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昂

《本草備要》~ 草部 (58)

回本書目錄

草部 (58)

1. 菟絲子

平補三陰

甘辛和平。凝正陽之氣,入足三陰(脾、肝、腎)。強陰益精,溫而不燥,不助相火。治五勞七傷,精寒淋瀝,口苦燥渴(脾虛腎燥而生內熱,菟絲益陰清熱)。祛風明目,補衛氣,助筋脈,益氣力,肥健人(補肝腎之效。《老學庵筆記》:予族弟,少服菟絲子凡數年,飲食倍常,血氣充盛。

忽因浴見背腫,隨視隨長,乃大疽也。適值金銀花開,飲至數斤,腫遂消。菟絲過服,尚能作疽,以此知金石藥,不可不戒。昂按:此人或感他毒,未可盡歸咎於菟絲也)。

無根,蔓延草上,子黃如黍粒。得酒良。淘去泥沙,酒浸一宿,曝乾搗末。山藥為使。

白話文:

菟絲子,性質平和地補益肝、脾、腎三陰的陰液。

味道甘甜帶點辛辣,性情平和。它能凝聚身體內純正的陽氣,進入足部的脾經、肝經、腎經這三條陰經。能增強陰液、補益精氣,性溫和而不燥熱,不會助長體內的虛火。可以用來治療因過勞造成的五勞七傷、精液虛寒引起的淋漓不盡、以及因脾虛腎燥而導致的口苦乾燥(菟絲子能補益陰液,有清熱的效果)。它還能祛除風邪、使眼睛明亮、補益身體表面的衛氣、幫助筋脈強健、增強氣力、使人身體肥壯健康(這些是補肝腎的功效。《老學庵筆記》中記載:我族裡的弟弟,年輕時服用菟絲子好幾年,食量增加一倍,氣血也變得充沛。突然有一天洗澡時發現背部腫脹,而且越長越大,竟然變成大疔瘡。剛好那時金銀花盛開,他喝了好幾斤金銀花水,腫脹就消退了。菟絲子服用過量,還會導致長疔瘡,由此可知金石類的藥物,不能不謹慎戒除。昂按:這個人或許是感染了其他毒素,不能完全歸咎於菟絲子)。

菟絲子沒有根,藤蔓攀附在草上生長,種子是黃色像小米粒一樣。用酒一起服用效果更好。要先將泥沙洗淨,用酒浸泡一晚,然後曬乾搗成粉末。山藥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物。

2. 覆盆子

平補肝腎

甘酸微溫。益腎臟而固精,補肝虛而明目,起陽痿,縮小便(寇氏曰:服之當復其溺器,故名),澤肌膚,烏髭發(榨汁塗發不白),女子多孕。

同蜜為膏,治肺氣虛寒(李士材曰:強腎無燥熱之偏,固精無凝澀之害,金玉之品也)。

狀如覆盆,故名。去蒂,淘淨搗餅,用時酒拌蒸。葉絞汁,滴目中,出目弦蟲,除膚赤,收濕止淚。

白話文:

覆盆子性味平和,能補養肝腎。

味道甘甜帶酸,性質稍微溫熱。能增強腎臟功能,使精氣穩固不外洩,也能補養肝虛,使眼睛明亮。可以改善陽痿,減少小便次數(寇氏說:服用後應該要將尿盆覆蓋起來,所以才叫覆盆子),使皮膚光澤,使鬍鬚頭髮烏黑(將汁液擠出塗在頭髮上,可使白髮變黑),女子容易懷孕。

和蜂蜜一起製成膏狀,可以治療肺氣虛弱引起的虛寒症狀(李士材說:覆盆子能強健腎臟,卻沒有燥熱的偏性,能固精,卻沒有凝滯澀滯的害處,是很好的藥材)。

因為果實形狀像覆蓋的盆子,所以叫做覆盆子。使用時要去除蒂頭,洗淨後搗成餅狀,用酒拌勻後蒸熟。葉子擠出汁液,滴在眼睛裡,可以去除眼睛中的蟲子,消除皮膚紅腫,收斂濕氣,停止流淚。

3. 蒺藜子

平補肝腎

苦溫補腎,辛溫瀉肺氣而散肝風,益精明目(肝以散為補,凡補肝藥,皆能明目)。

治虛勞腰痛,遺精帶下,咳逆肺痿,乳閉癥瘕,痔漏陰㿉(音頹),腎、肝、肺三經之病,催生墮胎(刺蒺藜主惡血,故能破症下胎)。

沙苑蒺藜,綠色似腎(故補腎)。炒用(亦可代茶)。

刺蒺藜,三角有刺。去刺,酒拌蒸(風家宜刺蒺藜,補腎則沙苑者為優)。余功略同(瑞竹堂方:齒牙打動者,蒺藜根燒灰敷之)。

白話文:

蒺藜子:

性情平和能補養肝腎。

味苦性溫,可以補腎;味辛性溫,能宣洩肺氣並疏散肝風,還能增強精氣、使眼睛明亮(中醫認為肝的特性是宜疏散,凡是能補肝的藥,都能使眼睛明亮)。

可以治療因虛勞引起的腰痛、遺精、白帶過多、咳嗽氣逆、肺虛萎縮、乳汁不通、腹部腫塊、痔瘡漏血、陰部腫痛等病症,適用於腎、肝、肺三經的疾病,還能催生或墮胎(刺蒺藜主要作用是去除體內惡血,因此能破除腫塊、使胎兒滑落)。

