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備要》~ 木部 (1)
木部 (1)
1. 木部
2. 茯苓
補心脾,通,行水
甘溫益脾助陽,淡滲利竅除濕。色白入肺瀉熱,而下通膀胱(能通心氣於腎,使熱從小便出,然必其上行入肺,能清化源,而後能下降利水也),寧心益氣,調營理衛,定魄安魂(營主血,衛主氣,肺藏魄,肝藏魂)。
治憂恚驚悸(心肝不足),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口焦舌乾(口為脾竅,舌為心苗。火下降則熱除),咳逆(肺火)嘔噦(胃火),膈中痰水(脾虛),水腫淋瀝,泄瀉(滲濕)遺精(益心腎。若虛寒遺溺、泄精者,又當用溫熱之劑峻補其下。忌用茯苓淡滲之藥)。小便結者能通,多者能止(濕除則便自止),生津止渴(濕熱去則津生),退熱安胎。
松根靈氣結成,以大塊、堅白者良。去皮,乳拌蒸,多拌良。
白者入肺、膀胱氣分,赤者入心、小腸氣分(時珍曰:白入氣,赤入血),補心脾白勝,利濕熱赤勝。惡白蘞。畏地榆、秦艽、龜甲、雄黃。忌醋。
皮,專能行水,治水腫膚脹(以皮行皮之義,五皮散用之。凡腫而煩渴,便秘溺赤,屬陽水,宜五皮散、疏鑿飲;不煩渴,大便溏,小便數,屬陰水,宜實脾飲、流氣飲。腰以上腫,宜汗;腰以下腫,宜利小便)。
白話文:
茯苓能補益心脾,疏通水道,使水液運行順暢。
它味甘性溫,能增強脾臟功能,幫助陽氣升發;味淡能滲透利水,排除體內濕氣。白色茯苓歸肺經,能瀉肺熱,並下行通利膀胱(它能使心氣下行到腎,讓熱從小便排出,但必須先上行到肺,清除熱的根源,然後才能下降利水),有寧靜心神、補益氣血、調和營衛、安定魄和魂的作用(營主管血液,衛主管氣,肺藏魄,肝藏魂)。
可以治療因心肝不足引起的憂愁、憤怒、驚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悶、口乾舌燥(口是脾的開竅處,舌是心的苗),咳嗽、嘔吐、膈中痰水(因脾虛引起),水腫、小便淋瀝不盡、腹瀉(因濕氣引起)、遺精(可補益心腎。若因虛寒引起的遺尿、遺精,則應使用溫熱的藥物峻補下焦,忌用茯苓這種淡滲的藥物)。小便不通能使之通暢,小便過多能使之停止(濕氣去除,小便自然正常),能生津止渴(濕熱去除,津液自然產生),能退熱安胎。
茯苓是松樹根的靈氣凝結而成,以大塊、堅實、色白的為佳。使用時需去除外皮,用乳汁拌勻蒸過,多拌過的品質更好。
白色茯苓入肺和膀胱的氣分,紅色茯苓入心和小腸的氣分(李時珍說:白入氣分,赤入血分),補益心脾以白色茯苓為佳,利濕熱則以紅色茯苓為佳。不宜與白蘞同用。畏懼地榆、秦艽、龜甲、雄黃。忌食醋。
茯苓皮,專門能行水,治療水腫和皮膚腫脹(利用皮行皮的原理,五皮散就用到了茯苓皮。凡是腫脹伴隨煩渴、便秘、小便赤黃,屬於陽水,宜用五皮散、疏鑿飲;若不煩渴、大便溏稀、小便次數多,屬於陰水,宜用實脾飲、流氣飲。腰部以上腫脹,宜發汗;腰部以下腫脹,宜利小便)。
3. 茯神
補心
主治略同茯苓,但茯苓入脾,腎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開心益智,安魂養神。療風眩心虛,健忘多恚。
即茯苓抱根生者(昂按:以其抱心,故能補心也)。去皮及中木用。
茯神心木,名黃松節。療諸筋攣縮,偏風喎斜,心掣健忘(心木一兩,乳香一錢,石器炒研,名松節散。每服二錢,木瓜湯下,治一切筋攣疼痛。乳香能伸筋,木瓜能舒筋也)。
