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犀角地黃湯

主治吐衄便血,婦人血崩,赤淋。

生犀角,生地黃,白芍藥,牡丹皮

上四味,先用三物水煎去滓,入生犀汁,熱服。

柯韻伯曰:氣為陽,血為陰。陽密乃固,陽盛則傷陰矣;陰平陽秘,陰虛者陽必湊之矣。故氣有餘即是火,火入血室,血不營經,即隨逆氣而妄行,上升者出於口鼻,下陷者出於二便。雖有在經在腑之分,要皆心肝受熱所致也。心為營血之主,心火旺則血不寧,故用生犀、生地酸鹹甘寒之味,以清君火;肝為藏血之室,肝火旺則血不守,故用丹皮、芍藥辛酸微寒之品,以平相火。此方雖曰清火,而實滋陰之劑。

蓋血失則陰虛,陰虛則無氣,故陰不足者,當補之以味,勿得反傷其氣也。若用芩、連、膽草、梔、柏以瀉其氣,則陽之劇者,苦從火化,陽已衰者,氣從苦發,燎原而飛越矣。(此義不可不知。)

白話文:

犀角地黃湯主要治療吐血、鼻出血、便血,婦女血崩,以及血尿等症狀。

藥物組成:犀角、生地黃、白芍藥、牡丹皮。

使用方法:先將生地黃、白芍藥、牡丹皮三味藥用水煎煮,去渣後,加入犀角汁,趁熱服用。

柯韻伯解釋道:氣屬陽,血屬陰。陽氣過盛則會損傷陰氣;陰虛則陽氣必然亢盛。因此,氣盛則化為火,火進入血脈,血液就不能正常運行,就會隨著逆氣而亂竄,向上則從口鼻而出,向下則從大小便排出。雖然出血部位有所不同,但根本原因都在於心肝受熱。心主血,心火旺盛則血液不安定,因此使用生犀角、生地黃酸、鹹、甘、寒的藥性,來清瀉心火;肝藏血,肝火旺盛則血液不守其位,因此使用牡丹皮、白芍藥辛、酸、微寒的藥物,來平肝火。這個方子雖然說是清火,但實際上是滋陰的藥方。

因為失血會導致陰虛,陰虛則氣不足,所以陰虛的人,應該用滋陰的藥物來補充,不要反而損傷了陽氣。如果使用黃芩、黃連、膽草、梔子、柏子等瀉氣的藥物,陽氣盛者會因苦寒而化火,陽氣衰弱者則會因苦寒而耗氣,導致病情加重。(這一點非常重要。)

2. 人參清肺湯

(《準繩》。三方合論)

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坐臥不安。並治久年勞嗽,吐血腥臭。

人參,阿膠,骨皮,知母,烏梅,粟殼,炙草,杏仁,桑皮(等分),棗子

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清肺湯

治療肺胃虛寒,咳嗽氣喘劇烈,坐臥不寧等症狀。也適用於久病咳嗽,吐出腥臭血痰的情況。

藥材:人參、阿膠、骨碎補、知母、烏梅、粟殼、炙甘草、杏仁、桑白皮等量,大棗若干。

用法:水煎服。

3. 人參定喘湯

(《準繩》)

治肺氣上逆喘嗽,喉中有聲,胸膈緊痛,及感寒邪,咳嗽聲重。

人參,麻黃,阿膠,五味,粟殼,甘草,半夏曲(各一錢),桑皮(二錢),生薑(三片)

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定喘湯

治療肺氣上逆導致的喘咳,喉嚨有聲音,胸膈部緊痛,以及因受寒邪而咳嗽聲音沉重等症狀。

藥方組成:人參、麻黃、阿膠、五味子、粟殼、甘草、半夏曲(各一錢),桑白皮(二錢),生薑(三片)。

用法:水煎服。

4. 人參瀉肺湯(《金匱》)

治肺經積熱上喘,胸膈脹滿,痰多,大便澀。

人參,黃芩,梔子,枳殼,薄荷,甘草,連翹,杏仁,桑皮,大黃,桔梗

水煎服。

王又原曰:經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又肺為嬌臟。其不堪破耗也明矣。自肺熱傷肺之說行,曰保肺補肺,眾共譁之;曰清肺瀉肺,樂與和之。豈知古人清肺、瀉肺等湯,而必皆以人參立名。夫亦可曉然於肺氣之不可耗,而人參之在所必用也。肺體清而法天,下濟而司降令,一切渾濁不得上乾者,皆氣之健能運行而不息也。

若肺氣少弛,則降下失令,渾濁之氣遂逆上行,此為咳嗽,為喘急;肺葉脹舉,胸膈緊痛,移熱大腸,大便艱澀。種種顯有餘之象,實種種為不足之徵。故不問內傷外感,為熱為寒,要以人參保定肺氣為主,或骨皮、知母、阿膠滋之,或烏梅、五味、罌粟殼斂之,或半夏曲、生薑降之,或杏仁、桑皮、枳殼、桔梗利之,或梔子、黃芩、連翹涼之,或麻黃、薄荷發之,大黃下之,總恃人參之大力握樞而運,已入之邪易出,而將來之邪無從入也。肺邪得諸藥以俱出,而肺氣不隨諸藥以俱出也。

然則人參亦何嘗傷肺,乃畏而不敢用耶?

白話文:

治療肺經積熱導致的呼吸急促、胸悶、痰多、便秘。

藥方包含人參、黃芩、梔子、枳殼、薄荷、甘草、連翹、杏仁、桑皮、大黃、桔梗,水煎服。

王又原認為:經書說:「邪氣聚集的地方,其正氣必定虛弱。」肺臟嬌嫩,經不起損耗,這是很明顯的。自從「肺熱傷肺」的說法流行後,人們都熱衷於保護和滋補肺氣;而對於清熱瀉肺的方法,則普遍接受。卻不知古人清熱瀉肺的方劑,大多都以人參作為主藥。這正說明了肺氣不可過度耗損,而人參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肺氣清肅,效法於天,向下輸送,主導下降的功能,一切濁氣都不能向上逆犯,這都是因為肺氣強健,運行不息的緣故。

如果肺氣稍有衰弱,則下降的功能失常,濁氣就會逆行上升,就會出現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肺部脹滿,胸膈緊痛,熱邪傳至大腸,導致便秘。這些症狀看起來像是邪氣過盛,實際上卻是正氣不足的表現。因此,無論是內傷還是外感,無論是熱證還是寒證,都應該以人參來扶正肺氣為主,可以配合熟地、知母、阿膠等滋陰藥,或者烏梅、五味子、罌粟殼等斂肺藥,或者半夏曲、生薑等降逆藥,或者杏仁、桑皮、枳殼、桔梗等利肺藥,或者梔子、黃芩、連翹等清熱藥,或者麻黃、薄荷等發散藥,或者大黃等瀉下藥。總之,依靠人參強大的力量來調節肺氣,使已入侵的邪氣容易排出,而將來的邪氣就無法入侵。邪氣藉由各種藥物排出體外,而肺氣卻不會因為這些藥物而被損耗。

那麼,人參又怎麼會傷肺呢?為何人們會害怕不敢使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