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黃連湯

治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

黃連,甘草,乾薑(各三兩),人參(二兩),桂枝(三兩),半夏(半斤),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程郊倩曰:熱在胸中,有煩躁鬱悶之症,可知胃中反有邪氣,以寒邪被格在下故也。此證寒熱俱有,較之大青龍之寒熱,已向近里一層,故其症不見之表裡際,而只見之上下際。腹中痛者,陰不得上,而寒乃獨治於下也;欲嘔吐者,陽不得下,而熱乃獨治於上也。此為上下相格,則治法亦寒熱並施,而辛寒易以苦寒,辛熱加以苦熱,更用人參、半夏以補宣中氣,升降陰陽。自此條而互及瀉心諸湯,皆其法也。

(仲景方中往往寒熱並用。黃連湯之用乾薑,此其關頭也。)

成無己曰:濕家下後,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是邪氣入里,而為下熱上寒也。此傷寒邪氣傳裡,而為下寒上熱也。喻氏曰:陰陽悖逆,皆當和解法。

白話文:

黃連湯

治療傷寒,胸部有熱感,胃中有邪氣,腹部疼痛,想嘔吐的症狀。

藥方:黃連、甘草、乾薑(各三兩),人參(二兩),桂枝(三兩),半夏(半斤),大棗(十二枚)。

用法:將以上七種藥材,用水一斗(約十公升),煮成六升(約六公升),過濾掉藥渣,溫溫的服用一升(約一公升),一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兩次。

程郊倩認為:胸中發熱,伴隨煩躁鬱悶,可見胃中確實有邪氣,這是因為寒邪被阻隔在下焦的緣故。這種病症寒熱並存,比大青龍湯的寒熱症狀更深入臟腑一層,因此症狀不表現在表裡之間,而只表現在上下之間。腹部疼痛是因為陰氣無法上升,寒邪只在下焦作祟;想嘔吐是因為陽氣無法下降,熱邪只在上焦作祟。這是上下焦氣機相互阻礙,所以治療方法也必須寒熱並用,用辛寒的藥材佐以苦寒的藥材,用辛熱的藥材佐以苦熱的藥材,再加入人參、半夏來補益和宣通中氣,使陰陽升降平衡。從這個方劑可以推及到其他治療心火的方劑,都遵循這個治療原則。

(仲景的方劑中,經常會寒熱並用。黃連湯使用乾薑,正是這個道理的關鍵。)

成無己認為:濕邪在下焦之後,舌苔像胎兒一樣厚膩,是因為丹田有熱,胸中有寒,這是邪氣深入臟腑,導致下焦熱上焦寒的現象。這也是傷寒邪氣傳入內部,造成下寒上熱的結果。

喻氏認為:陰陽失調,都應該採用調和解表的方法。

2. 十棗湯

治太陽中風,表解后里氣不和,下利,嘔逆,心中至脅痞滿硬痛,汗出,短氣,頭痛,不惡寒者。此治水之急方也。

大棗(十枚,掰),甘遂,大戟,芫花(熬,各等分)

上三味,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納末藥。強人一錢,羸人服半錢,平旦溫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再服,加半錢,得快下後,糜粥自養。柯韻伯曰:仲景利水之方,種種不同,此其最峻者也。凡水氣為患,或喘,或咳,或悸,或噎,或吐,或利,或無汗,病在一處而止;此則外走皮毛而汗出,上走咽喉而嘔逆,下走腸胃而下利,水邪之泛溢於外者,浩浩莫御矣。且頭痛,短氣,心腹脅下皆痞滿而硬痛,是水邪尚留結於中,三焦升降之氣阻隔而難通矣。

表邪已罷,非汗散之法所宜;里邪充斥,又非淡滲之品所能勝。非選利水之所至峻者以直折之,中氣不支,束手待斃耳。甘遂、芫花、大戟三味,皆辛苦氣寒而稟性最毒,並舉而用之,氣味合,相濟相須,故可交相去邪之巢穴,決其瀆而大下之,一舉而水患可平也。然水利所湊,其元氣已虛,而毒藥攻邪,必脾胃反弱,使無健脾調胃之品為主宰,邪氣盡,而大命亦隨之矣。故選十棗之大而肥者以君之,一以培脾土之虛,一以制水氣之橫,一以解諸藥之毒。

得一物而三善備,既不使邪氣之盛而不制,又不使元氣之虛而不支,此仲景立法之盡善也。昧者惑於甘能中滿之說而不敢用,豈知承製之理乎?張子和竊此意而制浚川、禹功、神祐等方,以治水腫、痰飲之病,而不知君補劑以培本,但知任毒藥以攻邪,所以善其後者鮮矣!

白話文:

十棗湯

此方治療太陽中風,表邪已解但裡氣不和,出現腹瀉、嘔逆、心胸脅肋部痞滿堅硬疼痛、出汗、呼吸短促、頭痛,但不惡寒的症狀。這是治療水腫的急救方劑。

藥物組成:大棗(十枚,掰開)、甘遂、大戟、芫花(炮製,各等量)。

用法:將三味藥分別研成細末,用水一升半,先煮選取肥大成熟的大棗十枚,取八合(約400毫升),過濾去渣,再加入藥末。體質強壯者服用一錢(約3克),體質虛弱者服用半錢(約1.5克),清晨溫服。如果服藥後瀉下量少,病症未除,第二天可再服用,劑量增加半錢,直至瀉下暢快後,再以稀粥調養身體。

柯韻伯評曰:仲景(張仲景)治療水腫的方劑有很多種,但此方是最峻猛的。凡是水氣導致的病症,如喘息、咳嗽、心悸、哽噎、嘔吐、腹瀉,或無汗,病症局限在一處;而此方所治的症狀,水邪外達肌膚而汗出,上達咽喉而嘔逆,下達腸胃而腹瀉,水邪泛溢於體表,其勢浩大難以抵擋。此外還有頭痛、呼吸短促、心腹脅肋部都痞滿堅硬疼痛,這是水邪停滯凝聚於體內,導致三焦升降氣機阻滯不通。

表邪已退,不再需要發汗;裡邪充斥,也不適合用溫和利水的藥物。必須選擇最峻猛的利水藥物才能迅速奏效,否則中氣不足,只能坐以待斃。甘遂、芫花、大戟三味藥,都苦辛寒涼,藥性劇烈,合用在一起,藥性互相配合,可以共同攻破邪氣的巢穴,疏通水道,強力瀉下,一次就能平息水患。但是,由於瀉下藥力強,元氣已經虛弱,而毒性藥物攻邪,必然會損傷脾胃,如果不以健脾和胃的藥物為主,邪氣雖除,性命也將不保。因此,選用十枚肥大的大棗為主藥,一是滋補脾土的虛弱,二是制約水氣的橫逆,三是解毒。

一味藥物具有三重功效,既能控制盛邪,又能扶助元氣,這是仲景用藥的精妙之處。一些人誤解甘草能中滿,而不敢使用此方,豈知其用藥的道理呢?張子和(張從正)竊取此方之意,制定了浚川、禹功、神祐等方,用於治療水腫、痰飲等病,但他只知用毒藥攻邪,不知用補藥以培補根本,所以效用不如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