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木部 (10)

回本書目錄

木部 (10)

1. 苦楝子

一名金鈴子

瀉濕熱,治疝,殺蟲

苦寒有小毒。能入肝舒筋,能導小腸、膀胱之熱,因引心包相火下行,通利小便。為疝氣要藥。亦治傷寒熱狂、熱厥,腹痛心痛。殺三蟲,療瘍疥(《夷堅志》:消渴症有蟲、耗其津液者,取根、皮濃煎,加少麝服,下其蟲而渴自止)。脾胃虛寒忌之。

川產良。酒蒸(寒因熱用)。去皮取肉、去核用。用核則槌碎,漿水煮一伏時去肉用。茴香為使。

白話文:

別名又叫金鈴子。

可以排除體內濕熱,治療疝氣,還能殺蟲。

藥性苦寒,帶有少量毒性。能進入肝經舒緩筋脈,能引導小腸、膀胱的熱往下走,因此能引導心包的虛火向下,使小便順暢。是治療疝氣的重要藥物。也能治療傷寒引起的發熱、神志不清、昏厥,以及腹痛、心痛。可以殺滅體內多種寄生蟲,治療瘡瘍疥癬(《夷堅志》記載:消渴症是因為體內有蟲,消耗人體津液所導致的,可以取苦楝子的根或皮,濃煎後加入少量麝香服用,排出蟲子,口渴的症狀自然會停止)。脾胃虛寒的人忌用。

四川產的品質較好。適合用酒蒸的方式炮製(寒性藥物要用熱性來引導藥效)。使用時去除外皮取果肉,也要去除果核。如果要用果核,則要敲碎,用米漿水煮一段時間後,去除果肉。茴香可以作為輔助藥物來使用。

2. 蔓荊子

輕宣,散上部風熱

辛苦微寒、輕浮升散。入足太陽、陽明、厥陰(膀胱、胃、肝)經。搜風涼血,通利九竅。治濕痹拘攣,頭痛腦鳴(太陽脈絡於腦),目赤齒痛(齒雖屬腎,為骨之餘。而上齦屬足陽明,下齦屬手陽明。陽明風熱上攻,則動搖腫痛),頭面風虛之證。明目固齒,長髮澤肌。

去膜,打碎用,亦有酒蒸、炒用者。惡石膏、烏頭。

白話文:

蔓荊子,藥性輕清疏散,可以散發頭部上方的風熱。

味道辛苦,藥性微寒,性質輕浮向上發散。主要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肝經。能夠搜刮風邪、涼血、疏通九竅。可以用於治療濕痹引起的筋脈拘攣,以及頭痛、腦鳴(這是因為太陽經脈連通到大腦),眼睛紅腫、牙齒疼痛(牙齒雖然屬於腎臟,是骨骼的延伸,但是上牙齦屬於足陽明胃經,下牙齦屬於手陽明大腸經。陽明經的風熱向上侵襲,就會導致牙齒動搖腫痛),還有頭面部因風邪引起的虛弱症狀。此外,蔓荊子還有明目、鞏固牙齒、使頭髮生長潤澤、使皮膚細膩光滑的功效。

使用時去除薄膜,搗碎後使用。也有用酒蒸或炒過後再用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蔓荊子不宜與石膏、烏頭同時使用。

3. 石南葉

宣,去風,補腎

辛散風、苦堅腎。補內傷陰衰,利筋骨皮毛,為治腎虛、腳弱、風痹要藥。婦人不可久服,令思男(時珍曰:今人絕不知用,蓋為《藥性論》有令人陰痿之說也。不知此藥能令腎強,人或藉此縱欲,以致痿弱,歸咎於藥,良可慨也。昂按:石南補陰祛風則有之,然味辛不熱,不助相火,亦未聞淫邪方中用石南者,《別錄》思男之說,殆不可信)。

關中者佳。炙用。

白話文:

石南葉具有宣散、祛風、補腎的功效。

它味辛,能疏散風邪;味苦,能強健腎臟。可治療體內陰虛虧損、筋骨皮膚毛髮失養等問題,是治療腎虛、腳部軟弱無力、風濕痺痛的重要藥物。婦女不宜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慾望(李時珍說:現在的人都不知道使用石南葉,大概是因為《藥性論》記載它會使男性陰莖萎軟。其實,石南葉能使腎臟強健,有人可能藉此縱慾,導致身體虛弱,反而歸咎於藥物,實在令人感嘆。汪昂認為:石南葉的確能補陰、祛風,但它性味辛散而不燥熱,不會助長虛火,也沒聽說過有淫邪的藥方使用石南葉。《別錄》說會使人產生慾望,大概是不可信的)。

