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清脾飲

治痰積成瘧。

水煎服。

柯韻伯曰:瘧為少陽病,治分六經。邪留於募原,有遠近之殊,其發有虛實先後之異。而此湯之治瘧,實以痰積,名之清脾者,究其因而治其本也。先哲云:無痰不成瘧,無積不成瘧。是脾為生痰之源,而積之不磨者,亦因脾之不運也。胃主內,脾主消,而胃為脾之表。凡欲清脾,必先平胃。

青皮、厚朴、草果,皆氣味兼厚之品,取以倒陽陰之倉,正以利太陰之輸也。然宿痰留結,更有藉於茯苓、半夏之淡滲辛散,是恐奇之不去則偶之,所以攻脾之實者,平胃除痰,每相須耳。積因於寒,痰因於熱,是寒熱往來,為瘧之標,而實為痰積之本矣,必用芩、柴以清之,更合於少陽之治。然此為土中瀉火,不是直攻少陽,乃清脾之義也。

火土平而無以善其後,則瘧之因實而成者,未免因虛而劇,甘、術之必須,又防微杜漸法耳。

2. 溫膽湯

治熱嘔吐苦,虛煩,驚悸,不眠,痰氣上逆。

上七味,水煎服。

羅東逸曰:膽為中正之官,清淨之腑,喜寧謐,惡煩擾,喜柔和,不喜壅鬱。蓋東方木德,少陽溫和之氣也。若大病後,或久病,或寒熱甫退,胸膈之餘熱未盡,必致傷少陽之和氣,以故虛煩;驚悸者,中正之官,以熇蒸而不寧也;熱嘔吐苦者,清淨之腑,以郁炙而不謐也;痰氣上逆者,土家濕熱反乘,而木不得升也。如是者首當清熱,及解利三焦。

方中以竹茹清胃脘之陽,而臣以甘草、生薑,調胃以安其正;佐以二陳,下以枳實,除三焦之痰壅;以茯苓平滲,致中焦之清氣。且以驅邪,且以養正,三焦平而少陽平,三焦正而少陽正,膽家有不清寧而和者乎?和即溫也,溫之者實涼之也。若膽家真畏寒而怯,屬命門之火衰,當與乙癸同源而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