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

《古今名醫方論》~ 卷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3)

1. 當歸六黃湯

治陰虛有火,令人盜汗者。

當歸,生地,熟地黃耆黃芩黃連黃柏

白話文: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生地:滋陰涼血,清熱生津,止血止瀉。

  • 熟地:滋陰補血,補益精血,烏髮明目。

  • 黃耆:益氣補虛,固表止汗,健脾益胃。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痢。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痢。

  •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痢。

水煎服。

季楚重曰:汗本心之液,其出入關乎肝、肺。營分開合,肝司之;衛分開合,肺司之。顧營衛各有所虛,則各有所汗,陽虛汗責在衛,陰虛汗責在營。然必相須為用,衛氣不固於外,由陰氣之不藏;營氣失守於中,由陽氣之不密。故治盜汗之法有二:一由肝血不足,木不生火,而心亦虛,酸棗仁湯補肝即以補心也;一以肝氣有餘,木反侮金,而肺亦虛,當歸六黃湯治肝以治肺也。

白話文:

季楚重說:汗液是心臟的水液,它出入體表和肝、肺有關。營分(也就是血液)的出入由肝臟控制,衛分(也就是衛氣)的出入由肺臟控制。如果衛氣不足,汗液就會虛弱;如果營氣不足,汗液就會虛弱。因此,如果衛氣不足,汗液就會虛弱;如果營氣不足,汗液就會虛弱。因此,如果衛氣不足,就會出現陽虛汗證;如果營氣不足,就會出現陰虛汗證。然而,營衛二氣是相互依存的,如果衛氣固攝不足,這可能是因為陰氣不固藏;如果營氣不能固攝於體內,這可能是因為陽氣不足。因此,治療盜汗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肝血不足,肝木不能生心火,導致心虛,這時可以用酸棗仁湯來補肝,也就補益了心臟;另一種是肝氣過旺,肝木克肺金,導致肺虛,這時可以用當歸六黃湯來治療肝臟,也就治好了肺臟。

是方當歸之辛養肝血,黃連之苦清肝火,一補一泄,斯為主治;肝火之動,由水虛無以養,生地涼營分之熱,熟地補髓中之陰,黃柏苦能堅腎,是瀉南補北之義也;肝木之實,由金虛不能制,黃耆益肺中之氣,黃芩清肺中之熱,是東實西虛之治也。惟陰虛有火,關尺脈旺者始宜。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中的當歸辛味可以滋養肝血,黃連苦味可以清肝火,一補一瀉,這是主要的治療方法。肝火之所以會動,是因為水虛無法滋養,生地可以清營分之熱,熟地可以補髓中之陰,黃柏苦味可以堅腎,這是瀉南補北的道理。肝木之所以會實,是因為金虛不能制約,黃耆可以益肺中之氣,黃芩可以清肺中之熱,這是東實西虛的治療方法。只有陰虛有火,關尺脈旺盛的人才適合使用這個方子。

若陰虛無氣,津脫液泄,又當以生脈、六味,固陰陽之根。若用芩、連、柏苦寒傷胃,使金水益虛,木火益旺,有措手不及之虞矣。

白話文:

如果陰虛沒有氣,津液脫離而液體泄出,要以人參養榮湯和六味地黃丸等,來固護陰陽的根本。如果使用黃芩、黃連、柏子仁等苦寒藥物,會損傷胃氣,使金水更加虛弱,而木火更加旺盛,那時將會措手不及。

2. 苓桂朮甘湯

(《金匱》)

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又曰: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朮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腎氣丸已見。)

白話文:

用來治療胸脅脹滿,目眩等症狀。另有說法是,如果呼吸短促並有輕微的水飲症狀,應設法從小便排出。苓桂朮甘湯和腎氣丸都可以作為主要藥方。(腎氣丸的內容已在其他地方說明。)

茯苓(四兩),桂枝(三兩),白朮(三兩),甘草(三兩)

白話文:

茯苓(二四0公克),桂枝(一八0公克),白朮(一八0公克),甘草(一八0公克)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

趙以德曰:《靈樞》謂心胞絡之脈動,則病胸脅支滿者,謂痰飲積於心胞,其病則必若是。目眩者,痰飲阻其胸中之陽,不能布水精於上也。茯苓治痰飲,伐腎邪,滲水道,故用以為君;桂枝通陽氣,和營衛,開經絡,痰水得溫則行,故以為臣;白朮治風眩,燥痰水,除脹滿,故以佐茯苓。

白話文:

趙以德說:《靈樞》提到心胞絡的脈搏跳動,那麼患有胸脅支滿疾病的人,就是痰液積聚在心胞,他的疾病就必定是這樣。眩暈的人,痰液阻滯在胸中的陽氣,不能把水精佈散到上面。茯苓治療痰液積聚,消除腎髒的邪氣,疏通水道,所以用它作君藥;桂枝疏通陽氣,調和營衛,開通經絡,痰水得了溫暖就能流動,所以用它作臣藥;白朮治療風眩,燥化痰水,消除脹滿,所以用它輔佐茯苓。

然中滿者勿食甘,此用甘草何也?蓋桂枝之辛,得甘則佐其發散,復益土以制水;且得茯苓則不資滿,而反泄滿。《本草》曰:甘草能下氣,除煩滿。故用之也。夫短氣有微飲,此水飲停蓄,呼吸不利而然也。《金匱》並出二方,妙義益彰。呼氣之短,用苓桂朮甘湯之輕清以通其陽,陽氣化則小便能出矣;吸氣之短,用腎氣丸之重降以通其陰,腎氣通則關門自利矣。(呼吸二義,發明極精。

白話文:

但是中滿的人不要吃甘草,為什麼要使用甘草呢?桂枝的辛味,加上甘草則可以幫助它發散,同時又滋補脾土來制水;而且加上茯苓就可以不導致中滿,反而會解消中滿。《本草》說:甘草能使氣下行,消除煩滿。因此才用甘草的。至於氣短有水飲,這是水飲停積體內,呼吸不順暢所造成的。《金匱》同時提出兩個方劑,它們的妙處益發明顯。呼氣短促,用茯苓桂枝朮甘湯的輕清之性來疏通它的陽氣,陽氣通暢了小便就能排出;吸氣短促,用腎氣丸的重降之性來疏通它的陰氣,腎氣通暢了關門就會自動通利。(呼吸這兩個概念,解釋得非常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