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回本書目錄

1. 五瀉心湯

2. 半夏瀉心湯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證具,而以他藥下之,但滿而不痛,此為痞,宜半夏瀉心湯。

半夏(半斤),黃芩,乾薑,人參(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甘草(三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溫三服。

(此小柴胡去柴胡,而加乾薑、黃連。)

白話文:

半夏瀉心湯

傷寒病發五六天,病人嘔吐伴隨發熱,符合柴胡證的症狀,但已經服用其他藥物治療,肚子脹滿卻不疼痛,這是痞症,應該服用半夏瀉心湯。

藥方組成:半夏半斤,黃芩、乾薑、人參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甘草三兩。

用法:以上七味藥材,用水一斗,煎煮至六升,分三次溫服。

(這個方劑是從小柴胡湯去掉了柴胡,而增加了乾薑和黃連。)

3. 大黃黃連瀉心湯

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服之。

白話文:

傷寒瀉下之後,又再次發汗,心下痞悶,還覺得惡寒,表示表證尚未解除,不能直接攻治心下痞滿;應該先解表,表證解除了,才能攻治痞證。解表要用桂枝湯,攻治痞證則要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如果心下痞悶,按壓起來感覺柔軟潮濕,脈象在關上浮現,就應該服用大黃黃連瀉心湯。

藥方: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用法:用麻沸湯二升,將藥材浸泡片刻,擠壓取汁服用。

4. 附子瀉心湯

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

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附子(一枚,別煮取汁。)

以麻沸湯二升,漬三味,須臾,去滓,納附子汁。

白話文:

附子瀉心湯適用於心窩部痞滿,同時又感到惡寒出汗的症狀。

藥方組成: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附子一枚(需另煮取汁)。

用法:用麻沸湯二升,浸泡大黃、黃連、黃芩三味藥材,片刻後,濾去藥渣,再加入附子藥汁。

5. 生薑瀉心湯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生薑瀉心湯。

生薑(四兩),甘草,人參(各三兩),乾薑(一兩),黃連(一兩),黃芩(三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溫三服。

白話文:

傷寒病發汗後,如果胃部不適,心窩處脹滿堅硬,呃逆且吐出臭氣,兩肋下有水腫的感覺,腹部腸鳴音響,腹瀉不止,就可以服用生薑瀉心湯。

藥方組成:生薑四兩、甘草三兩、人參三兩、乾薑一兩、黃連一兩、黃芩三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枚。

用法:將以上八味藥材,用一斗水煎煮,濃縮至六升,分三次溫服。

6. 甘草瀉心湯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甘草瀉心湯。

甘草(四兩),黃芩,乾薑(各三兩),半夏(半升),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分溫三服。

王又原曰: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然亦有汗出解之後而痞者,亦有下後復汗而痞者,亦有不經汗下而痞者。大要結胸屬實,痞屬虛;結胸熱入,痞無熱入。藥用苦以瀉之,辛以散之是也。然仲景立五瀉心湯,藥有同異。其同者,黃連、乾薑,若黃芩、大棗,則異而同也;其異者,人參、附子、大黃,若半夏、甘草、生薑,則同而異者也。

試論之:傷寒五六日,柴胡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成痞,即用小柴胡湯,以乾薑易生薑,以黃連易柴胡,彼以和表裡,此以徹上下。而必推半夏為君者,痞從嘔得來,半夏之辛以破結,主病之藥故也。汗出解之後,已無傷寒矣。胃藏津液,發汗則津液亡,故胃中不和,薑、棗以和榮衛,以生髮胃家升騰之氣,乃治雜證之標的也。一屬少陽,一屬汗解,人參在所必用耳。

若傷寒中風,正在太陽,無用人參之例。雖下而復下,為胃中虛,不可用也。但用甘草緩其下利之急速,和其客氣之上逆,溫其中氣之不調,補其心煩之不安焉耳。心下硬滿,痞之候也;緊反入里,痞之診也。按之濡,關上浮,為痞尚未成,故無用虜荊之六十萬,但假將軍之先聲以奪之。

