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木部 (5)

回本書目錄

木部 (5)

1. 酸棗仁

補而潤,斂汗,寧心

甘酸而潤(凡仁皆潤)。專補肝膽。炒熟酸溫而香,亦能醒脾(故歸脾湯用之)。助陰氣,堅筋骨,除煩止渴(斂陰生津),斂汗(《經疏》曰:凡服固表藥,而汗不止者,用棗仁炒研,同生地、白芍、五味,麥冬、竹葉、龍眼肉煎服多效。汗為心液故也)寧心(心君易動,皆由膽怯所致。經曰:凡十一官皆取決於膽也)。

療膽虛不眠(溫膽湯中或用之。肝虛則膽也虛,肝不藏魂,故不寐。血不歸脾,臥亦不安。《金匱》治虛勞煩不眠,用酸棗仁湯。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炙,知母、茯苓、芎藭各二兩,深師加生薑二兩,此補肝之劑。經曰:臥則血歸於肝。蘇頌曰:一方加桂一兩,二方棗仁並生用,治不得眠,豈得以煮過便為熟乎?),酸痹久瀉(酸收澀,香舒脾)。

生用酸平,療膽熱好眠(時珍曰:今人專以為心家藥,殊昧此理。昂按:膽熱必有心煩口苦之證,何以反能好眠乎?溫膽湯治不眠,用二陳加竹茹、枳實,二味皆涼藥,乃以涼肺、胃之熱,非以溫膽經之寒也。其以溫膽名湯者,以膽欲不寒不燥,當溫為候耳。膽熱好眠四字,不能無疑也)。

炒,研用。惡防己。

白話文:

酸棗仁具有滋補和潤澤的功效,能夠收斂汗液,使心神安寧。

味道甘甜而酸潤(一般來說,果仁都具有滋潤的特性)。它主要滋補肝膽。炒熟後,味道酸溫而帶有香氣,也能夠喚醒脾胃的功能(所以歸脾湯會使用酸棗仁)。它可以幫助滋養陰氣,使筋骨強健,消除煩躁、止渴(通過收斂陰氣來產生津液),並能收斂汗液(《本草經疏》說:凡是服用固表藥而汗水仍然不止的人,可以用炒熟研磨的酸棗仁,搭配生地、白芍、五味子、麥冬、竹葉、龍眼肉一起煎服,效果很好。因為汗水是心液的緣故)。酸棗仁還可以使心神安寧(心君容易躁動,大多是因為膽怯所導致。《黃帝內經》說:所有十一官的功能都取決於膽)。

它能治療膽虛導致的失眠(溫膽湯有時會使用酸棗仁。肝虛則膽也虛,肝臟無法藏魂,所以會失眠。血氣無法歸於脾臟,睡覺也不安穩。《金匱要略》中治療虛勞煩躁失眠,用酸棗仁湯。方子是:酸棗仁兩升、炙甘草一兩、知母、茯苓、芎藭各二兩,名醫深師又加入生薑二兩,這個方子是滋補肝臟的。經書說:躺下時血液會回歸肝臟。蘇頌說:有一個方子加入了桂枝一兩,還有一個方子酸棗仁是生用,治療失眠,難道煮過就會變成熟性了嗎?),酸麻和慢性腹瀉(酸味有收斂的作用,而香味則能舒緩脾胃)。

生用時,性味酸平,可以治療膽熱引起的嗜睡(李時珍說:現在的人都把它當成是治療心病的藥,實在是不了解它的道理。我認為:膽熱一定會有心煩口苦的症狀,怎麼反而會嗜睡呢?溫膽湯治療失眠,用二陳湯加上竹茹、枳實,這兩味都是涼性藥,是用來清肺和胃的熱,不是用來溫暖膽經的寒冷。之所以叫溫膽湯,是因為膽需要不寒不燥,溫和才是適合它的狀態。膽熱嗜睡這四個字,不能沒有疑問)。

炒熟後研磨使用。忌與防己一同使用。

2. 杜仲

補腰膝

甘溫能補,微辛能潤。色紫入肝經氣分。潤肝燥,補肝虛。子能令母實,故兼補腎。肝充則筋健,腎充則骨強,能使筋骨相著(皮中有絲,有筋骨相著之象)。

治腰膝痠痛(經曰:腰者腎之府,轉移不能,腎將憊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筋將憊矣。一少年新娶,得腳軟病,且痛甚,作腳氣治,不效。孫林曰:此腎虛也。用杜仲一兩,半酒半水煎服,六日全愈。

按:腰痛不已者,屬腎虛;痛有定處,屬死血;往來走痛,屬痰;腰冷身重、遇寒即發,屬寒濕;或痛或止,屬濕熱,而其原多本於腎虛,以腰者腎之府也),陰下濕癢,小便餘瀝,胎漏(懷孕瀝血)胎墜(慣墜胎者,受孕一、兩月,用杜仲八兩,糯米煎湯浸透,炒斷絲,續斷二兩,酒浸,山藥六兩,為糊丸,或棗肉為丸,米飲下。二藥大補腎氣,托住胎元,則胎不墜)。

出漢中。厚潤者良。去粗皮銼,或酥炙、酒炙、蜜炙,鹽酒炒、薑汁炒,斷絲用。惡黑參。

白話文:

