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63)

回本書目錄

草部 (63)

1. 金銀花

瀉熱,解毒

甘寒入肺。散熱解毒(清熱即是解毒),補虛(凡物甘者皆補)療風,養血止渴(丹溪曰:癰疽安後發渴,黃耆六一湯吞忍冬丸切當。忍冬養血,黃耆補氣,渴何由作)。

治癰疽疥癬,楊梅惡瘡,腸澼血痢,五種屍疰。

經冬不凋,名忍冬(又名左纏藤)。花葉同功,花香尤佳,釀酒代茶。熬膏並妙(忍冬酒,治癰疽發背一切惡毒,初起便服奇效。乾者亦可,惟不及生者力速。忍冬五兩,甘草二兩,水二碗、煎至一碗,再入酒一碗略煎,分三服,一日一夜吃盡。重者日二劑,服至大、小腸通利,則藥力到。

忍冬丸,照前分兩,酒煮曬乾,同甘草為末,以所煮余酒打糊為丸。陳藏器曰:熱毒血痢,濃煎服之。為末,糖調常服,能稀痘)。

白話文:

金銀花,能瀉除熱邪,解除毒素。

性味甘甜、寒涼,主要作用於肺經。它能疏散熱邪、解除毒素(清除熱邪就是解除毒素的意思),並且能補虛(凡是味道甘甜的藥物都有補益作用)。還能治療風邪,滋養血液,止渴(朱丹溪說:癰疽痊癒後如果出現口渴,可以用黃耆六一湯配上忍冬丸來治療,效果很好。忍冬能養血,黃耆能補氣,口渴自然就不會產生了)。

能治療癰疽、疥癬、楊梅瘡等惡性瘡瘍,以及腸道疾病引起的血痢,還有五種屍疰病。

這種植物冬天也不會凋謝,所以又名忍冬(也叫左纏藤)。花和葉的功效相同,但花的香味更好,可以拿來釀酒或當茶飲用。熬製成膏藥效果也很好(忍冬酒能治療癰疽、發背等各種惡毒瘡瘍,在初期服用效果特別好。乾燥的忍冬也可以用,但效果不如新鮮的快速。用忍冬五兩、甘草二兩,加兩碗水煎煮成一碗,再加入一碗酒略煮一下,分三次服用,一天一夜喝完。病情嚴重者一天可以喝兩劑,喝到大小便順暢,就表示藥效發揮作用了。

忍冬丸的製作方法,按照之前的比例,用酒煮過後曬乾,和甘草一起研磨成粉末,再用煮藥剩下的酒打成糊狀做成藥丸。陳藏器說:對於熱毒引起的血痢,可以濃煎服用。磨成粉末,用糖調和後經常服用,可以稀釋痘毒)。

2. 蒲公英

一名黃花地丁

瀉熱,解毒

甘平。花黃,屬土,入太陰、陽明(脾、胃)。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

專治乳癰(乳頭屬厥陰,乳房屬陽明。同忍冬煎,入少酒服,搗敷亦良)疔毒,亦為通淋妙品(諸家不言治淋,試之甚驗)。擦牙、烏髭發(瑞竹堂有還少丹,方取其通腎。東垣曰:苦寒腎經君藥),白汁塗惡刺(凡螳螂諸蟲,盛夏孕育,遊諸物上,必遺精汁,干久則有毒。人手觸之成疾,名狐尿刺。慘痛不眠,百療難效,取汁厚塗即愈,千金方極言其功)。

葉如萵苣,花如單瓣菊花,四時有花,花罷飛絮,斷之莖中有白汁(鄭方升曰:一莖兩花,高尺許者,掘下數尺,根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搗汁酒服,治噎膈如神)。

白話文:

蒲公英,又名黃花地丁。

它能清瀉體內熱氣,解除毒素。

味甘性平。花朵黃色,屬性為土,歸入脾經和胃經。能化解熱毒,解除食物中毒,消除腫塊和結核。

特別擅長治療乳癰(乳頭屬肝經,乳房屬胃經。和忍冬一起煎煮,加入少量酒服用,搗爛外敷效果也很好),以及疔瘡腫毒,也是治療淋症的良藥(其他醫家沒有提到它能治療淋症,但試用後效果很好)。還可以用來擦牙、使鬍鬚和頭髮變黑(瑞竹堂的還少丹,取用蒲公英通腎的功效。李東垣說:味苦性寒,是腎經的重要藥物)。它的白色汁液可以塗抹在惡性刺傷處(像是螳螂等蟲子,在盛夏繁殖,爬過的地方會留下分泌物,乾燥後會產生毒素。人手接觸到會生病,名叫狐尿刺。疼痛難忍,難以入睡,很多方法都難以見效,用蒲公英的汁液厚敷,就能痊癒,千金方極力稱讚它的功效)。

它的葉子像萵苣,花朵像單瓣菊花,一年四季都會開花,花落後會飛散白色絮狀物,折斷莖會有白色汁液(鄭方升說:一根莖長兩朵花,高約一尺的,掘開地底下幾尺,根部像拳頭一樣大,旁邊像人形拱抱的。搗汁用酒送服,治療噎膈病有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