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草部 (3)
草部 (3)
1. 沙參
補陰,瀉肺火
甘苦微寒。味淡體輕,專補肺氣,清肺養肝,兼益脾腎(脾為肺母,腎為肺子)。久嗽肺痿,金受火克者宜之,寒客肺中作嗽者勿服(人參補五臟之陽,沙參補五臟之陰,肺熱者用之,以代人參)。
白話文:
味道甘苦,性微寒。質感淡而輕,主治補肺氣,清肺養肝,兼益脾腎(脾臟就像肺的母親,腎臟就像肺的兒子)。長期咳嗽、肺虛證、肺部受火熱侵襲的人適合服用。但如果寒氣侵入肺中引起咳嗽,就不應該服用(人參補益五臟之陽氣,沙參補益五臟之陰氣,肺有熱症時可用沙參代替人參)。
似人參而體輕鬆,白實者良,生沙地者長大,生黃土者瘦小。畏防己。反黎蘆(北地真者難得。鄭奠一曰:能療胸痹、心腹痛、邪熱結,去皮膚遊風、疥癬、惡瘡、疝氣、崩帶)。
白話文:
像人參但體態較輕,白色且結實者品質好,生長在沙質土中的個頭大,生長在黃土中的個頭小。怕防己。相反,黎蘆(北方產的真黎蘆很難得到。鄭奠一曾說:能治療胸悶氣急、心腹疼痛、邪熱聚集,去除皮膚上的遊風、疥癬、惡瘡、疝氣、崩漏)。
2. 丹參
補心,生血,去瘀
氣平而降(《本經》:微寒。宏景曰:性應熱)。味苦色赤,入心與包絡。破宿血,生新血(瘀去然後新生),安生胎(養血),墮死胎(去瘀),調經脈(風寒濕熱,襲傷營血,則經水不調。先期屬熱,後期屬寒。又有血虛、血瘀、氣滯、痰阻之不同。大抵婦人之病,首重調經,經調則百病散),除煩熱,功兼四物(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為女科要藥。
白話文:
丹參性質平和偏降。(《本經》記載:微寒。陶弘景說:它的性質應偏熱。)味道苦,顏色赤紅,歸入心經和包絡經。可以化解陳舊瘀血,生長新的血液(瘀血清除後才能生長新的血液),保住胎兒(滋養氣血),打下死胎(祛除瘀血),調順經脈(風寒濕熱侵襲營血,就會導致經水不調。先期(經期提前)多屬熱,後期(經期延後)多屬寒。此外還有血虛、血瘀、氣滯、痰阻等不同情況。一般來說,婦科疾病首重調經,經期調順了,其他疾病也就散了),消除煩熱,功效相當於四物湯(一味丹參湯,功效與四物湯相同),是婦科要藥。
治冷熱勞,骨節痛,風痹不隨(手足緩散,不隨人用。經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腸鳴腹痛,崩帶癥瘕(音「徵加」。症者有塊可徵,瘕者假也,移動聚散無常,皆血病),血虛血瘀之候。又治目赤、疝痛、瘡疥、腫毒,排膿生肌(鄭奠一曰:丹參養神定志,通利血脈,實有神驗)。畏鹹水,忌醋。反藜蘆。
白話文:
本方用於治療寒熱勞損、骨節疼痛、風濕痺阻(手腳活動緩慢,不能隨意控制。中醫經書記載:腳部得到血的濡養才能行走,手掌得到血的濡養才能握物)、腸鳴腹痛、崩漏、癥瘕(癥:有固定形狀的腫塊;瘕:虛假的腫塊,移動不定,大小不定,都是血瘀所致)、血虛血瘀等病症。
另外,本方還能治療眼睛發紅、疝氣痛、瘡疥、腫毒,排出膿液並幫助新肉生長(鄭奠一說:丹參能養神定志,通暢血脈,確有神奇的療效)。忌食鹹味的水和醋。與藜蘆相剋。
3. 元參
補水,瀉無根之火
苦鹹微寒。色黑入腎。能壯水以制火,散無根浮游之火(腎水受寒,真陰失守,孤陽無根,發為火病),益精明目,利咽喉,通二便。
白話文:
