四肢關節疼痛,輕微嘔吐,心窩部脹滿不適。這是太陽經和少陽經同時生病,用等量柴胡和桂枝組成的方劑來治療。

藥物組成:柴胡四兩,黃芩、人參、生薑、芍藥、桂枝各一兩半,甘草一兩,半夏二合半,大棗六枚。

用法:以上九味藥材,加水煎煮服用。

柯韻伯說:柴胡湯和桂枝湯都是調理身體的藥方。桂枝湯主要作用是解表,稍微兼顧清裡;柴胡湯主要作用是調裡,稍微兼顧散表。桂枝湯原本是治療太陽經表邪的,也可以用來調治其他經絡的表證;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經半表證的,也可以用來調治三陽經的半表證。張仲景的著作中,最重視這兩個方劑,因此在六經病之外,單獨列出了桂枝證和柴胡證,這兩個方劑的重要性,並不局限於六經的範圍。(善於閱讀古人著作的人,眼光自然不同。)

例如「陽浮陰弱」條,是仲景自己對桂枝證的註解;「血弱氣虛」條,也是仲景自己對柴胡證的註解。桂枝證有病情嚴重的情況,柴胡證也有病情嚴重的情況;桂枝證有疑似的情況,柴胡證也有疑似的情況。病情類似桂枝證但實際上不是,例如腳抽筋和胸部脹硬就是;病情類似柴胡證但實際上不是,例如雖然口渴但喝水就嘔吐、吃東西就嘔吐,以及只想嘔吐、胸痛、輕微腹瀉就是。

這個病例是傷寒病發六七天,正值寒熱應該退卻的時候,卻反而出現發燒、畏寒等表證,並且伴隨心窩部脹滿不適等裡證,表裡症狀都沒有解除,治療方法應該同時治療表裡。但是畏寒輕微,發燒也輕微,可以知道四肢關節疼痛,並不是全身所有骨節都痛;可以知道輕微嘔吐,心窩部脹滿也不嚴重,所以稱為「支結」。表證雖然沒有消失,但也減輕了;裡證雖然已經出現,但也不嚴重,所以用半量的桂枝來疏散太陽經尚未完全消退的邪氣,用半量的柴胡來治療少陽經輕微阻塞的症狀。如果病人不口渴,身體只是微微發熱,應該去掉人參。

因為已經病發六七天,邪氣雖然沒有完全消除,但是正氣已經虛弱,所以仍然使用人參來調和。雖然表證仍然存在,但是病情已經深入到裡證,所以方劑中柴胡放在桂枝之前,是為了輕度同時治療太陽經和少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