沙苑蒺藜,外觀綠色像腎臟(所以能補腎)。炒過後使用(也可以代替茶飲)。

刺蒺藜,外型呈三角形並帶有刺。去除刺後,用酒拌勻蒸過後使用(肝風引起的疾病適合用刺蒺藜,而補腎則以沙苑蒺藜為佳)。其他功效大致相同(《瑞竹堂方》記載:牙齒鬆動者,可將蒺藜根燒成灰敷在患處)。

4. 使君子

補脾,殺蟲,消積

甘溫。健脾胃,除虛熱,殺臟蟲。

治五疳便濁,瀉痢瘡癬,為小兒諸病要藥(《經疏》曰:五疳便濁,瀉痢腹蟲,皆由脾胃虛弱,因而乳停食滯、濕熱瘀塞而成。脾胃健,則積滯消,濕熱散,水道利,而前證盡除矣。時珍曰:凡能殺蟲之藥,多是苦辛,獨使君子、榧子,甘而殺蟲。每月上旬,蟲頭向上,中旬頭橫,下旬向下。

《道藏》云:初一至初五,蟲頭向上。凡有蟲病者,每月上旬,空心食數枚,蟲皆死而出也。按:地黃、胡麻皆殺蟲)。

出閩蜀,五瓣有稜,內仁如榧。亦可煨食,久則油,不可用。忌飲熱茶,犯之作瀉。

白話文:

使君子,能補養脾胃、殺滅寄生蟲、消除積食。

味道甘甜性溫和。可以強健脾胃,消除虛熱,殺滅體內的寄生蟲。

可用於治療小兒五疳(營養不良)引起的便秘、排泄物混濁、腹瀉、痢疾、瘡瘍癬病等,是治療小兒各種疾病的重要藥物。《本草經疏》認為,五疳便秘、排泄物混濁、腹瀉、腹部有寄生蟲,都是由於脾胃虛弱,導致乳食停滯、濕熱瘀積所造成。只要脾胃強健,積食和停滯就會消除,濕熱也會散去,水道就會通暢,以上這些症狀自然就會痊癒。李時珍說,一般能殺蟲的藥物大多是苦味或辛辣的,只有使君子和榧子是味道甘甜卻能殺蟲的。他還指出,每月上旬,寄生蟲的頭部朝上,中旬頭部橫向,下旬則朝下。

《道藏》中記載,每個月初一到初五,寄生蟲的頭部朝上。凡是有寄生蟲病的人,每月上旬空腹吃幾顆使君子,寄生蟲就會死亡並排出體外。(另外,地黃和胡麻也具有殺蟲的功效)。

使君子產自福建和四川一帶,外觀呈五瓣,有稜角,裡面的果仁像榧子一樣。也可以用火煨熟後食用,但久放會出油,就不能再用了。服用使君子時忌飲熱茶,否則會導致腹瀉。

5. 益智子

燥脾腎,補心腎

辛熱。本脾藥,兼入心、腎。主君相二火,補心氣、命門、三焦之不足(心為脾母,補火故能生土),能澀精固氣(《本草》未載)。又能開發鬱結,使氣宣通(味辛能散),溫中進食,攝涎唾(胃冷則涎湧),縮小便(腎與膀胱相表裡,益智辛溫固腎。鹽水炒,同烏藥等分,酒煮山藥糊丸,鹽湯下,名縮泉丸)。

治嘔吐泄瀉,客寒犯胃,冷氣腹痛,崩帶泄精(澀精固氣。因熱而崩濁者禁用)。出嶺南,形如棗核,用仁。

白話文:

益智子,性味辛辣溫熱,主要作用是溫燥脾腎,同時也能補益心腎。

它本來是屬於調理脾胃的藥材,同時也能進入心經和腎經。主要作用是輔助心火和命門之火,補益心氣、命門(腎火)、以及三焦的不足(因為心臟是脾臟的母親,補火就能幫助脾土生長)。它能夠收斂精氣、固澀元氣(這點在古代的《本草》中沒有記載)。此外,它還能疏散身體內鬱結的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因為味道辛辣能夠發散),同時溫暖脾胃、促進食慾,並能減少口水的分泌(胃部寒冷就會導致口水增多),還可以縮減小便的次數(腎臟和膀胱互為表裡,益智子性味辛溫,能固攝腎氣。用鹽水炒過,與烏藥等份,用酒煮山藥做成糊狀製成藥丸,用鹽水送服,稱為縮泉丸)。

它可以用來治療嘔吐、腹瀉,以及外來的寒邪侵犯胃部引起的胃痛,還有寒氣導致的腹痛、婦女的崩漏帶下、男子遺精(因為它具有收斂精氣、固澀元氣的作用。但是,如果因為體內有熱而導致崩漏帶下、遺精等情況,則不能使用)。這種藥材產自嶺南地區,外形像棗核,使用的是裡面的種仁。