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木部 (4)

回本書目錄

木部 (4)

1. 山茱萸

補肝腎,澀精氣

辛溫酸澀。補腎溫肝(入二經氣分)。固精秘氣,強陰助陽,安五臟,通九竅(《聖濟》云:如何澀劑以通九竅?《經疏》云:精氣充則九竅通利。昂按:山茱萸通九竅,古今疑之,得《經疏》一言,而意旨豁然。始嘆前人識見深遠,不易測識,多有如此類者,即《經疏》一語而擴充之,實可發醫人之慧悟也),暖腰膝,縮小便。

治風寒濕痹(溫肝故能逐風),鼻塞目黃(肝虛邪客,則目黃),耳鳴耳聾(腎虛則耳鳴耳聾,皆固精通竅之功。王好古曰: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仲景八味丸用之為君,其性味可知矣。昂按:《別錄》、甄權皆云能發汗,恐屬誤文。酸劑斂澀,何以反發?仲景亦安取發汗之藥為君乎?李士材曰:酸屬東方,而功多在北方者,乙癸同源也。肝為乙木,腎為癸水),去核(核能滑精)用。

惡桔梗、防風、防己。

白話文:

山茱萸,可以補益肝臟和腎臟,收斂精氣。

它的味道是辛溫的,帶有酸澀的味道。能夠補腎、溫養肝臟(主要作用於肝腎的氣分)。它能固攝精氣,閉藏氣機,增強陰氣,輔助陽氣,安定五臟,通利九竅(《聖濟總錄》說:為什麼收澀的藥物可以通利九竅?《本草經疏》說:精氣充足,九竅自然通暢。汪昂按:山茱萸能通九竅,古今醫家都有疑問,看到《本草經疏》的說法,才豁然開朗。開始感嘆前人的見識深遠,難以測度,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僅僅是《本草經疏》的一句話就可以擴展開來,實在可以啟發醫者的智慧)。它還可以溫暖腰部和膝蓋,縮減小便次數。

可以治療風寒濕痹(因為溫養肝臟,所以能驅散風邪),鼻塞、眼睛發黃(肝虛邪氣侵入,就會導致眼睛發黃),耳鳴、耳聾(腎虛會導致耳鳴耳聾,這都是它固攝精氣、通利九竅的功效。王好古說:滑泄則氣脫,所以要用收澀的藥物來收斂,張仲景的八味丸用它作為主藥,它的藥性味道由此可知。汪昂按:《別錄》、甄權都說它能發汗,恐怕是錯的。酸味藥物是收斂的,怎麼會發汗呢?張仲景又怎麼會選用發汗的藥物作為主藥呢?李士材說:酸味屬於東方,但功效卻多在北方,這是因為乙木和癸水同源。肝屬乙木,腎屬癸水)。使用時要去除果核(果核會滑脫精液)。

它與桔梗、防風、防己相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