此漬以麻沸湯,須臾去滓,僅得其無形之氣,不用其有形之味也。心下痞,惡寒者,為兼有之症,明系表邪未解;心下痞而復惡寒者,為續見之證,明系陽氣外亡,況加以汗出乎!兼見者,以兩湯治之;續見者,以一湯救之。其附子則煮汁者,是取三黃之氣輕,取附子之力重也。

然胃居心下,心下痞者,胃痞也。不曰瀉胃,而曰瀉心,恐混以苦寒,傷其胃陽,又誤為傳入陽明,以治陽明之法治之也。此仲景之微旨也。

白話文:

甘草瀉心湯

傷寒感冒,醫生錯誤地使用了瀉下療法,導致病人腹瀉不止,一天數十次,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肚子裡咕嚕作響,心窩部脹滿堅硬,乾嘔,心煩意亂,坐臥不安。醫生見其心窩部痞硬,認為病情未盡,又再次使用瀉下療法,結果痞症更加嚴重。這並不是因為體內積聚了熱邪,而是因為胃氣虛弱,外邪上逆,所以才導致心窩部堅硬。因此,應該使用甘草瀉心湯治療。

藥方組成:甘草四兩,黃芩、乾薑各三兩,半夏半升,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

用法:以上六味藥材,加水一斗,煎煮至六升,去渣,分三次溫服。

王氏(王又原)闡述:疾病發病於陰分,卻錯誤地使用了瀉下療法,導致出現痞症。但也有些情況是汗出後解表後才出現痞症的,或者瀉下後又汗出才出現痞症的,還有些情況是不經過汗下直接出現痞症的。總而言之,結胸屬實證,痞症屬虛證;結胸是熱邪侵入,痞症則沒有熱邪侵入。藥物使用苦味藥瀉下,辛味藥散結,就是這個道理。仲景的五種瀉心湯,藥物組成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的藥物有黃連、乾薑;黃芩、大棗則雖不同但作用相似;不同的藥物有人參、附子、大黃;半夏、甘草、生薑則雖相同但作用卻不同。

試論:傷寒五六天,柴胡證的症狀俱全,卻因服用其他瀉下藥而導致痞症,此時應該使用小柴胡湯,用乾薑代替生薑,用黃連代替柴胡,前者是調和表裡,後者是徹底疏通上下。而一定要以半夏為主藥,是因為痞症是由嘔吐引起的,半夏的辛味可以破除結塊,是主治此病的藥物。汗出解表之後,傷寒已經痊癒。胃中貯藏津液,發汗則津液損失,所以胃中失和,薑、棗可以調和營衛,促進胃氣的升騰,這是治療雜症的標的。一屬少陽病,一屬汗解,人參是必須使用的。

若傷寒感冒,正處於太陽經階段,則不應使用人參。即使已經瀉下,又再次瀉下,是因為胃中虛弱,所以不能使用人參。僅僅使用甘草來緩解瀉下過度引起的急速腹瀉,調和外邪上逆,溫和紊亂的中氣,緩解心煩不安而已。心窩部堅硬脹滿,是痞症的表現;按壓時堅硬並向裡陷,是痞症的診斷。按壓時柔軟,關脈浮,表明痞症尚未形成,所以不必使用大量的兵力,只需以先聲奪人即可。

此藥方需要用麻沸湯煎煮,迅速去渣,只取其無形的藥氣,不用其有形的藥味。心窩部痞硬,又惡寒,則說明兼有表邪未解的症狀;心窩部痞硬,又再次惡寒,則說明陽氣外泄,況且還有汗出!兼有兩種症狀的,需要同時服用兩種湯藥治療;繼發出現的症狀,則只需要服用一種湯藥治療即可。使用附子煎煮取汁,是因為三黃(黃芩、黃連、黃柏)藥氣輕,而附子的力量較重。

因為胃位於心窩部,心窩部痞硬,就是胃痞。不說瀉胃,而說瀉心,是擔心混用苦寒之藥,傷了胃陽,又誤認為傳入陽明經,而用治療陽明經的方法治療。這是仲景的精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