杜仲,性味甘溫,可以補益身體,稍微帶有辛味,能夠滋潤。顏色紫紅,入肝經的氣分。能滋潤肝臟的乾燥,補益肝臟的虛弱。因為子能使母體充實,所以也能兼顧補腎。肝氣充足則筋骨強健,腎氣充足則骨骼強壯,能使筋骨緊密相連(因為杜仲皮中帶有絲,有筋骨相連的意象)。

可以治療腰部和膝蓋的痠痛(醫書說:腰是腎的府邸,轉動不靈活,是腎氣將要衰敗的徵兆;膝蓋是筋的府邸,彎曲伸直不靈活,是筋將要衰敗的徵兆。有一個年輕人新婚,得了雙腿軟弱無力的病,而且疼痛劇烈,當作腳氣治療,沒有效果。孫林說:這是腎虛引起的。用杜仲一兩,一半酒一半水煎服,六天就痊癒了)。

按照病情分析:腰痛持續不斷的,屬於腎虛;痛處固定不移的,屬於瘀血;疼痛位置來回移動的,屬於痰;腰部發冷、身體沉重、遇寒就發作的,屬於寒濕;時痛時止的,屬於濕熱,但其根本原因多半是腎虛,因為腰是腎的府邸。還可以治療陰部潮濕搔癢、小便滴瀝不盡、胎漏(懷孕時有少量出血)、胎墜(習慣性流產的婦女,在懷孕一兩個月時,可用杜仲八兩,用糯米湯浸泡透後炒至斷絲,加上續斷二兩,用酒浸泡,再加山藥六兩,一起製成糊丸,或者用棗肉製成藥丸,用米湯送服。這兩種藥能大補腎氣,托住胎元,就能防止流產)。

杜仲產於漢中。皮厚潤澤的品質較好。要去除粗皮後切成小塊,或者用酥油炙、酒炙、蜂蜜炙、鹽酒炒、薑汁炒,使用時要炒至斷絲。不宜與黑參一起使用。

3. 女貞子

平補肝腎

甘苦而平。少陰之精,隆冬不雕。益肝腎,安五臟,強腰膝,明耳目,烏髭發,補風虛,除百病(女貞酒蒸,曬乾,二十兩,桑椹干十兩,旱蓮草十兩,蜜丸,治虛損百病。如四月即搗桑椹汁,七月即搗旱蓮汁,和藥,不必用蜜。時珍曰:女貞子上品妙藥,古方罕用何哉)。

女貞、冬青,《本草》作二種,實一物也。冬至採佳。酒蒸用(近人放蠟蟲於此樹)。

白話文:

女貞子,性味平和,可以補養肝腎。

味道甘甜帶點苦味,藥性平和。它能補養人體少陰經的精氣,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會凋零。可以增強肝腎功能,安定五臟,強健腰部和膝蓋,使聽覺和視覺清晰,使鬍鬚和頭髮烏黑,補充因風邪引起的虛弱,消除各種疾病。(將女貞子用酒蒸過,曬乾,用二十兩;加上桑椹乾十兩、旱蓮草十兩,用蜂蜜製成藥丸,可以治療因虛損引起的各種疾病。如果是在四月可以搗碎桑椹取汁,七月可以搗碎旱蓮草取汁,加入藥材中,就不需要用蜂蜜了。李時珍說:女貞子是上品的好藥,但古代的藥方很少使用,這是為什麼呢?)。

女貞和冬青,《本草綱目》將它們列為兩種藥材,實際上是同一種植物。在冬至時採摘的品質最好。通常會用酒蒸過後使用(最近有人會將蠟蟲放在這種樹上)。

4. 楮實

平,補,助陽

甘寒。助陽氣,起陰痿,補虛勞,壯筋骨,明目充肌(時珍曰:《別錄》、《大明》皆云楮實大補益,而《修真秘書》又云久服令人骨痿,《濟生秘覽》治骨哽用楮實煎湯,豈非軟骨之徵乎?《本草發明》甚言其功,而云今補藥中罕用,惜未之察耳)。

取子浸去浮者,酒蒸用。

楮皮善行水。治水腫氣滿(皮可為紙。楮汁和白芨飛面,調糊接紙,永不解脫)。

白話文:

性平和,具有補益作用,可以幫助陽氣。

味道甘甜、性寒涼。可以幫助陽氣,治療男性陰莖萎軟,補養虛弱的身體,強壯筋骨,使眼睛明亮,肌肉豐滿。(李時珍說:《名醫別錄》、《大明本草》都說楮實有很大的補益功效,但是《修真秘書》又說長期服用會使人骨頭軟弱無力,《濟生秘覽》用楮實煎湯治療骨頭哽住,難道不是骨頭軟化的徵兆嗎?《本草發明》很肯定它的功效,卻說現在補藥中很少使用,實在可惜,可能還沒有被人好好研究了解。)

選取楮實,浸泡後去除浮在水面的,用酒蒸過後使用。

楮樹皮擅長利水。可以治療水腫、腹部脹滿(楮樹皮可以做紙。用楮樹汁和白芨粉、飛過的麵粉調成糊狀,用來黏合紙張,永遠不會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