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二 (1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9)

1. 桂枝人參、葛根黃芩黃連湯

太陽外證未解,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表裡不解,脈微弱,心下痞硬者,桂枝人參湯主之。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其脈促,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太陽病的表證沒有解除,就多次攻下,就會損傷人體陽氣而導致腹瀉不止,表裡證候不能解除,脈搏微弱,心下痞硬,可以使用桂枝人參湯來治療。如果桂枝證的患者反而使用了瀉下的方法,導致腹瀉不止,出現脈搏急促、喘息和出汗的症狀,就可以使用葛根黃芩黃連湯來治療。

2. 桂枝人參湯

桂枝甘草(各四兩),人參白朮乾薑(各三兩)

白話文:

桂枝,甘草(各 160 公克),人參,白朮,乾薑(各 120 公克)

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納桂,更煮三升,日再服,夜一服。

3. 葛根黃芩黃連湯

葛根(半斤),黃連黃芩(各三兩),甘草(炙,二兩)

白話文:

葛根(半斤),黃連,黃芩(各三兩),甘草(炙,二兩)。

葛根(三七五公克),黃連,黃芩(各一五〇公克),甘草(炙,一〇〇公克)。

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納諸藥,煮二升,分溫再服。

柯韻伯曰:外熱不除是表不解,下利不止是里不解,病因則同。一以微弱之脈,而心痞硬,是脈不足而證有餘;一以脈促而喘,反汗自出,是脈有餘而證不足。表裡虛實,當從脈而辨證矣。弱脈見於數下後,則痞硬為虛,方用理中之辛甘溫補,止利消痞硬,又加桂枝以解表,先煎四味,後納桂枝,和中之力饒,而解肌之氣銳,是於兩解中寓權宜法。

白話文:

柯韻伯說:外在的熱邪不清除是表症沒有解決,腹瀉不止是裡症沒有解決,病因是相同的。一種情況是脈搏微弱無力,但卻出現心腹痞硬的症狀,這是脈象不足而證候有餘;另一種情況是脈搏促急而氣喘,反而是汗液自出,這是脈象有餘而證候不足。表裡虛實,應當根據脈象來辨證。脈搏微弱出現在多次腹瀉後,那麼痞硬就是虛症,應當採用理中湯的辛甘溫補之法,止瀉消除痞硬,再加桂枝解表,先煎煮四味藥,後納入桂枝,和中之力充沛,解肌之氣銳利,這是在表裡兩解中寓以權宜之法。

桂枝證脈本緩,誤下後而反促,陽氣重可知;邪束於表,陽擾於內,故喘而汗出;利遂不止者,是暴注下迫,屬於熱也。故君以氣輕質重之葛根,解肌而止利;佐以苦寒清肅之芩、連,止汗而除喘;又加甘草以和中。先煮葛根,後納諸藥,解肌之力緩,而清中之氣銳,又與補中逐邪者殊法矣。

白話文:

桂枝證脈本來緩和,誤用了攻下藥後脈反而變促,可以知道陽氣受損。邪氣纏繞在外,陽氣在體內擾動,所以喘而汗出。拉肚子一直不止,是急劇灌注、向下迫害,屬於熱證。所以,君藥用性質輕微、藥性厚重的葛根,解除表肌而止瀉;佐以性苦而寒冷、清肅的黃芩和黃連,止汗並解除喘氣;再加甘草調和中焦。先煮葛根,把其他藥物放入後一起煮,緩慢地解除表肌的力量,同時清中之氣銳利,又與補中、逐邪的方法不同。

上條脈證是陽虛,雖協熱於外,而里則虛寒;下條脈證是陽盛,雖下利不止,而表裡俱實。同一協熱利,同是表裡不解,而寒熱虛實攻補不同。前方理中加桂枝,而冠桂枝於人參之上;後方瀉心加葛根,而冠葛根於芩、連之首。不名理中、瀉心者,總為表未解故耳。補中亦能解表,涼中亦能散表;補中亦能散痞,涼中亦能止利。仲景制兩解方,神化如此。

白話文:

上條脈象證候屬陽虛,即使在外借熱治療,裡頭依舊是虛寒狀態;下條脈象證候屬陽盛,即使是腹瀉不已,表裡都是實的。同一種腹瀉相關的疾病、同是不解表證,但是在虛實寒熱方面,治療方法卻不同。前面的方子理中湯加桂枝,並且桂枝的份量排在人參之前;後面的方子瀉心湯加葛根,並且葛根的份量排在黃芩、黃連之前。不以理中、瀉心為名稱,總歸就是表證還沒有解除的緣故。補中也能解表、清涼的藥物也能散表;補中的藥物也能散去痞證,清涼的藥物也能止瀉。仲景設定兩帖治療表證的方子,神妙變化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