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小陷胸湯

治心下痞,按之則痛,脈浮滑者。

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栝蔞實(大者一個)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蔞實,取三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程扶生曰:此熱結未深者在心下,不若大結胸之高在心上;按之痛,比手不可近為輕;脈之浮滑,又緩於沉緊。但痰飲素盛,挾熱邪而內結,所以脈見浮滑也。以半夏之辛散之,黃連之苦瀉之,栝蔞之苦潤滌之,所以除熱散結於胸中也。先煮栝蔞,分溫三服,皆以緩治上之法。

程郊倩曰:黃連滌熱,半夏導飲,栝蔞潤燥,合之以開結氣。亦名曰陷胸者,攻雖不峻,而一皆直瀉,其胸裡之實邪,亦從此奪矣。

白話文:

小陷胸湯

治療心窩部痞塞,按壓時疼痛,脈象浮滑的症狀。

藥方: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栝蔞實(大的)一個。

用法:以上三味藥材,用水六升,先煮栝蔞實,煮至三升,過濾去渣,再放入其他藥材,煮至二升,分三次溫服。

程扶生說明:此方適用於熱邪鬱結較輕的症狀,鬱結位置在心窩部,不像大陷胸湯治療的症狀那樣鬱結位置較高,在心臟上方;按壓疼痛的程度也較輕,不像大陷胸湯那樣痛到手都碰不得;脈象浮滑,也比沉緊的脈象緩和。但由於體內痰飲本就較盛,又夾雜熱邪內結,所以脈象才會呈現浮滑。方中使用半夏辛散,黃連苦瀉,栝蔞苦潤滌痰,以此來清熱散結於胸中。先煮栝蔞,分三次溫服,都是採取溫和緩慢的治療方法。

程郊倩說明:黃連清熱,半夏化痰導飲,栝蔞潤燥,三藥合用以疏通鬱結之氣。雖然藥方名稱為「陷胸湯」,但藥力雖不猛烈,卻能直達病灶,將胸中積聚的邪氣徹底清除。

2. 大陷胸湯

主治傷寒發熱,不發汗而反下之,表熱乘虛入於胸中,與不得為汗之水氣結而不散,令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不可近,其人身無大熱,但頭汗出,或潮熱燥渴,脈沉緊者。如水腫、腸澼初起,形氣俱實者,亦可用。

大黃(六兩),芒硝,葶藶子,杏仁(去皮,各半升),甘遂(一錢,為末)

上五味,以水先煮大黃、杏、藶,去滓,納芒硝,煮一二沸,納甘遂末。溫服,得快利,止後服。如未劇者,加白蜜二合,作丸如彈子大,水煮一丸服,過宿乃下;如不下,更服。

柯韻伯曰:胸中者,宗氣之所出,故名氣海。氣為陽,故屬太陽之部。氣為水母,氣清則水精四布,氣熱則水濁而壅結矣。水結於胸,則津液不下;無以潤腸胃,故大便必燥;不下輸膀胱,其水道不通。大黃、芒硝,善滌腸胃之熱實。此病在胸中,而亦用以為君者,熱淫於內,當治以苦寒,且以潤陽明之燥,是實則瀉子之法。補膀胱之寒,亦制之以其所畏也。

任甘遂之苦辛,所以直攻其水結。然水結因於氣結,必佐杏仁之苦溫,以開其水中之氣,氣行而水自利矣;水結又因於氣熱,必佐葶藶之大寒,以清其氣分之熱,源清而流自潔矣。若胸中水結而未及中焦者,當小其制,而復以白蜜之甘以緩之,使留連於胸中,過宿乃下,但解胸中之結滯,而保腸胃之無傷,是又以攻劑而為和劑矣。是方為利水攻積之劑,故治水腫、痢疾之初起者甚捷。

然必視其人壯實,可以一戰成功。如平素虛弱者,病久而任攻伐者,當念虛虛之戒矣。

白話文:

大陷胸湯

此方主治傷寒導致發熱,卻不發汗反而腹瀉,症狀為表熱乘虛侵入胸中,與無法發汗的水氣凝結不散,導致心窩到小腹部脹滿疼痛難以觸碰,患者身上沒有明顯發熱,但頭部出汗,或有潮熱口乾舌燥,脈象沉緊。若出現水腫、痢疾初期,且體力充沛的情況,也可使用此方。

藥方組成:大黃(六兩),芒硝、葶藶子、杏仁(去皮,各半升),甘遂(一錢,研成粉末)。

使用方法:先用水煎煮大黃、杏仁、葶藶子,去渣後,加入芒硝,煮沸一、二次,再加入甘遂粉末。溫服,服藥後若能快速通便,則停止服用。若效果不顯著,可加白蜜二合,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用水煎煮一丸服用,隔夜才會通便;若仍未通便,則需繼續服用。

柯韻伯註解:胸中是宗氣發源之處,故名氣海。氣屬陽,所以屬於太陽經的範疇。氣如同水的根本,氣清則水精能遍布全身,氣熱則水液混濁阻塞。水液阻塞於胸中,則津液無法下達;無法滋潤腸胃,所以大便必定乾燥;無法輸送到膀胱,則水道不通。大黃、芒硝善於清除腸胃的熱邪和積滯。此病位在胸中,卻也使用大黃、芒硝為君藥,是因為內熱過盛,應以苦寒之藥治療,並潤澤陽明經的燥熱,這是實證瀉下的方法。以寒涼之性抑制膀胱的寒邪,也是利用其相剋的特性來治療。

甘遂苦辛,能直接攻破水液阻塞。但水液阻塞是因氣機阻塞所致,因此必須配合杏仁的苦溫,以疏通水液中的氣機,氣機通暢則水液自然排出;水液阻塞也因氣熱所致,因此必須配合葶藶子的辛寒,以清除氣分中的熱邪,熱邪消除則水液自然清淨。若胸中水液阻塞還未累及中焦,則應減少藥量,並加入白蜜的甘味緩和藥性,使藥力停留在胸中,隔夜才會通便,僅解胸中阻塞,而保護腸胃不受損傷,這就是以攻補兼施的方法。此方是利水攻積的方劑,所以治療水腫、痢疾初期效果甚佳。

然而,必須觀察患者體質是否強壯,才能達到一舉成功。若平素虛弱,或久病而服用攻伐之藥,則應謹記虛虛之戒,避免過度損傷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