味道微鹹微寒。黑色,能進入腎臟。可以增強腎水以控制心火,散去無根無源的虛火(腎水不足,真陰無法固攝,陽氣無根,進而導致火病),提升精氣、明目、潤喉、通暢大小便。
治骨蒸傳屍,傷寒陽毒發斑(亦有陰證發斑者),懊憹(鬱悶不舒),煩渴,溫瘧洒洒,喉痹咽痛(本腎藥而治上焦火證,壯水以制火也。腎脈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系舌本。腎虛則相火上炎,此喉痹、咽腫、咳嗽、吐血之所由來也。潮熱骨蒸,亦本於此。此與黃耆能治下焦帶濁崩淋同義),瘰癘結核(寒散火,咸軟堅),癰疽鼠瘻(音漏)。
白話文:
治療骨蒸傳屍、傷寒陽毒發斑(也有人是陰證發斑)、心煩悶鬱、口渴、發低熱寒戰、喉嚨痛(使用腎經藥治療上焦熱證,以加強腎水來剋制火氣。腎經脈絡貫穿肝臟和橫膈膜,進入肺部,沿著喉嚨,連接舌根。腎虛則心火上炎,這是喉嚨痛、咽喉腫脹、咳嗽、咯血的原因。潮熱骨蒸也源於此。這與黃耆能治療下焦帶下、崩漏的原理相同)、瘰癘核腫(以寒涼藥散火,以鹹味軟堅)、癰疽鼠瘻。
脾虛泄瀉者忌用。蒸過焙用,勿犯銅器。惡黃耆、山茱萸、薑、棗。反藜蘆。
白話文:
脾臟虛弱,導致腹瀉的人禁止使用。
加工時必須蒸製後再烘乾,並且避免接觸銅器。
忌用黃耆、山茱萸、薑、紅棗。
與藜蘆相剋。
4. 白朮
補脾燥濕
苦燥濕(經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甘補脾,溫和中。在血補血,在氣補氣(同血藥則補血,同氣藥則補氣),無汗能發,有汗能止(濕從汗出,濕去汗止。止汗同耆、芍之類,發汗加辛散之味)。燥濕則能利小便,生津液(既燥濕而又生津何也?汪機曰:脾惡濕,濕勝則氣不得施化,津何由生?用白朮以除其濕,則氣得周流,而津液生矣),止泄瀉(凡水瀉,濕也。腹痛腸鳴而瀉,火也。
白話文:
苦味可以乾燥濕氣(《黃帝內經》說:脾胃喜燥不喜濕,急用苦味食物或藥物來乾燥濕氣),甘味可以補益脾胃,溫和調和中焦。
用於治療血虛的藥物可以補血,用於治療氣虛的藥物可以補氣(和補血藥物一起使用可以補血,和補氣藥物一起使用可以補氣),沒有出汗的可以發汗,已經出汗的可以止汗(濕氣通過汗液排出,濕氣排出後出汗就停止了。止汗類似的藥物有黃耆、芍藥等,發汗類似的藥物則辛散發汗)。
乾燥濕氣可以利尿,生津液(既能乾燥濕氣又能生津液,原因何在?汪機說:脾胃厭惡濕氣,濕氣過盛則氣血運行不暢,津液從何而生?用白朮來去除濕氣,氣血就能正常運行,津液也就能產生了),止瀉(凡是水樣腹瀉都是濕氣造成的。腹痛腸鳴伴隨腹瀉的是火氣造成的。
水火相激則腸鳴。痛甚而瀉,瀉而痛減者食也。完穀不化氣虛也。在傷寒下利,則為邪熱不殺穀也。久瀉名脾泄,腎虛而命火衰,不能生土也。有積痰壅滯,肺氣不能下降,大腸虛而作瀉者宜豁痰。有傷風泄瀉者宜散風。如脾虛濕瀉者宜白朮。凡治瀉,丸散優於湯劑),消痰水腫滿,黃疸濕痹。
白話文:
當水火互相激發時,就會出現腸鳴聲。腹痛劇烈並伴隨腹瀉,腹瀉後疼痛減輕,這是因飲食所致。食物不能完全消化是氣虛所致。若是傷寒後導致腹瀉,則說明體內邪熱沒有殺傷食物。長期腹瀉稱為脾泄,是因腎虛命火衰退,無法生土所導致。如果積痰壅滯,肺氣無法下行,大腸虛弱而導致腹瀉,則應化痰。如果風寒導致腹瀉,則應散風。如果是脾虛濕瀉,則應服用白朮。治療腹瀉時,使用丸劑或散劑比湯劑效果更好。這些藥物可以消除痰水、水腫、腹脹、黃疸和濕痹。