白話文:
茯神,主要功效和茯苓相似,但茯苓主要作用於脾和腎,而茯神則主要作用於心。茯神能使人心情開朗、增長智慧、安定魂魄、滋養精神。可治療因風邪引起的頭暈目眩、心虛、健忘、容易發怒等症狀。
茯神是茯苓菌核抱著樹根生長的部位(我認為:因為它抱著樹心生長,所以能補心)。使用時需去除外皮和中間的木質部分。
茯神中的心木,又名黃松節。能治療各種筋脈攣縮、中風導致的口眼歪斜、心悸健忘等症狀(心木一兩,乳香一錢,用石器炒過後研磨成粉,稱為松節散。每次服用二錢,用木瓜湯送服,可治療一切筋脈攣縮疼痛。乳香有伸展筋脈的功效,木瓜則能舒緩筋脈)。
4. 琥珀
通,行水,散瘀,安神
甘平。以脂入土而成實,故能通塞以寧心。安魂魄,療癲邪(從鎮墜藥,則安心神)。色赤入手少陰、足厥陰(心、肝)血分,故能消瘀血,破癥瘕,生肌肉,合金瘡(從辛溫藥、則破血生肌)。其味甘淡上行,能使肺氣下降而通膀胱(經曰: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凡滲藥皆上行而後下降),故能治五淋,利小便,燥脾土(從淡滲藥,則利竅行水。然石藥終燥,若血少而小便不利者,僅致燥急之苦),又能明目磨翳。
松脂入土,年日久結成,或云楓脂結成。以摩熱拾芥者真(市人多煮雞子及青魚枕偽之。摩呵亦能拾芥,宜辨)。用柏子仁末,入瓦鍋同煮半日,搗末用。
白話文:
琥珀,性味甘平。它是由油脂滲入土中凝結而成,因此能疏通閉塞,使心神安寧。能安定魂魄,治療癲癇等精神疾病(如果搭配鎮靜安神的藥物,就能使心神安定)。琥珀顏色赤紅,歸入手少陰心經和足厥陰肝經的血分,所以能消除瘀血,破除腫塊,促進肌肉生長,使傷口癒合(如果搭配辛溫的藥物,就能活血生肌)。琥珀味道甘淡,向上行走,能使肺氣下降,疏通膀胱(《黃帝內經》說:飲食進入胃後,遊散精氣。向上輸送到脾,脾氣散布精微,再上歸於肺,肺能疏通調節水道,向下輸送到膀胱。凡是滲濕的藥物都是先上行而後下降),因此能治療五淋,使小便順暢,乾燥脾濕(如果搭配淡滲的藥物,就能利竅行水。但礦石類藥物終究比較乾燥,如果血虛而小便不利的人使用,反而會加重乾燥急躁的症狀),還能使眼睛明亮,消除眼翳。
琥珀是松樹的樹脂滲入土中,經過長時間凝結而成,也有人說是楓樹的樹脂凝結而成。用它摩擦加熱後能吸起細小的芥末籽才是真的(市面上很多人用煮過的雞蛋和青魚枕頭來偽造,這些東西摩擦後也能吸起芥末籽,要仔細辨別)。使用時,將柏子仁研成粉末,放入瓦鍋中與琥珀一同煮半天,然後搗成粉末使用。
5. 松節
燥濕,去風
松之骨也,堅勁不凋,故取其苦溫之性,以治骨節間之風濕(丹溪曰:能燥血中之濕)。
杵碎浸酒良(史國公藥酒中用之)。
松脂,苦甘性燥。祛風去濕,化毒殺蟲,生肌止痛。養生家煉之服食,今熬膏多用之(齲齒有孔,松脂紝塞,蟲即從脂出)。
松毛,釀酒(煮汁代水),亦治風痹腳氣。
白話文:
松節
松樹的骨頭,堅硬強韌不會枯萎,所以取用它苦溫的屬性,來治療骨頭關節間的風濕(丹溪說:能乾燥血液中的濕氣)。
搗碎後浸泡在酒中效果很好(史國公藥酒中就有使用)。
松脂,味道苦甘,屬性乾燥。能祛除風邪和濕氣,化解毒素、殺死蟲子,促進肌肉生長、止痛。養生的人會煉製後服用,現在多用來熬製成藥膏(蛀牙有洞,用松脂填塞,蟲就會從松脂中跑出來)。
松毛,可以用來釀酒(煮汁代替水),也能治療風痹和腳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