產於關中的品質最好。炮製時需炙烤後使用。

4. 辛夷

即木筆花

宣散上焦風熱

辛溫輕浮。入肺、胃氣分,能助胃中清陽上行,通於頭腦。溫中解肌,通九竅,利關節。

主治鼻淵鼻塞(肺主鼻。膽移熱於腦,則鼻多濁涕而淵,風寒客於腦則鼻塞。經曰:腦滲為涕。王冰曰:膽液不澄,則為濁涕,如泉不已,故曰鼻淵),及頭痛面䵟(音旱,黑斑。可作面脂),目眩齒痛,九竅風熱之病。然性走竄,氣虛火盛者忌服(時珍曰:肺開竅於鼻,陽明胃脈環鼻上行。

腦為元神之府,鼻為命門之竅。人之中氣不足,清陽不升,則頭為之傾,九竅為之不利。吾鄉金正希先生嘗語余曰:人之記性,皆在腦中。小兒善忘者,腦未滿也;老人健忘者,腦漸空也。凡人外見一物,必有一形影留於腦中。昂按:今人每記憶往事,必閉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於腦之意也。

不經先生道破,人皆習焉而不察矣。李時珍曰:腦為元氣之府,其於此義,殆暗符歟)。

去外皮毛(毛射肺,令人咳),微炒用。芎藭為使。惡石脂。畏黃耆、菖蒲、石膏。

白話文:

辛夷

就是木筆花。

可以宣散上焦的風熱。

辛夷性味辛溫,性質輕浮。進入肺、胃的氣分,能夠幫助胃中的清陽之氣上升,通達到頭腦。可以溫暖中焦、解除肌肉的表層風邪,疏通九竅,有利於關節。

主要治療鼻淵鼻塞(肺主管鼻子。膽的熱邪傳到腦部,就會導致鼻子多濁涕而成為鼻淵;風寒侵入腦部,就會導致鼻塞。《黃帝內經》說:腦的液體外滲就成為鼻涕。王冰認為:膽液不清澈,就會變成濁涕,像泉水一樣流個不停,所以叫做鼻淵),以及頭痛、臉上黑斑(可以當作面脂使用)、眼睛昏花、牙齒疼痛等九竅的風熱疾病。然而性質走竄,氣虛火盛的人忌用(李時珍說:肺的竅在鼻子,陽明胃經的脈絡環繞著鼻子向上走。

腦是精神的居所,鼻子是生命之門的通道。人如果中氣不足,清陽之氣不能上升,就會導致頭暈目眩,九竅不通暢。我的鄉里金正希先生曾經對我說過:人的記憶力,都在腦中。小孩子容易忘事,是因為腦還沒有發育完全;老年人健忘,是因為腦漸漸空虛。凡是人看到外界的事物,一定會在腦中留下一個影像。我認為:現在人每當回憶往事,都會閉上眼睛,向上看,然後思考,這就是凝神在腦中的意思了。

如果不是先生點破,人們都習以為常而沒有察覺。李時珍說:腦是元氣的府邸,他所說的這些道理,大概和這個意思暗合吧)。

使用時要去掉外皮毛(毛會刺激肺,令人咳嗽),稍微炒過後使用。用芎藭做為藥引。不宜與赤石脂一起使用。畏懼黃耆、菖蒲、石膏。

5. 郁李仁

潤燥,瀉氣,破血

辛苦而甘。入脾經氣分。性降下氣行水,破血潤燥。

治水腫癃急,大腸氣滯,關格不通。用酒能入膽,治悸、目張不眠(一婦因大恐而病,愈後目張不瞑。錢乙曰:目系內連肝膽,恐則氣結,膽橫不下。郁李潤能散結,隨酒入膽,結去膽下,而目瞑矣)。然治標之劑,多服滲人津液。

去皮、尖,蜜浸研。

白話文:

潤滑乾燥、疏導氣機、破除瘀血。

味道帶有辛苦味而略甘甜。歸屬於脾經的氣分。藥性是向下走的,能運行水液、破除瘀血、潤滑乾燥。

可以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大便堵塞、腸道氣機不順暢、以及關格不通(指上吐下瀉)。用酒一起服用可以引藥入膽,治療心悸、眼睛睜著無法入睡(有個婦人因為極度恐懼而生病,病好後眼睛卻睜著無法閉合。錢乙說:眼睛與肝膽相連,恐懼會導致氣機鬱結,膽氣無法下降。郁李仁可以潤滑散結,用酒引導藥性入膽,結塊散開,膽氣下降,眼睛自然就能閉上)。但這是治標的藥,長期服用會損耗體內津液。

使用時要去除外皮和尖端,用蜂蜜浸泡後再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