補脾則能進飲食,祛勞倦(脾主四肢,虛則四肢倦怠),止肌熱(脾主肌肉),化症癖(同枳實則消痞,一消一補,名枳朮丸、荷葉燒飯為丸,脾運則積化也)。和中則能已嘔吐,定痛安胎(同黃耆則安胎,黃芩除胃熱,白朮補脾,亦除胃熱,利腰臍間血。蓋胎氣繫於脾,脾虛則蒂無所附,故易落。
白話文:
- 補強脾胃可以增進食慾,消除疲勞(脾臟主管四肢,虛弱時四肢會感到疲倦)。
- 抑制肌肉發熱(脾臟主管肌肉)。
- 消除身體症狀和癖好(就像枳實能消痞塊,一消一補,合稱「枳朮丸」。荷葉燒成灰後製成丸劑,脾氣運作順暢就能消除積聚)。
- 調和體內中氣可以止嘔吐,鎮痛安胎(與黃耆一起使用可以安胎,黃芩可以消除胃熱,白朮可以補脾,也能消除胃熱,促進腰臍間的血液循環。懷孕時胎氣繫於脾臟,脾虛時胎兒會無所依附,容易流產)。
利腰臍血者,濕除則血氣流行也)。血燥無濕者禁用。能生膿作痛,潰瘍忌之(補氣故也,凡脹滿者忌用,白朮閉氣,然亦有塞因塞用者)。
白話文:
有助於腰部和臍部的血氣運行(因為祛除濕氣有助於血氣暢通)。血量少而無濕氣的人不能用。能生膿作痛,潰瘍的人忌用(因為有助於補氣,凡是脹滿的人都忌用。白朮會閉氣,不過也有堵塞後再疏通的用法)。
肥白者出浙地,名雲頭術;燥白者出宣歙,名狗頭術,差勝於浙。用糯米泔浸(借穀氣以和脾),陳壁土炒(借土氣以助脾),或蜜水炒,人乳拌用(潤以制其燥,《千金方》曰:有人病牙齒出口,艱於飲食者,名髓溢,單用白朮愈)。
白話文:
- 肥白的中藥材產自浙江,稱作「雲頭術」。
- 燥白的中藥材產自宣城和歙縣,稱作「狗頭術」,比浙江的略好。
- 使用糯米汁浸泡(利用穀物之氣調理脾胃),用陳年的土塊炒(利用土氣幫助脾胃),或者用蜂蜜水炒,再拌入人乳(潤澤以中和燥性。《千金方》記載:有人患有牙齒外露、進食困難的疾病,稱為「髓溢」,單獨使用白朮即可治癒)。
5. 蒼朮
補脾燥濕,宣,升陽散郁
白話文:
補脾祛濕,宣發,升陽解鬱。
甘溫辛烈。燥胃強脾,發汗除濕,能升發胃中陽氣(東垣曰:雄壯上行,能除濕,下安太陰,使邪氣不傳入脾),止吐瀉,逐痰水(許叔微云:蒼朮能治水飲之澼囊,蓋燥脾以去濕,崇土以填科。日用蒼朮一斤,大棗五十枚,去皮搗,麻油半兩,水二盞研,濾汁和丸,名神術丸。
白話文:
蒼朮味甘、溫、辛,藥性猛烈。具有燥胃、強脾、發汗、除濕的功效,可以提升胃中的陽氣(張子和說:蒼朮氣味雄壯向上,可以除濕,向下安穩太陰脾經,防止邪氣傳入脾臟)。還能夠止吐瀉,驅除痰水(許叔微說:蒼朮可以治療因水飲凝聚而引起的腹水,主要是通過乾燥脾臟來去除濕氣,加強脾土來填補虧虛。每天服用蒼朮一斤,大棗五十枚,去皮搗碎,加入麻油半兩,水二盞研磨,過濾取汁,和丸,稱為「神術丸」。
丹溪曰:實脾土,燥脾濕,洵是治痰之本),消腫滿,辟惡氣(闢一切嵐瘴、邪惡、鬼氣。暑濕月,焚之佳。《夷堅志》曰:有士人遊西湖,遇一女子,明豔動人,重幣求之不得。又五年重尋舊遊,悵然空返,忽遇女子,士欣然並行,過旅館,留半歲,將議偕逝。女曰:向自君去,憶念之苦,感疾而亡,今非人也,但君浸陰氣深,當暴瀉,宜服平胃散,以補安精血。士驚惋曰:藥味皆平,何得取效?女曰:中有蒼朮除邪氣,乃為上品也)。
白話文:
