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醫方論》~ 卷三 (2)
卷三 (2)
1. 黃連湯
治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
黃連,甘草,乾薑(各三兩),人參(二兩),桂枝(三兩),半夏(半斤),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白話文:
-
黃連:三兩
-
甘草:三兩
-
乾薑:三兩
-
人參:二兩
-
桂枝:三兩
-
半夏:半斤
-
大棗:十二顆
程郊倩曰:熱在胸中,有煩躁鬱悶之症,可知胃中反有邪氣,以寒邪被格在下故也。此證寒熱俱有,較之大青龍之寒熱,已向近里一層,故其症不見之表裡際,而只見之上下際。腹中痛者,陰不得上,而寒乃獨治於下也;欲嘔吐者,陽不得下,而熱乃獨治於上也。此為上下相格,則治法亦寒熱並施,而辛寒易以苦寒,辛熱加以苦熱,更用人參、半夏以補宣中氣,升降陰陽。自此條而互及瀉心諸湯,皆其法也。
(仲景方中往往寒熱並用。黃連湯之用乾薑,此其關頭也。)
白話文:
程郊倩說:胸中燥熱,煩躁鬱悶,可知是胃中有邪氣,因為寒邪被阻在下。這種情況,寒熱都有,相比大青龍湯的寒熱,已經靠近了一層,所以症狀不在表裡之間,只在上下之間。腹中疼痛,是陰不得上升,寒邪獨處於下;欲嘔吐,是陽不得下降,熱邪獨處於上。上下相阻,治療方法也是寒熱並用,辛寒藥易用苦寒藥,辛熱藥加上苦熱藥,再用人參、半夏來補益宣暢中氣,升降陰陽。從這一條方劑,到其他瀉心的湯劑,都遵循這個方法。
成無己曰:濕家下後,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是邪氣入里,而為下熱上寒也。此傷寒邪氣傳裡,而為下寒上熱也。喻氏曰:陰陽悖逆,皆當和解法。
白話文:
成無己說:濕熱邪氣進入下焦之後,舌頭上出現胎毒的症狀,這是因為丹田有熱,胸中有寒,外邪入侵身體,導致下熱上寒。喻嘉言說:這是由於陰陽顛倒錯亂造成的,都應該採用和解的方法來治療。
2. 十棗湯
治太陽中風,表解后里氣不和,下利,嘔逆,心中至脅痞滿硬痛,汗出,短氣,頭痛,不惡寒者。此治水之急方也。
白話文:
治療太陽中風,表面有汗水排出後裏部氣機不和,腹瀉,嘔逆,胸口到脅部,僵硬,脹滿且疼痛,汗流不止,呼吸急促,頭痛,但不怕冷。這是緊急治療水症的藥方。
大棗(十枚,掰),甘遂,大戟,芫花(熬,各等分)
白話文:
大棗(十枚,掰開),甘遂、大戟、芫花(熬製過,各成分等量)
上三味,各別搗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納末藥。強人一錢,羸人服半錢,平旦溫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再服,加半錢,得快下後,糜粥自養。柯韻伯曰:仲景利水之方,種種不同,此其最峻者也。凡水氣為患,或喘,或咳,或悸,或噎,或吐,或利,或無汗,病在一處而止;此則外走皮毛而汗出,上走咽喉而嘔逆,下走腸胃而下利,水邪之泛溢於外者,浩浩莫御矣。且頭痛,短氣,心腹脅下皆痞滿而硬痛,是水邪尚留結於中,三焦升降之氣阻隔而難通矣。
白話文:
上述三味藥物,各別搗成散,用水一升半,先煮大棗十枚至肥大,取八合,去除藥渣,加入磨細的藥粉。強壯的人服用一錢,體弱的人服用半錢,清晨溫服。如果服用後排便次數少,病情沒有改善,第二天再服用,增加半錢的劑量,直到順利排便後,再服用稀飯調養身體。柯韻伯說:仲景的利水藥方有很多種,這個是最峻烈的。凡是水氣為患,可能會引起喘息、咳嗽、心悸、食道阻塞、嘔吐、腹瀉或沒有汗液等症狀,疾病只侷限在一個部位。這個藥方可以讓水氣外行於皮毛而發汗,上行咽喉而嘔逆,下行腸胃而腹瀉,水邪浩浩蕩蕩地從體內排出。另外,頭痛、短氣、心腹脅下都痞滿而硬痛,說明水邪還停留在體內,三焦升降之氣被阻隔而不通暢。
表邪已罷,非汗散之法所宜;里邪充斥,又非淡滲之品所能勝。非選利水之所至峻者以直折之,中氣不支,束手待斃耳。甘遂、芫花、大戟三味,皆辛苦氣寒而稟性最毒,並舉而用之,氣味合,相濟相須,故可交相去邪之巢穴,決其瀆而大下之,一舉而水患可平也。然水利所湊,其元氣已虛,而毒藥攻邪,必脾胃反弱,使無健脾調胃之品為主宰,邪氣盡,而大命亦隨之矣。故選十棗之大而肥者以君之,一以培脾土之虛,一以制水氣之橫,一以解諸藥之毒。
白話文:
表層的病邪已經消除,不再適合用發汗散風的方法;體內的病邪很重,也不是清淡利尿的藥物可以解決的。如果不選擇強效的利水藥物來直接對抗,體內正氣無法支撐,只能等死。甘遂、芫花、大戟這三種藥材,都具有辛味苦性且性寒,毒性很大,一起使用時,因為它們的氣味相合,互相補充,所以能夠深入清除病邪的根源,疏通水道,促進排泄,一次就能解決水腫的問題。然而,利水藥物作用後,體內的元氣已經虛弱,再加上毒性藥物的攻擊,脾胃功能會變得更差。如果沒有健脾調胃的藥物來主導,病邪雖然被清除了,人體的生命也可能隨之消逝。因此,選擇肥大的十棗作為主藥,一方面可以補充脾臟的虛弱,另一方面可以控制水氣的氾濫,還可以解其他藥物的毒性。
得一物而三善備,既不使邪氣之盛而不制,又不使元氣之虛而不支,此仲景立法之盡善也。昧者惑於甘能中滿之說而不敢用,豈知承製之理乎?張子和竊此意而制浚川、禹功、神祐等方,以治水腫、痰飲之病,而不知君補劑以培本,但知任毒藥以攻邪,所以善其後者鮮矣!
白話文:
能得到一種既可以防止邪氣盛而不制,又不使正氣虛而不支的藥物,纔是仲景立法盡善盡美之處。不明白的人被「甘能中滿」的說法迷惑而不敢使用,難道不知道調節的道理嗎?張子和私底下參考這個意思而制訂了浚川、禹功、神祐等藥方,用來治療水腫、痰飲的疾病,只是知道用補藥來培本,卻不知道用有毒的藥物來攻邪,所以能夠善用此方的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