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方論》~ 卷三 (3)
卷三 (3)
1. 小陷胸湯
治心下痞,按之則痛,脈浮滑者。
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栝蔞實(大者一個)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實,取三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白話文:
黃連(6克),半夏(30克),栝蔞(一個大的)
程扶生曰:此熱結未深者在心下,不若大結胸之高在心上;按之痛,比手不可近為輕;脈之浮滑,又緩於沉緊。但痰飲素盛,挾熱邪而內結,所以脈見浮滑也。以半夏之辛散之,黃連之苦瀉之,栝蔞之苦潤滌之,所以除熱散結於胸中也。先煮栝蔞,分溫三服,皆以緩治上之法。
白話文:
程扶生說:這種熱結不是很嚴重的,在心下,不像大結胸那樣高在心上;按壓時會痛,比手不能靠近要輕一點;脈相浮滑,又比沉緊要緩和。但痰飲原本就多,夾雜熱邪而內結,所以脈相出現浮滑。用半夏辛散,黃連苦瀉,栝蔞苦潤滌除,所以可以消除胸中的熱結。先煮栝蔞,分三次溫服,都是用緩和的方法治療上面的病症。
程郊倩曰:黃連滌熱,半夏導飲,栝蔞潤燥,合之以開結氣。亦名曰陷胸者,攻雖不峻,而一皆直瀉,其胸裡之實邪,亦從此奪矣。
白話文:
程郊倩說:黃連清熱,半夏導引飲邪,栝蔞潤肺燥,把它們合起來可以用來打開氣結成塊導致的癥結。也叫陷胸湯,它雖然攻邪不峻急,可是去除邪氣都一瀉到底,胸中的邪實也就由此消除了。
2. 大陷胸湯
主治傷寒發熱,不發汗而反下之,表熱乘虛入於胸中,與不得為汗之水氣結而不散,令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不可近,其人身無大熱,但頭汗出,或潮熱燥渴,脈沉緊者。如水腫、腸澼初起,形氣俱實者,亦可用。
白話文:
治療感冒發燒,沒有出汗反而腹瀉,表面的熱邪乘虛入侵胸中,與無法排出的汗水凝聚在一起,造成心下至小腹硬脹疼痛難忍,病人身上沒有高燒,但頭部出汗,或有潮熱、口渴,脈搏沉而緊。如果遇到水腫、腸胃積水剛發作,身體氣血都很充實的人,也可以使用。
大黃(六兩),芒硝,葶藶子,杏仁(去皮,各半升),甘遂(一錢,為末)
白話文:
大黃六兩,芒硝、葶藶子、杏仁(去皮)各半升,甘遂一錢,研末。
上五味,以水先煮大黃、杏、藶,去滓,納芒硝,煮一二沸,納甘遂末。溫服,得快利,止後服。如未劇者,加白蜜二合,作丸如彈子大,水煮一丸服,過宿乃下;如不下,更服。
白話文:
依據五種藥味的用法,先用水煮大黃、杏子和甘遂,去除渣滓,加入芒硝,煮一兩次,加入甘遂的粉末。溫熱服用,可立即通便,停止後再服。如果尚未十分急迫,則加入二合白蜜,做成像彈珠一樣大的丸劑,用水煮一丸服用,隔夜就會通便;如果沒有通便,則再服一丸。
柯韻伯曰:胸中者,宗氣之所出,故名氣海。氣為陽,故屬太陽之部。氣為水母,氣清則水精四布,氣熱則水濁而壅結矣。水結於胸,則津液不下;無以潤腸胃,故大便必燥;不下輸膀胱,其水道不通。大黃、芒硝,善滌腸胃之熱實。此病在胸中,而亦用以為君者,熱淫於內,當治以苦寒,且以潤陽明之燥,是實則瀉子之法。補膀胱之寒,亦制之以其所畏也。
白話文:
柯韻伯說:胸中是宗氣產生的地方,所以稱為氣海。氣屬陽,所以歸屬於太陽經脈的範圍。氣為水母,氣清澈則水液四處分佈,氣熱則水液渾濁並鬱結。水在胸中鬱結,津液就不能下降;沒有津液來滋潤腸胃,所以大便一定乾燥;津液也不能輸送到膀胱,小便通路不通暢。大黃、芒硝,善於清除腸胃中的熱實。這種病在胸中,卻用這兩種藥為君藥,是因為熱邪淫盛於體內,應該用苦寒藥來治療,並且以它們來滋潤陽明經的燥熱,這是實則瀉子的方法。此外,用來補膀胱的寒證,也用它們來制約膀胱寒證所畏懼的熱邪。
任甘遂之苦辛,所以直攻其水結。然水結因於氣結,必佐杏仁之苦溫,以開其水中之氣,氣行而水自利矣;水結又因於氣熱,必佐葶藶之大寒,以清其氣分之熱,源清而流自潔矣。若胸中水結而未及中焦者,當小其制,而復以白蜜之甘以緩之,使留連於胸中,過宿乃下,但解胸中之結滯,而保腸胃之無傷,是又以攻劑而為和劑矣。是方為利水攻積之劑,故治水腫、痢疾之初起者甚捷。
然必視其人壯實,可以一戰成功。如平素虛弱者,病久而任攻伐者,當念虛虛之戒矣。
白話文:
任甘遂的苦辛之性,因此能直接攻破水結。然而水結是由於氣結造成的,必須輔佐杏仁的苦溫,來打開水中的氣,氣運行而水自然通利了;水結又由於氣熱造成的,必須輔佐葶藶的大寒,來清除氣分中的熱,源頭清淨而流 خود به خود پاک می شود. 如果胸中的水結,還沒有到達中焦,就應該稍微降低藥物的劑量,並且再用白蜜的甘性來緩和它,使它在胸中停留,隔夜之後再下行,只要解除胸中的結滯,而且保全腸胃不受損傷,這就是用攻伐的藥物來做調和的藥物了。這個方劑是利水攻積的藥劑,因此治療水腫、痢疾的初期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