丹溪說:補益脾胃,去除脾胃的濕氣,這纔是治療痰濕的根本方法;消腫滿,驅除邪氣(驅除一切霧靄、邪惡、鬼氣。在暑濕季節,焚燒蒼朮效果很好。《夷堅志》中記載:有一位書生遊覽西湖,遇到了個美麗動人的女子,花了很多錢想要得到她卻沒有成功。五年後,書生故地重遊,失落而歸。突然間,他又遇到了那個女子,書生十分高興,和她同行,到了客棧,停留了半年,準備一起離開。女子說:「自從你上次走後,思念之苦,讓我生了一場病,後來就去世了,現在我不是人了。但你沾染了很多陰氣,將會腹瀉不止,應當服用平胃散,來補充和安養精血。」書生驚訝又悲痛地說:「藥的氣味都很平淡,怎麼會有效果呢?」女子說:「裡面有蒼朮,能驅除邪氣,所以是藥中的上品。」
散風寒濕,為治痿要藥(陽明虛則宗筋縱弛,帶脈不引故痿蹶。蒼朮陽明經藥。經曰:治痿獨取陽明。合黃柏為二妙散,加牛膝名三妙散)。又能總解痰、火、氣、血、濕、食六郁(丹溪曰:諸郁皆因傳化失常,氣不得升降。病在中焦,將欲升之,必先降之,將欲降之,必先升之。
白話文:
散除風寒濕氣,是治療痿疾的重要藥物(陽明經虛弱,則肌腱鬆弛,帶脈不運,因此發生痿弱。蒼朮是陽明經的藥材。經典記載:治療痿弱,獨取陽明經的藥。與黃柏合用,稱為「二妙散」,再加入牛膝,稱為「三妙散」)。
還能總解痰、火、氣、血、濕、食六種鬱滯(丹溪說:各種鬱滯都是因為傳化失常,氣無法升降。病在中焦,想要讓氣上升,必須先讓氣下降;想要讓氣下降,必須先讓氣上升。
越鞠丸用蒼朮、香附。蒼朮能徑入諸經,疏泄陽明之濕,通行斂澀,香附乃陰中快氣之藥,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及脾濕下流,腸風帶濁(帶濁赤者濕傷血分,從心、小腸來。白者濕傷氣分,從肺、大腸來。並有寒熱二證,亦有因痰而帶濁者,宜二陳加二朮、升,柴)。
白話文:
越鞠丸的主要成分是蒼朮和香附。蒼朮可以直達人體各經脈,疏通陽明經的濕氣,暢通收斂的氣血。香附是具有理氣功效的藥物,一升一降,因此鬱滯得以散去,氣血得以平和。
如果脾臟濕氣下流,就會導致腸道脹氣和帶下濁物(如果帶下濁物呈紅色,表示濕邪損傷了血液;如果呈白色,表示濕邪損傷了氣血),並伴有寒熱的症狀。還有一些帶下濁物是由痰液引起的,建議使用二陳湯加蒼朮、升麻和柴胡來治療。
燥結多汗者忌用(南陽文氏值亂,逃往壺山,飢,因有人教以餌術,遂不飢。數十年後歸家,顏色更少,氣力轉健。術一名山精,一名山姜。《導仙錄》曰:子欲長生,當服山精,子欲輕翔,當服山姜。昂按:蒼朮善發汗,安能長遠服食?文氏仙錄之說,要亦方書誇張之言也)。
白話文:
出汗過多且乾燥的體質不適合服用蒼朮(南陽文氏在戰亂中逃往壺山,飢餓難耐,有人教他食用草藥,便不再飢餓。數十年後他回到家,氣色更好了,體力也更健壯。有一種草藥名叫山精,又名山姜。《導仙錄》說:如果你想長生不老,就服用山精,如果你想輕盈飛翔,就服用山姜。按:蒼朮具有發汗的作用,怎麼能長期服用?文氏的神仙傳說,恐怕也是方書中誇大的說法罷了)。
出茅山堅小有硃砂點者良。糯米泔浸焙乾,同芝麻炒,以制其燥。
白話文:
從茅山產出的堅果,有硃砂點的品質較好。
將糯米淘米水浸泡堅果,晾乾後與芝麻一起炒,以去除堅果的乾燥性。
二術皆防風、地榆為使,主治略同,第有止汗發汗之異。古文本草不分蒼、白,陶隱君(即宏景)言有兩種,始各施用。
白話文:
這兩種藥物都以防風、地榆為輔助藥材,主治病症大致相同,只是有止汗和發汗的不同。古代的本草書籍不區分植物的青色(蒼)和白色(白),陶隱居(即陶弘景)指出有兩種,才開始區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